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大学生“校园贷款”快速蔓延乱象的调查

07.04.2016  15:04

新闻背景:不久前,河南郑州某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无力偿还共计几十万的各种网络贷款,最终跳楼自杀,极端案例背后。一时间,疯狂蔓延的校园“网贷”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不要再为没钱消费而犯愁,学弟学妹缺钱吗?来找我吧,无抵押免担保,一张身份证,一本学生证,五分钟放款完毕……

 

大学校园,原本是一个宁静纯洁的地方。然而眼下的长春部分大学校园里,大量信贷广告,疯狂“入侵”。

 

它们的身影无处不在,广告栏里、垃圾桶“身上”、校园贴吧内,既有直接提供“大学生贷款”的小广告,也有以分期消费为名的网络信贷广告,分布之广,让人咂舌。

 

社会上常见的信贷行为,为何出现在校园中,资金提供方到底图个啥?又是什么让大学生触碰校园贷款,他们拿钱想要做什么,传说中的低息真的很低吗?

 

校园贷,是馅饼,还是陷阱……

 

身边故事      

 

诱人的校园贷款

 

清明小长假后,从通化老家回到校园的丁同学,回到寝室,看到同寝的“哥们儿”,书桌上多了一台崭新的笔记本电脑,惊讶过后,立马凑了过去,查看配置,体验新机功能。

 

多少钱买的,家里给钱了?”盯着电脑屏幕,丁同学迫不及待的问询着对方购机价格和资金来源。

 

没有,咱也不是富二代,我生活费有多少钱,你还不知道呀,分期购买的,属于提前消费。”对方如是说。

 

在交谈中丁同学得知,寝室好友,如今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是在国内一家大学生的分期贷购物平台上购得,门槛非常低,只要填写个人学籍、家庭、朋友联系电话、上传身份证和学生证照片等信息,经过远程视频认证就算完成全部审核,贷出钱,进而购买电脑。

 

其中,笔记本电脑价格为4799元/台,分期为12个月,每月还款399.92元,期间有40元的手续费。

 

分期贷,丁同学知道这个,曾在校园里看到广告。

 

现在这种贷款,在校园里很火,除了上面的这种平台贷款模式,利息还算合理,还有民间借贷,利息虽高,但是放款快,类似的广告,广告栏里、垃圾桶上都能看到,有校园代理还上门传单推销。”丁同学说,现在自己读大二了,印象中,刚入学的时候,就见过。

 

看到同学提前消费用上新电脑,丁同学心里也有些痒痒。因为从上学至今,他还没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平时在寝室查点资料,聊聊天,还跑到校园外的网吧。

 

每个月家里能给1600元生活费,父母都是工薪阶层,要钱买电脑,张不开口,过段时间看看同学的反馈,机器要是能用的住,还款压力小,没准也会考虑考一下分期购。”他说,对于资金不够,又想购物的人来说,校园贷款看上去真的挺诱人的。

 

信贷”专员

 

只要是大学生都敢贷

 

诱人的低门槛,五花八门的贷款方式,让学生们蠢蠢欲动。

 

那么问题来了,因审核不严,对预期风险把控不足,在信贷平台跑路比比皆是的今天,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各类平台或个人,为何逆流而上?

 

为了揭开这个谜底,记者以欲为朋友贷款为名,通过多方寻找,最终,一位长期在校园内开展业务的信贷专员,同意给记者说说业内事儿,补点“专业课”。

 

记者面前的这位“信贷”专员,自称叫陈亮(音)。目前与国内的多个网络贷款平台有业务往来,平时除了网贷的校园推广外,还负责校园代理发展(校园代理为在校学生,每发展新同学,APP装机成功,提40—60元人头费)。偶尔,也给急需资金学生,提供利息较高的民间借贷。

 

谈及火热的校园贷款,为什么能够吸引这么多资金提供者?

 

陈亮用风险比较低,利益有保证,来概括其中的原因。

 

大学生群体比较特殊,对学历荣誉比较看重,最重要的一点,背后有家庭收入支撑,根本不用担心收不回来钱,另外,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把钱贷给他们,平台和个人,都能让钱生钱。”他告诉记者,有需求,有提供,目前市场这一链条,已经形成。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据他介绍,当下市场平台和个人放贷收益,主要以“吃息”、“服务费”、“逾期收费”为主。

 

其中,“吃息”主要是指以高于央行基准贷款利率,低于民间借贷主流利息,进行资金出借,市场目前主流网贷平台月息0.99%—2.38%,线下放款月息在3%—4%之间。

 

其次,服务费收取,这块主要以网贷平台为主,在免除一定的比例免息金额后,收取提现服务费和手续费,每笔20-60元不等(与正常贷款支付利息不相冲突)。

 

再次,“逾期收费”,与贷款之初的“痛快”不同,平台利用借钱方,急需资金,多数学生忽略阅读协议条款这一特点,往往在合同里面“埋雷”,到期后,延迟提醒,以罚息、服务费、违约金、滞纳金、催收费等名目,收取远远高于贷款本息的不菲的费用。

 

都是大学生,谁能一字一句教啊,不能如期还款,按合同办事。”他说,也有到期不给的,但不用怕,一般都是先提醒,再不还钱,直接拨打信息登记时候,大学生留下家长的电话,基本到这一步钱就到位了。

 

他透露,综合目前的校园贷款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类,一是单纯的P2P贷款平台,比如名校贷、我来贷等;二是学生分期购物网站,如趣分期等;三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四是利息较高的民间借贷,校园中推广,俗称空放。

 

只要是大学生都敢贷,平台之间也有竞争,现在大家为了把钱放出去,门槛一降再降,审核不严的情况比比皆是。”他说,一套证件,在多个平台的贷款学生大有人在。

 

追问

 

是馅饼还是陷阱?

