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起舞动江城——记画家薛贵良和他的“鸡画”情缘

11.09.2015  16:31

2015年,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吉林市举办。受电影节组委会之邀,他倾情创作64幅金鸡图,作为举办城市艺术家的献礼之作。9月12日,他的这些画作,将在吉林市艺术中心公开展出。届时,江城百姓将一睹群鸡聚首的吉祥盛景。这位老艺术家,就是长白山文艺奖成就奖及国内多个美展殊荣获得者、在国内画坛享有“鸡圣”美誉的著名画家——薛贵良。

 

薛贵良作品《玉羽生辉

 

 

薛贵良作品《早春

 

 

薛贵良作品《雄风

 

  一位老画家,年逾古稀,喜爱动物和花鸟题材,最擅画鸡。他笔下的鸡,或引吭高歌,或追逐嬉戏,造型逼真,线条流畅,惹人喜爱。

 

  2015年,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吉林市举办。受电影节组委会之邀,他倾情创作64幅金鸡图,作为举办城市艺术家的献礼之作。9月12日,他的这些画作,将在吉林市艺术中心公开展出。届时,江城百姓将一睹群鸡聚首的吉祥盛景。

 

  这位老艺术家,就是长白山文艺奖成就奖及国内多个美展殊荣获得者、在国内画坛享有“鸡圣”美誉的著名画家——薛贵良。

 

  一

 

  薛贵良出生于民风淳朴的辽西农村。家乡的山水,乡土气息浓郁的农家生活,不仅赋予他宽厚、善良、热情、豁达的性格底色,也让“亲近自然、贴近生活”的艺术品格,贯穿其一生的创作实践。

 

  他自幼喜欢书画,没有笔和纸,就在墙上或是在地下画,以石当笔、以地当纸,率性涂抹。

 

  最初,自然和生活是他的老师,生动隽永的生活画面,成为幼时的他笔端源源不断的倾诉话题,也成为他一生都着力倾诉和表达的东西。

 

  1968年,25岁的薛贵良在磐石文工团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工作,因父亲而结缘著名画家刘继卣,从此一次次进京求艺,笔墨技法深得刘老真传。

 

  在40余年求索不断的艺术实践中,他一面深刻研磨刘氏风骨,一面体味和丰富着自己的艺术感受。他把自己最喜爱的动物和花鸟题材作为艺术主攻点,并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这一领域的拓展和掘进,逐渐具备了独属自己的艺术特色,不仅逼真形似,栩栩如生,且达到了中国绘画传神写意的境界。

 

  艺术境界的深邃,来自于他长期的领悟和提升。薛老的独特与卓绝,在于他的“意出古人之外”,形成了洒脱自如,笔墨细腻,技法娴熟的画风,在点擦皴染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

 

  古稀之年的艺术源流,要追溯到童年时期。如果说,小时候喜欢画小鸡的形象,是一个孩子对所见之物的描摹和复述,那么,走上艺术之路,仍旧把鸡作为创作主角,则是童年生活对薛贵良内心的深刻影响。

 

  艺术源于生活。“有些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很有意思,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一生都不会忘……”谈到现实生活对创作的影响,薛贵良如是说。“画作也因此不虚假,它有生活的影子,有感情在里边。

 

  “比如画小鸡和小孩,小孩吃饭,小鸡就去抢饭碗。”趣味盎然的《鸡童之争》由此诞生。它是对一种生活场景的诗意还原与艺术美化。

 

  画中,头扎羊角辫、唇红齿白的童子,脚蹬老虎鞋,顽皮十足。童子手端饭碗走出家门,恰巧,此时正在地上觅食的一只公鸡发现了他手里端着的碗,疾奔而来。童子见状,急忙将饭碗高高举起。而地面上的两只母鸡,依旧旁若无人地继续觅食,此情此景让人顿觉妙趣横生。不难发现,薛贵良的画追求形似,但不以形似为目的,而是力求以形传神,充分发挥笔墨的情趣。

 

  “小孩小时候常干的事,就是到地里、野外、草稞里逮蚂蚱,弄个小绳串上,一个一个喂给小鸡,很有意思,我也把它画在画里。

 

  过去所见,今日入画,总有旧时光的味道,也因此牵引人们内心的怀旧之感、追忆之思、故园之情。

 

  直到今日,人们在乡野村庄漫步时,总会在不经意间邂逅薛贵良。他常常守在捕食啄虫的鸡群旁边,如痴如醉地瞧着它们。有时大半天,有时从早看到晚。要么就悄悄躲在树后,给小鸡们不停地拍照;要么守在鸡舍边,旁若无人地涂涂画画。农民们早已熟悉了他这位奇怪的画鸡老人。

 

  正是因为薛贵良的绘画创作有深厚的生活基础,有细心的观察、琢磨和感悟,在经年累月、反反复复的练习后,他笔下的鸡才会如此生动传神,被画坛赞誉为“深入生活之深、观察生活之细、体悟生活之独特”。

 

  三

 

  过去古人画鸡,都是以花卉作背景。鸡和吉谐音,画牡丹,意为富贵大吉;画荔枝和鸡,就是大吉大利;画鸡和鸡冠子花,意为官上加官。而薛贵良突破传统,把鸡放到生活当中去。用磨盘、碾子、辊子等农村的用具作背景,更富有生活情趣。而且,有画家自己的性格和修养融入画中,使得画面质朴而潇洒、清新而飘逸。

