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转型 在转型中提质

15.04.2015  21:52

特约评论员

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优势是创新发展的基本依托。一方面吉林老工业基地是创新发展的良好底盘。建国以来,国家相继在我省兴建了一汽、吉化、吉林油田等重点企业,我省也建立了通钢、吉林柴油机厂等一批地方企业,逐步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以采掘业、电力供应等为辅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特别是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轨道客车等产业蓬勃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条拉长,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力显著增强,这样良好的工业基础是我们握在手心的“”。另一方面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及出台的相关政策为创新发展释放了良好的政策红利。2003年中央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以来,国家在国企改革、产业升级、棚户区改造等多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吉林老工业基地发展。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给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了新的政策机遇。

体制机制创新是创新发展的前提和引领。体制机制问题是影响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根本问题,是创新发展必须突破的制约瓶颈。要按照“国企改革要深化、民营经济要发展、简政放权要彻底、市场活力要增强”的总体要求,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寻求突破,让各类市场主体公平获得资源,平等参与竞争,从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跳出思维定势,破除机制藩篱,摆脱路径依赖,找到破解制约老工业基地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形成新的发展动力,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是创新发展的着力点。我们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把工作重点聚焦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来,聚焦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优化提升工业,巩固提高农业,发展壮大服务业,努力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实施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振兴工程、实施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旅游四个优势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还要优化投资结构,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引领产业结构调整。

企业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要突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实施“百千万”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实施“名企、名家、名牌”战略,加强创新型人才培育。要以硬措施治理软环境,加强引导扶持,加强社会化服务,提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科技创新是创新发展的强力引擎。要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平台载体的示范、引领和集聚功能,优化科技发展环境,打通创新成果转化通道,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要放大创新的倍数效应,真正实现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活社会潜力,实现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创新发展要敢于和善于推动“从有到新、从无到有”的转变,学会做“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文章。要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积极谋划实施一批成长性好、引领作用强的大项目。要发挥互联网经济先导引领作用,推进互联网与农业、服务业等融合发展,不断培育新企业、新业态。电商,包括工业电商、农村电商、跨境电商,是打破吉林相对封闭、相对传统模式而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业态。这种新业态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创新是发展源头,是发展动力。创新发展的核心要义是,突出创新驱动,以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科技创新等为重点,改革破除发展进程中的障碍,着力转方式、调结构,着力增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全省经济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提质。我们坚信:创新发展一定会为吉林省提供绵绵不绝的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