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火了,"黑猫"热了——动漫"老树"也能开新花

14.07.2015  11:02

  新华网上海7月13日电(记者许晓青 吴霞 周文其)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数日好评如潮,票房节节攀升;《黑猫警长》新版电影尚未公映,普通话和上海方言版配音“桥段”已在坊间热转;《阿凡提》等上世纪80年代走红的动漫经典也拟推出新片……

  7月中旬,在上海举办的第11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上,“动漫版权”的概念很热。诸如“齐天大圣孙悟空”“黑猫警长”等传统动漫品牌如何“老树开新花”,成为一大焦点。

  “互联网+”倒逼传统动漫“突围

  近年来,一批源自互联网的原创人物形象受到年轻观众欢迎,动漫与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影视剧、衍生产品等共同构成产业链,彼此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魁拔》《秦时明月》等动漫作品,有的已吸引了上千万稳定的“粉丝”,《花千骨》等从网络文学起步,被拍成热播剧,进而推出页面动画游戏。

  业内人士认为,在动漫行业的“日风美雨”中,国产动漫能逆风而上,得益于“互联网+”的产业新浪潮。与此同时,网络新生代的崛起也在“倒逼”传统动漫“突围”,谋求复兴。

  8年前,曾经做过“西游记”主题电视动画片的导演田晓鹏开始梦想做一部“齐天大圣”题材的电影,从前期写本子到获得投资经历了4年,这期间“喜羊羊”等一批国产新动漫已经崛起,这让田晓鹏觉得时不我待。

  “我们当时就想,实在不能再等了,要拿出自己的作品来,很重要。”他坦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诞生其实也是充满了对行业忧患的再思考。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钱建平说,以往行业内部的“危机感”主要来自于好莱坞动画大片的震撼,现在这种压力更来自于整个国内市场,一批新的本土动漫团队已经崛起,人才大多在体制外,只有通过整合优质资源,传统的国产动漫品牌才能有“复兴”的机会。

  动漫版权也不是“万能的

  到2015年,“喜羊羊与灰太狼”已满“10周岁”,近年来红火的“熊出没”也已经“4岁”了。但显然,国产动漫的前进脚步,已无法满足于停留在“羊羊”和“熊大”这些动画形象上了。

  “我是做三维动画的,当时一扎进《西游记》的原著,就觉得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可以用今天中国人的视角去进行解读,更能理解当时的故事。”谈及“动漫版权热”,田晓鹏的团队认为,“版权固然很重要,孙悟空本身已经是一个版权载体了,但更重要的是讲故事”,“我们五个编剧都不是科班出身,都是考虑从视觉效果、从有趣的角度去合作写本子,后来就成了”。

  《熊出没》出品方代表、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副总裁尚琳琳也提出了类似观点:“好故事+好创意”比一哄而起采购版权更重要。她说,“熊出没”最初是一个源于自然环保主题的版权,现在通过拍摄第三部大电影,也在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如果躺在以往的成绩单上,很多曾经值钱的版权,也会被市场淘汰。

  不能让“五毛钱特效”砸了老品牌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热映,也让很多观众惊叹主创团队坚持了特效品质,长了国产动漫的志气。一些业内人士指出,孙悟空、黑猫警长等传统动漫形象若想重新挖掘品牌潜力,确实已经到了与“五毛钱特效”说再见的时候了。

  所谓“五毛钱特效”是指近年来一些影视作品虽然鼓吹大制作、大投入,却在特效上粗制滥造、漏洞百出,甚至出现盗版和“穿越”等,以至于砸了原本生机勃勃的动漫形象。

  同样是“西游记”主题,近年来“拼特效”的作品越来越多,真人影院版就有《西游降魔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等,其中也有部分特效及剧情,因违背了观众的欣赏习惯而引发讨论。而在日常影视创作中,更多的则是追求“低成本、快回收”的作品,上世纪80年代如《金猴降妖》等具有新突破的创作变得越来越少。

  田晓鹏透露,“大圣归来”之所以吸引人,与在特效上“倾尽全力”有很大关系,预算成本中几乎一半给了特效,重要的特效精确到秒,反反复复、精益求精不断修改,要符合今天观众的欣赏习惯。

  “对于特效,我们也在不断反思,主张每一次运用,都要精准到位。”钱建平分析,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后,上海美影厂开始对每个经典动漫形象究竟适合哪一种特效进行从严取舍,而不是一味“加特效”,更不能“为特效而特效”。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新版《黑猫警长》团队前不久宣布“向3D立体版说不”,以保持二维动画的传统美。

(责任编辑: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