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凝聚火热中国力量——西藏众志成城抗击“4·25”大地震灾害系列综述之二

14.05.2015  19:54

  “……用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定日县绒辖乡小学的临时复课点,鲜艳的五星红旗随国歌在朝阳下冉冉升起。
  “4·25”大地震后,人们的生活正在回到震前的样子,却又与震前不完全一样。不仅仅是绒辖,灾后的吉隆、聂拉木,桑珠孜甲龙沟、拉孜等灾后临时安置点上,当人们看到一面面红旗升起时,都不由驻足凝望。炊烟中、蓝天下,绿色和蓝色的帐篷城里,一面面国旗、党旗、军旗迎风飘扬。
  人们的思绪再次回到那些争分夺秒的日日夜夜。这场发生于邻国境内的大地震,使喜马拉雅山中段一带房屋倒塌、人民受灾、山体滑坡、道路中断、通信不畅……
  数千公里外的灾情牵动了党中央的心,自治区党委一声令下,一支由党、政、军、警、民组成的救灾大军,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严格按照区党委的命令,启动救灾应急预案,千里急行。
  他们是军人、是公安民警、是干部、是医生、是工人……
  此时此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
  他们视灾区人民如亲人,集中力量,通力协作,以实际行动向国旗、党旗、军旗宣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危难时刻,我们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十多天来的救灾行动,使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次生灾害的损失降到了最低。如此快速的行动,如此高效的运作,如此显著的成果,充分显示了我们国家救援体系的完善性。
  此时此刻,这红旗,凝聚千万颗火热的心,汇聚成强大的中国力量,飘扬在世界之巅。
  大震后,他们舍生忘死
  4月25日14时11分,日喀则市聂拉木公路养护段内,自治区公路局副局长桑布正与日喀则公路分局领导就干部考察问题进行交流。突然之间,山崩地裂、房屋晃动、落石横飞,各类车辆的警报装置响彻天空。所有人意识到,他们遭遇了强烈地震。
  灾情就是命令。地震之后,抢救生命是第一位的。若要以最快速度抢救生命,公路抢通是关键中的关键!尤其是像喜马拉雅山区这样,山高谷深地带,公路抢险保通任务就显得格外重要、格外艰巨。
  从震感中反应过来的灾区公路养护干部职工,迅速将抗震救灾抢通保通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14时20分,地震过后9分钟,在聂拉木公路段大院内,桑布组织聂拉木公路养护段职工成立了一线公路应急保通临时领导小组,就地展开抢通保通。
  桑布说:“大灾当前,干部考查就在公路抢险保通一线进行!谁冲在最前,谁的工作成绩突出,谁就优秀!
  20分钟后,由聂拉木公路养护段职工组成的两支突击队,分别从聂拉木县城向日喀则、樟木方向徒步挺进,正式拉开了“4·25”抗震救灾交通公路应急抢通工作序幕。
  与此同时,距离聂拉木县780公里外的拉萨市,由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主要领导牵头的公路应急抢险保通工作领导小组也迅速成立,下设综合协调、抢险保通、运输保障和后勤保障组。各组从拉萨出发,连夜向灾区挺进。
  在几千公里外的北京,交通运输部启动四级应急响应,要求地方交通抢险保通运输队伍和武警交通部队形成救灾梯队密切配合,并立即派出专家组赶赴一线。
  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统一协调下,山南、林芝、拉萨等距离灾区较近地市的交通运输部门,纷纷派出抢通保通队伍,与武警交通部队官兵一起,第一时间奔赴灾区。
  为了科学部署救援工作,由西藏交通勘察设计院、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和西北铁路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专家队伍也赶赴灾区,开展灾情调查。
  所有机制启动起来,所有队伍动员起来,所有物资调配起来,科学调度、统筹衔接、全面挺进!地震面前,各支抢险保通力量“”声不断,抢第一时间救人、抢第一时间踏勘现场,抢第一时间制定抗灾方案,抢第一时间清理塌方落石,抢第一时间运送救灾物资……
  争分夺秒  步步推进
  距离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只有100多公里的聂拉木县樟木镇和吉隆县吉隆镇,地震发生后最为外界牵挂。两镇离震中近,受震灾影响严重。特别是樟木镇,夹在大山中间,次生灾害威胁大。由于道路中断、通信不畅,外面的救援进不去,里面的信息出不来,樟木镇一度成为“孤岛”。
  4月26日20时50分,318国道聂拉木县城至亚来乡路段实现初通,日喀则至聂拉木县救援通道打通。
  4月28日18时,通往樟木镇的生命通道初步打通;19时,刚刚打通1个小时的樟木公路发生4处塌方。
  4月29日14时30分,聂拉木至樟木镇路段重新打通,交通工作重心开始转入拓宽路面、实现畅通的保通阶段。
  4月30日凌晨1时,樟木镇伤员及群众4300余人全部转移。
  在此之前,吉隆县城通往吉隆镇的“生命通道”也已打通。这支由军民联合组成的交通抢险队伍正奋力清除吉隆镇通往热索桥方向的滑坡体。
  地震过后,天气异常。4月27日,聂拉木县、吉隆县开始出现雨雪天气。道路湿滑,作业艰难,稍有不慎,就可能跌入万丈深渊,导致机毁人亡。
  一边是恶劣环境带来的随处可见的危险,一边是灾区群众亟待救援的期盼。危急关头,是什么在支撑这支抗震救灾抢险保通?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互助精神。
  如今,通往樟木镇的道路已经进入保通阶段,受灾后雨雪等次生灾害的影响,滑坡泥石流不时出现,这些路段保通任务依然艰巨。
  吉隆镇通往热索桥方向的滑坡体清理工作,仍在夜以继日地进行。
  5月10日,捷报传来。经过武警交通部队和我区公路养护职工们艰苦奋战,中断13天的吉隆镇至吉隆口岸路段8日初通后,10日晚实现保通。11日,各种救灾物资、大型机械陆续进入口岸。
  至此,我区在“4·25”大地震重灾区因地震损毁路段全部打通,生命救援通道全部贯通。
  吉隆县吉隆镇至吉隆口岸路段因地震引发大小山体滑坡28处,其中最大一处滑坡在距离吉隆口岸14公里处,滑坡体平均厚度35米,斜长近200米,塌方量达270余万立方米。武警交通二总队四支队100余名官兵和公路养护工人们,经过连续8昼夜联合奋战,道路于8日初通后10日晚实现保通。
  灾区道路通畅确保了救援力量和物资的及时运输。截止5月10日,我区共投入救援力量近5.8万人次,车辆机械2700余台次;灾区通讯基站运行正常;救援物资正有序送抵灾区,保障充分。

(责任编辑:贾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