 

在各大的网贷平台和个人传单宣传页上,记者发现,在精美的包装下,“创业贷、助学贷、圆梦贷,把“贷款”无限美化。

 

需要注意是,上述贷款虽然名称多变,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无一例外,绕来绕去,说的都是借钱的事儿,并且有较为相同的共性,审核门槛低,下款快。

 

从额度上来看,贷给学生的额度1000元——5万元不等,大一、大二学生,因在校时间固定,获得大额度机率较大,相反大三、大四学生,以中小额度为主。最快几分钟,最慢一两天,能放款。

 

根据出借方要求,网贷方面,多数平台设定3个月到24个月还款周期。

 

不用求人,靠自己?实际上,仅强调贷款便利性和低门槛,无抵押的校园贷,其实早已种下了危险的种子。

 

河南郑州某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出事,其实只是个开始,现在校园贷,一点也亚于正常社会借贷,隐性收费多,看是利息低,其实根本不低。”省内从事多年小额贷款业务王经理告诉记者,就个别平台网贷平台和线下平台而言,利息并不低,年利息已经超过24%并不少见,个人了解,目前校园贷线下拆借,月息高达4%,最高年利息高达48%。

 

此外,这还没有算上,其中的隐性收费和逾期收费。

 

据网贷之家调研数据显示,纯P2P学生网贷平台年化借款利率普遍在10%-25%之间,分期付款购物平台要更高些,多数产品的年化利率在20%以上。

 

累计年息后,有的已经超过法律保护。”王经理表示,后果真的很可怕。

 

因在校园借款,最终深陷高利贷无法自拔,在长春高校校园里,就有过真实上演。

 

不久前,记者接到读者爆料,省内一所高校大四学生小思(化名),因“用学费投资股票全赔了,着急还钱”,将目光锁定在门槛超低的校园贷。

 

当时不是走的网贷,而是下款更快的线下借贷,他们叫空放。”小思说,原本借款本金1.7万元,但因后期还款不及时,出现违约,对方“言语逼迫”要求还钱,本息接近4万,后来家人出面,还清了钱。

 

吉林吉翔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海波表示,对于民间借贷,2015年6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就民间借贷问题出台了司法解释,规定年利率没有超过24%的,受法律保护;超过36%的,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调查

 

超7成大学生知晓“校园贷

 

校园贷款,学生知道吗?有多少人用它获取资金?

 

4月5日上午,卫星广场附近一所高校内,大学生们脚步匆匆,走出各自院系教学楼,在宁静的校园中穿梭,途径广告栏,垃圾桶,校园贷、分期贷、大学生生贷款的野广告不时映入眼帘。

 

这所高校,校内与校外生活区,连接着一座天桥。在午休期间,记者站在天桥一端,对于校园贷款,随机采访的了100名往来的同学。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风靡校园的网络贷款,71%大学生表示知晓校园贷款、分期贷款,在学校里也看到,其中更有近半大学生坦言,接到过类似传单。

 

而对于是否通过这种方式贷款获取资金。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因涉及隐私,不能配合记者调查。只有3人表示,用过贷款,但是钱已还完。

 

学生的顾虑,让调查受限,但这并不代表校园贷求解“无门”。

 

据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撰写的《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乎占一半。

 

此外,另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显示,大学生消费呈现收入来源少而支出多的结构,并呈现出对手机、电脑等数码3C产品及旅游娱乐等需求旺盛,易受同学或广告影响产生冲动消费需求等特征。

 

信贷泛滥

 

如何规避潜在风险?

 

寅吃卯粮,校园贷款肆意横行。

 

无法实现持续经济收入,经济尚未独立大学生,面对无处不在的校园贷款应该如何看待,教书育人的高校,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金融观和消费观?

 

对校园网贷有着深入研究,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校园贷,以及线下放贷行为,最近几年在大学校园里,正在蔓延,以助学贷款为由的各类贷款,早已变了模样。

 

不少大学生,以攀比和爱慕虚荣,掉进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的陷阱,很多不能自拔,已经出现征兆。”他说,这确实是个问题。

 

此外,在一些互联网企业,在对大学生个人的征信过程中,对家庭隐私信息了如指掌,如果这些隐私,一旦落入不法人员的手中,个人信息、资金安全,或将无法保证。

 

据悉,2009年,银监会发文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随后,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停止针对大学生的信用卡,这为各类信贷进入校园提供了契机。

 

目前,因校园贷在校园里愈演愈烈。有教育人表示,高校是传播知识的场所,不能任由信贷广告入侵,严厉打击高息及高额罚息等变相“高利贷”行为入侵校园。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辉表示,对于成年大学生来说,在贷款之前,就应该预判是否有还贷能力。此外,家庭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树立正确消费观。

 

个别大学生现在攀比现象严重,看重面子,因偿还能力有限,最终身陷校园贷款,这背后除了家庭教育和自我认知不足外,高校应该设立面向所有学生的金融理财知识课程,倡导合理消费,让学生,具有树立正确金融消费观念。”储朝辉表示,只有三方努力,才会杜绝此类透支消费的发生。

 

与此同时,在家庭、学校教育的同时,金融监管部门,也要在源头上进行把控,明确监管以及设置审核门槛,至此,让非法校园贷远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