 

  “说说鸡的眼睛吧。其实鸡眼睛很小,小圆眼睛一小点,小瞳孔不大,没什么神,但是我又把它夸张一些,把这眼睛画大。有时候你看公鸡雄赳赳那个样子,眼睛一瞪的时候,强调一下,立起来,眼睛就精神、神气;母鸡很温柔的那个眼光,有时候它累了趴那儿,眼睛一条线——它睡着了……”谈到观察鸡的经验和心得,薛老滔滔不绝。

 

  他历经无数次的尝试和改变,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鸬花皴”法,用以表现鸡的肌理和质感,这在技法上是一个突破与创新。如今的北方鸬花鸡几乎绝迹,为了方便观察,他就在家里养了几只。他创作的《群鸡栖春图》恰到好处地体现他的独门皴法。画中鸡的羽毛富有神韵,更为逼真。

 

  薛贵良的很多作品采用工写结合的形式,实中求虚,或以虚代实,并以传统的写意为主,反映出不凡的笔墨功力。而他的写意,“不是狂怪怒张的涂抹,也不是故作潇洒的放纵,而是对自然、生命、家园成熟而深情的咏叹”。他笔下的花儿,观之可闻其香;画作中的老虎、鸭、松鼠皆栩栩如生,令人心生遐想……正如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吴长江先生评价的那样:贵良先生的创作更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更契合中国画深层的人文精神,更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需要。

 

  为了艺术视野的开阔和境界攀升,薛贵良一度赴京发展并居京多年。其间,多幅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名家画集》,其中《》《山鬼》被中南海收藏,数百幅作品被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友人收藏,2008年,《中国当代名家画集——薛贵良》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尽管留守京城意味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他还是放弃了北京的优裕生活,回到故乡磐石定居。他已声名远播,被人们称为“小城市里的大画家”。一如在京时,国内各地艺术家也为其作品和人品折服,皆称“先知薛先生,然后知磐石”。

 

  回归故里这一选择,或许更多地听从内心的声音,他对那些可爱的小鸡,对美好的农家田园生活,对质朴的民风有着深深的眷恋和不舍。这里,才是他艺术的故土,他的精神原乡。

 

  四

 

  和薛老接触过的人,亲朋好友或是学生弟子,对这位老画家的印象是:既有高雅风度、大家风范,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对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达官权贵还是平民百姓都一视同仁。有位弟子是一个普通农民,老师看他是个残疾人又喜欢绘画,就不遗余力地教他。每次来老师家都把他当自己家的人看待,从来没有嫌弃过他。

 

  另一位学生在忆及薛贵良先生对他的提携之恩时,满怀感激地说:老师对我爱护有加,我父亲去世早,他就把我当儿子一样看待,生活上既严格又体贴、艺术上既言传又身教,把自己的绘画技巧悉心传授给我,不加保留,让我少走很多弯路。

 

  薛贵良在绘画之余喜欢京剧,并成立了磐石京剧票友协会。他演唱的京剧曾经得到一些名家认可。他的拿手唱段有《大雪飘》、《空城计》、《甘露寺》等。唱腔有板有眼如行云流水,念白京腔京韵又文采高雅,更显大家风范。艺术自有相通之处,或许京剧在给老先生的业余生活带来放松和享受的同时,也带给他绘画创作上更多的灵感和启发。

 

  观薛贵良的画作,有从容淡雅之风,似一泓清气入胸,这也正是他的内心之度、人生之态、艺术之境。会于神,积于笔,而显于画。

 

  五

 

  像今年这样,集中绘制和展览“鸡图”并非首次。早在2008年,《薛贵良作品集——大吉篇》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著名书法家沈鹏、著名书画家孙其峰为其亲笔题写书名,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吴长江、中国美术理论家、国画家邵大箴为其倾情作序。

 

  这一次,薛贵良格外珍视金鸡百花电影节与吉林市的缘分。受邀作画,让他内心漾满激动。虽然他画鸡可谓是信手拈来,也曾多次举办过国内外大型画展,但他依然视己如新人,兢兢业业地对待每一幅作品的创作和完善。“他每创作一幅作品都细心地起稿、小心地落墨、用心地揣摩,尤其是要让作品符合生活规律、达到艺术要求、直到满意为止,从不敷衍了事。”这是学生眼里创作状态下的薛贵良先生。他对作品的精益求精,在此次集中创作中再次达到苛刻的地步。

 

  “原来我想创作一幅稍大点的画。这幅画要题的名都想好了:金鸡唱晓百花齐放。后边是百花,前边一只公鸡在打鸣。但这打鸣的公鸡太难画,我很少画,一连画了十几张都不太满意……”尽管十分尽力,但对于凡事都要求至臻至善的薛贵良来说,仍留有遗憾。

 

  薛贵良不顾多年的腰伤,改画64幅金鸡图,每天伏案作画十几个小时,倾注大量的心血。从主题的构思到背景的搭配,都有独特的创新;从笔法到构图,都一丝不苟,甚至在装裱进度和展会布置各个环节,他都要亲自过问。

 

  曾多次在吉林、辽宁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书画展的薛贵良先生,因心中的故乡情愫,对此次画展依旧格外用心、用情——在书画界,此展也被视为薛老长白山文艺奖的汇报展。(陈明威)

 

   个人简介:

 

  薛贵良,1943年生于辽宁省黑山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吉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吉林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吉林市画院名誉院长。

 

      (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