大安市:靶向攻坚产业脱贫

11.10.2016  17:08

      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大安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抢抓扶贫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举全市之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脱贫攻坚,资金投入是关键。全市整合各类资金和政策,在确保争取扶贫专项资金1.14亿元的基础上,市财政再出资5000万元用于脱贫攻坚,通过金融机构放大,实际可控可用扶贫资金近4亿元。

      脱贫攻坚,人的因素是核心。为发挥贫困户脱贫主体作用,调动自身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科学确定了自建自营、父母子女联营、合作社经营、村集体托管和“公司+农户”带动五种产业帮扶模式。

      脱贫攻坚,项目落实是重点。根据贫困户发展意向和贫困程度,采取“见物不见钱”方法,实行差异化扶持方式和补贴标准。全市整合资金1.64亿元,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三星贫困户发展蔬菜大棚的,每户补贴8000元;发展养殖业的,每户补贴不超过5000元。二星贫困户发展蔬菜大棚的,每户补贴5500元;发展养殖业的,每户补贴不超过3000元。对一星贫困户以提供贴息贷款扶持方式为主,发展生产所需项目资金主要由农商行侧重设施农业、农行侧重牧业,提供低息贷款解决,财政扶贫资金予以限额贷款全额贴息。目前,全市扶贫项目、资金覆盖率达到98.4%。从事大棚种植的1916户贫困户中,自建自营的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托管、联营的户均增收千元以上;发展养殖的9655户贫困户中采购到户95%,扶贫成效初步显现。

      脱贫攻坚,产业支撑是核心。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村、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打造肉羊、生猪、肉鸡、狐貉、白鹅、水稻、西甜瓜、黏玉米、油料、光伏“10+1”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如今,以肉羊、生猪、肉鸡、狐貉、生态鹅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产业蓬勃发展;以弱碱米、西甜瓜、黏玉米、葵花、花生、黄菇娘为代表的特色种植产业亮点纷呈;300.7兆瓦光伏扶贫指标积极争取;5万千瓦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正有序推进,可带动1万户贫困家庭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