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国际友人看吉林”主题采风活动成功举行

16.02.2015  14:55

  2月6日至10日,由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记协国际部协办的第二届“国际友人看吉林”主题采风暨“外国驻华记者吉林行”集中采访活动在我省成功举行。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英国、韩国、肯尼亚、蒙古国、日本、匈牙利、越南、乌干达等11个国家的30余位外国驻华记者和国际友人在我省进行了为期5天的采访采风活动,特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部、朝鲜语部和中国新闻社记者随团进行采访报道。活动期间,中外媒体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多种平台,以英语、日语、韩语、朝鲜语、越南语、乌尔都语、匈牙利语和中文等多语种对我省进行了大量报道,向世界生动地讲述了吉林故事,传播了吉林声音。

  精心策划让吉林故事鲜活起来

  “国际友人感知吉林”系列活动自去年开展以来,得到了20多个国家的150余位国际友人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已经成为我省对外宣传的一个品牌活动。今年,省政府新闻办对  “国际友人感知吉林”系列活动进行了大胆创新和精心策划。

  在活动内容上,既凸显吉林品牌,又围绕吉林特色,力求为外国媒体及国际友人讲好吉林故事提供充分的报道素材。在5天时间里,采访采风团一行先后参观采访了一汽、长客、长影等我省经济文化名片,净月雪世界、吉林雾凇、冬季长白山等我省独特的冰雪景观和冰雪文化,以及冬季农博会暨净月潭新春大集、乌拉街古镇等我省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和春节习俗。

  在参与人员上,既邀请征文获奖的国际友人,又邀请外国驻华记者,在以往“国际友人看吉林”主题采风活动参与对象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性突破。邀请来自7个国家的16名外国驻华记者来我省进行采访报道。他们很多都是第一次来吉林,第一次系统了解吉林的冰雪文化和春节习俗,采访热情很高。

  在活动形式上,既安排情况介绍,又提供系统资料,既接触相关领导,也走近寻常百姓,既注重我们主动讲,更注重让记者在互动体验中感知了解。采访过程中,主办方邀请长客、一汽轿车、长春农博园、吉林市乌拉街镇、长白山管委会旅游局等相关领导为外国记者介绍了情况。在吉林市韩屯村,专门为外国记者和国际友人一行设计了学习包饺子的环节,让大家在学习揉面、擀皮、拌馅、包饺子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文化、体验中国文化。

  突出重点让吉林品牌靓丽起来

  品牌是形象,品牌是影响力,品牌是竞争力。为讲好吉林品牌故事,活动首日,主办方就组织外国记者和国际友人一行采访了长客股份、长影旧址博物馆和一汽轿车红旗文化馆及二厂总装生产线。一路走来,外国驻华记者和国际友人充分感受到了吉林品牌的魅力。

  在长春轨道客车有限公司采访时,巴基斯坦独立新闻社记者亚克莎说:“长客工厂的规模让我很惊讶,听说这里生产的一些动车出口到了巴基斯坦,我将重点报道这一内容,希望我们两国在未来有更多的合作,共同加快我们两国的发展。”匈牙利记者藤贝龙说,“‘中国制造’已扬名海外,像长客这样的吉林品牌故事很值得讲给世界。”

  在一汽红旗文化展览馆,一辆辆承载国产汽车历史发展的红旗轿车,让30余位外国驻华记者及国际友人深入了解了红旗轿车的品牌故事,了解了中国的汽车文化,切身感受了长春“汽车城”的独特魅力。他们一致表示,将通过所属媒体平台和多种形式向世界讲述吉林的品牌故事。

  作为长春文化名片,长影旧址博物馆为外国记者和国际友人们呈现了长影那些精彩的幕后故事和历史资料,全景式地展示了长影的光辉历程和艺术成就。匈牙利记者藤贝龙说,中西文化有一定的差异性,了解中国的电影历史,更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的文化,我们会用相关的报道,推动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聚焦冰雪让吉林特色凸显出来

  冰雪是吉林冬天最具特色的主题。活动期间,外国记者及国际友人一行全面采访了独具特色的吉林冰雪景观和文化。

  在净月雪世界、吉林雾凇岛和长白山,采访采风团一行不仅欣赏了独具特色的雪雕,更亲眼目睹了神奇的吉林雾凇,也领略了水墨画般的长白山的冬天。记者和国际友人们纷纷表示,吉林的冬天很冷,但是很有特色,让他们很难忘,这次冬天的吉林之行将成为非常美好的记忆。

  记者们还采访了净月潭新春大集和乌拉街集市,并亲自学习了包饺子。在乌拉街镇采访时,正值中国传统“小年”前当地最后一个大集,集市上火爆热烈,到处都是火红的对联和东北特产等年货。越南通讯社驻华记者何氏祥秋说,“越南也过春节,所以越南民众对东北春节习俗很感兴趣,这次我们采访拍摄了很多,我们要送越南民众一份新鲜的新年礼物。

  立体传播让吉林声音响亮起来

  采风过程中,不仅吉林品牌企业的实力让外国记者及国际友人惊叹,美丽的雪景、雪雕、可口的吉菜更是让他们流连忘返。相机、手机都不停地闪动,一到有wiffi的地方,大家就赶紧上网把自己所见所拍所感第一时间发到朋友圈、微博、博客,把吉林的品牌故事、美景、美食、风俗传递给家人和朋友。

  5天里,记者们做了大量报道,有的每天晚上到12点多还在发稿,有的现场就进行连线报道,有的当场就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新闻,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及社交新媒体等立体传播形式,生动鲜活地向世界讲述了吉林故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各媒体已经刊播发相关报道50余篇,还将陆续刊播发相关报道20余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国际在线、中国网、中国记协网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及时的报道。环球网、凤凰网、国际在线、光明网、中国网、新浪、网易等大量网络媒体对系列报道进行了转载。百度中以  “国际友人看吉林”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已达264万个。

  匈牙利通讯社的记者藤贝龙老先生5天来已经用匈牙利语向国内发回11篇报道,先后被匈牙利国多家媒体采用20余次。他说,“我来中国十年了,但是第一次来吉林。这几天,我拍摄了大量关于吉林的图片,也记录了大量的素材,接下来,我还会做很多关于这次采访的报道。”邱兆敏  田静  车函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