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层治理的“西安模式”

18.11.2015  23:04

    

    记者 隋二龙 苗玲玲

    职能“错位”,工作重心偏离,服务“有力无心”;职能“越位”,功能严重弱化,服务“有心无力”——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街道办事处体制弊端日益凸显,这与构建服务型政府理念和居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相适应。

    体制改革?一石惊起千层浪。

    在没有成型经验可借鉴的前提下,2011年9月,辽源市西安区推翻已经存续了半个多世纪的老体制,撤销了原有的6个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建立了12个社区党工委和公共服务中心,提出构建“管理区对区、服务面对面、群众心贴心”的全新大党建工作格局。

    改革需要胆量与魄力。作为全省街道社区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今年4月,西安区进一步加大改革步伐,撤销社区党工委,建立了新型社区党委,逐步形成了“一委一居一中心”的新型社区组织架构和基层治理模式,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下移,使管理层级多、服务效率低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后的城市基层治理模式是否符合实际、取得实效?连日来,记者深入社区,走到百姓中间,探访城市基层治理的“西安模式”。

    由“间接”到“直接

    11月6日上午,辽源市西安区阳光幼儿园。虽然室外气温很低,但室内暖意融融。孩子们在色彩斑斓的小天地里和老师嬉戏玩耍,欢笑声一片。

    透过门窗看着孩子笑得那么开心,家长赵丹说:“我家条件不好,老人生病卧床不起,需要专人照顾,家里就靠我爱人在矿上打工挣钱,孩子上幼儿园的钱都拿不出来。多亏了‘雨润春苗’救助项目,我家孩子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上幼儿园。

    赵丹所说的“雨润春苗”是西安区先锋社区“党心民意先锋行”活动的其中一项。作为棚户区改造的回迁区,先锋社区办公条件是全区最差的,但社区工作人员服务群众的热情却一点不减:成立志愿者队伍、组建业余演出队、创办“先锋”杂志,促进了社区大家庭的和谐发展。

    “社区通过‘党心民意先锋行’系列活动,打造党建工作共抓,服务资源共享,民生难题共解,和谐社区共建的新型社区工作格局,以此来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指数。”谈及社区改革后的工作,先锋社区党委书记贺喜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亮点:由“间接”到“直接”,在减少服务层级的同时突出党委领导,才能提高公共服务效能。西安区创新管理体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让政府与社区、社区与群众直接互动,降低了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失真,有效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缩短服务半径,使服务更直接、更快捷、更细致、更有针对性。

    由“包揽”到“共商

    “社区是咱百姓家,业务委员会是我们的当家人。只要我们有需求,他们就会积极反映、协调。如今咱小区有了规范化的晾衣架、停车棚,还安装了200多个摄像头,小区环境好、卫生好,大家住得特别舒心!”在西安区安康社区,谈到居住环境变化,阳光新城A区60号楼的姜富云拍手称赞。

    为了更好地服务百姓,安康社区以社区党委牵头,精品网格党支部和党员志愿者为主体,成立了阳光新城小区业主委员会,畅通了小区业主与物业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渠道,完善了小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机制,在过去的“一堵墙”上,打开了“一扇窗”,在小区居民与物业之间架起了一座“党民连心桥”,开创了棚户区小区居民与物业管理部门共同开创小区物业管理的先河。

    刘利臣是安康社区居民,也是业主委员会成员,说起自己的工作滔滔不绝:我们的工作宗旨就是为百姓服务,“敞开一扇门、办好千家事、温暖万人心”,只要群众有需求,咱就会协商解决,让百姓真正当家做主人。

    亮点:由“包揽”到“共商”,唤醒了社区治理自觉。在推进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中,西安区变过去的“替民做主”为现在的“让民做主”。“替民做主”,政府既“辛苦”又“操劳”,有时还要“买单”,老百姓却不“领情”。“让民做主”,政府还政于民,社区的事、老百姓的事都由群众自主决策、自主管理,社区自治氛围更加浓厚,促进了基层民主和社会和谐稳定。

    由“衙门”到“家门

    11月8日,立冬。看着窗外纷飞的大雪,西安区鸿民社区第一网格的网格员史姣妲拿起外套走出家门,在楼下超市买了些挂面,直奔郭庆元家。

    87岁的郭庆元是史姣妲负责网格内的孤寡老人,从小患有小儿麻痹,只能依靠双拐行动。史姣妲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情况后,就经常到老人家去,帮着收拾屋子、买生活用品,关系处得和亲人一样。

    “这段时间太忙了,今天正好有空,来郭大爷家看看,顺便给带点老人最爱吃的挂面。”史姣妲说道。

    在鸿民社区,不仅网格员与群众亲如一家,社区还搭建志愿者之家平台,组织实施了“365幸福之家”创建活动。社区充分发挥志愿者之家“七彩”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为广大居民开展各种志愿服务。今年,社区还为辽源市爱心志愿者协会提供了办公场地,双方共同开展志愿活动。

    为了进一步服务百姓,鸿民社区党委书记刘宝莹没少花心思。他说:“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还搭建了综合信息平台,打造‘资源数字化、管理网格化、流程规范化、服务信息化’的智慧社区管理服务体系,促进社区治理服务模式创新。

    亮点:由“衙门”到“家门”,实现了服务群众心贴心。随着西安区网格化、精细化、责任化要求的明确和上门服务、代理服务、一站式服务的推行,社区树立了贴近、贴身、贴心的服务理念,变“坐等”为“上门”服务,形成了零距离、面对面的服务模式,城市基层工作机构逐步转变了“衙门”作风,群众也把社区当成了“”。

    由“单管”到“共治

    进入11月,天气忽然变凉,但西安区福盛社区9101号楼的居民高兴凤心里却格外温暖。

    “9月份的时候我们那栋楼出现问题,反映到社区不到一个星期就确定为危楼,一个月内54户居民全部搬迁,没想到这么快就给我们安置了新房,这是我家今年最大的喜事。”已经78岁的高兴凤激动之余非要带我们去新家看看。

    “要是等着期房下来可能还得一年,我们选择这个小区,马上就能装修,如今水、电管线已经改装完毕,装修工作马上开始,过年之前就能入住了!”高兴凤边走边说。

    “社区工作设计层层面面,如果单独依靠我们单打独斗能力毕竟有限,为了尽快帮助群众解决难题,我们积极开展辖区单位共建工作。就像9101号楼的问题,没有住建和质监等部门的共同努力,问题不会马上解决。如今福盛社区真正成为了‘辖区单位离不开,居民百姓信得过’的民生桥梁。”福盛社区党委书记包士男介绍说。

    亮点:由“单管”到“共治”,转变了社区治理理念。在推进社区治理的过程中,西安区由过去的政府“单一管理”变成现在的社会“多元共治”。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逐步成为整合社区资源、满足居民需求、承接政府职能、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成员,这样既提升了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公众影响力,更实现了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的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