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优质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致富主渠道——通化市狠抓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纪实(上)

23.10.2015  10:3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产品加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则标志着社会工业化的文明程度和产品的丰富程度,不断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农产品多样性的需求,同时也承载着吸纳社会就业的重任。如今,我们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需要,是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物质文化需求的需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通化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和稳步实现“三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通化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在农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加大。通化江达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玉伟对这种现象这样解释,他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人们对农残、药残的关注就越高。现代农业要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就是它的助推器。同时,农产品加工产业大都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所以说,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近年来,通化江达米业有限公司发展万亩粮食基地,涉及300多户农民,2014年户均增收近万元。从此可以看出,农产品加工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十二五”以来,通化市依托通化山区特色资源优势,围绕项目开发、基地建设、创建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延长产品加工链条和强化政策扶持等方面做工作,不断加强领导,开拓创新,招商引资,挖掘潜力,形成了谋发展、快发展的浓厚氛围,从而使通化市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龙头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地建设和品牌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较大程度地加快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市特色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2014年末,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已突破350亿元大关,达到355亿元,较“十一五”末年递增率达到23.1%,利税达到24亿元,农产品加工量达到82万吨。到2014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701户,加工能力达135万吨。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6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7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46户,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75户。修正药业、万通药业、东宝药业、通天酒业、益盛药业、康美新开河等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一直保持在省内外同行业的领跑地位。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运行模式。农业产业化基础面积发展到210万亩,同比增长0.5%,带动农户16.5万户,占全市总农户的66.8%。

  目前,全市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创“新开河”、“修正”等中国驰名商标16件,获地理标志商标10件,吉林省著名商标132件,分别列全省第二位、第一位和第三位。修正药业被评为国家实施商标战略示范企业,并被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通化市被命名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集安市、辉南县、通化县、柳河县被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东昌区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吉林省先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通化农产品的品牌形象与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从通化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目前的发展来看,基地建设已具相当规模,合作组织蓬勃发展。以江达米业、柳俐粮油、朝阳粮库等为龙头,带动通化县、柳河县、辉南县等地发展绿优水稻生产基地60万亩左右;以通化葡萄酒、通天酒业、华龙、得珍源、圣大、天露饮品等为龙头,带动集安市、通化县、柳河县等酿造型葡萄生产基地近5.7万亩;以修正、万通、东宝、华夏、紫鑫、益盛、康美新开河等中药企业为龙头,带动集安市、通化县、柳河县发展生态经济区中药材生产基地15万亩;以集安乐凯利、禾韵现代、柳河盛水河等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为龙头,带动集安市、通化县、柳河县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20多万亩;以卓越公司、康华牧业等为龙头,带动辉南县、柳河县、通化县畜禽(蛋)养殖户近2万户,并带动特用型玉米

  生产基地20多万亩。到2015年全市龙头企业带动各类基地面积达210万亩,比“十一五”期末增加65万亩,增长44.8%;养殖订单规模达5500万只(头),占全市养殖规模的74%左右。2014年底,全市发展农民合作社2617个,较上年增加604个,发展专业大户875个,经营耕地面积3.9万亩。工商注册家庭农场达到1048个,其中经营耕地50亩以上的达到230个。全市土地流转面积79.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9%,涉及农户4.3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