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城镇化——吉林市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纪实

05.08.2015  10:30

      2015年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的第一年。吉林市作为国家64个试点城市之一,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大批农民们正朝着搬进楼房、走进企业、收入增长的“就地城镇化”方向迈进。

      离了土地,农民怎么生活?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龙潭区江北乡、永吉县北大湖镇以示范镇建设为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综合施策,统筹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一幅大美画卷正徐徐铺开……

      进楼房住公寓

      2014年以来,昌邑区孤店子镇采取规划先行、夯实基础、模式创新、项目带动、产业支撑等有效措施,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大暑时节,村民赵鹏并没有像往年那般,顶着烈日在田间地头忙碌。他所住的小区,是大荒地村的集中小区,是村委会置换农民宅基地后统一建造的。一进入小区,崭新的楼房、干净的街道、健身娱乐设施一一映入眼帘。

      赵鹏回忆说,以前的大荒地村村如其名,村民世代靠种粮养家糊口。后来,村里有能人办起了东福米业公司,公司越做越大,实现了村企共建。村里成立农业种植公司,将村民的1300公顷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再由种植公司和东福米业公司签订单。自己的孩子和其他村民一样,到东福公司打工,成了产业工人,现在月收入两三千元,生活很宽裕。

      从2011年起,大荒地村开始城镇化建设,建设集中居住小区。赵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原来住的平房80平方米,村里评估16万余元,加上宅基地补偿11.5万元,旱田地补偿两万元一共约30万元。而按成本价买一套87平方米新楼房只花去24.3万元,还结余了5.7万元。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大荒地村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他们专门建设了老年公寓,本村65岁以上的老人都可无条件入住。在老年公寓门口,记者碰到了韩俊杰老人。“俺不愿意麻烦儿女,他们也不容易。生活习惯也和他们不一样,过不到一块去。”老人对记者说,现在居住的是1室1厨的小户型,月租金只要200元。即便是1室1厅1厨的大户型,月租金也不贵,才260元。

      变身上班族

      江北乡户均土地少,过去土地分散经营,制约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

      乡党委、政府通过调研了解到,农民对土地流转和集中居住的呼声强烈。他们与棋盘集团共同研究,开展试点,经过半年的努力,成功流转了1006公顷的耕地。目前,棋盘集团设立了自有的农资销售公司,并与北京多家种业公司、农业服务公司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所谓就地城镇化,我理解就是在农民不离土、不离乡的基础上,通过升级农业产业,过上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江北乡棋盘村党委书记冯利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70岁的马秀云是棋盘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她告诉记者,自己与1251户村民一样住上了楼房,文化活动常年不断。与记者交谈时,马秀云流露出幸福的笑容。马秀云还告诉记者,儿子王鑫在棋盘农业集团的建筑公司做电工已有三四年了,月工资3000余元。

      “我白天上班,晚上还可以照顾生病的老伴。”张晒英一边采摘辣椒,一边与记者闲聊。她说,自己把土地流转给农业集团了,现在每天到集团下属的种植公司上班,月收入2000余元。照顾家人和上班两不误,收入翻四番。

      冯利伟的另一个身份是棋盘生态农业集团董事长,集团有十几个基于村里养殖、种植、加工产业的企业,村民每年收入颇丰。

      “棋盘农业集团吸纳本村劳动力500余人,占全村有劳动能力人口的86%。村民们变身成为‘上班族’,早晚打卡、领取月薪、年终分红的工作模式已成常态,月平均工资达两三千元。”冯利伟信心满满地说。

      棋盘村将征地补偿款有机整合,成立房地产公司开发自有土地,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成立水稻合作社,将知名稻米品牌推向全国市场;成立养殖公司、酒业公司,形成绿色农业产业“闭环”……

      创业促就业

      永吉县北大湖镇地处长白山余脉,三面环山,风速小,积雪深,雪质好,雪期长,北大壶滑雪场就坐落在这里。

      近几年,北大湖镇灵活运用土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以“统筹、盘活、人本、生态”为原则,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和土地综合整治等方式将示范区的南沟村、五一村、小山村2000余户农户集中征地拆迁,安置到北大湖镇区居住。

      拆迁之初,安置南沟村征地拆迁农民的“北大湖家园”,就作为滑雪旅游配套项目,在开发区整体规划之中被定位为民俗旅游风情小镇,集餐饮、住宿、观光和购物等为一体的产业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