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打造战略智库 多位教员走进中南海授课

06.01.2015  11:46

改革强校,人才高地上的战略远征

——国防大学全面深化改革建设一流强校的调查与思考

褚振江罗金沐

新年伊始,北京红山口,国防大学校园,一场以“加快实现建设世界一流中国最高军事学府”为目标的改革潮悄然涌起。

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日新月异,战争制胜机理持续演进。对于这所担负培养全军高级指挥人才重任的中国最高军事学府来说,改革是使命使然,更是责任所在。

这是一次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的改革冲锋,更是一场角逐在人才高地上的战略远征。

全校总动员,积聚改革强校力量

观八面来风,察时代大势。习主席对国防大学建设发展高度关注,寄予厚望,并高屋建瓴地作出要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抓出成效的重要论断,为国防大学人才培养指明了一个清晰的路标——改革强校。

国防大学召开校党委全会,提出改革强校构想,并明确了改革时间表——

“从2013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在改革重点领域取得决定性进展,构建成熟完善的新型教学体系,形成新的学科专业布局、教学力量编组和科研组织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改革强校目标。”

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风向标”。该校党委把理念更新作为推进整体转型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广泛开展“实现强军目标与建设一流强校”大讨论。36场专题座谈会,270多人次发言,480多条意见建议……校内校外集思广益,各种观点碰撞交汇,讨论整整持续了100多天。

智慧,在交流中迸发;共识,在讨论中增进;力量,在互动中凝聚。该校领导说:“面对全新的格局和形势任务,我们在人才建设上应以大智慧应对大格局,以大思路实现大发展。”

课程大重构,匹配未来战争需求

黄海海面,参谋班学员编入舰艇战位体验海军作战特点;塞北大漠,指挥员班学员嵌入“中军帐”参与联合作战演习推演;大洋彼岸,战略班学员与外军同行研讨联合训练经验……

这,是国防大学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

“改革强校首先从教学开始,看准了就干,在行进间展开。”国防大学领导认为,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只有突破机械化战争思维定势,向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全域多维联合作战转变,向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新领域新战场拓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获得新生。

为此,他们坚持未来仗怎么打、部队应该怎么训,教学内容就怎么改,推动教学理念、内容、模式向部队靠拢、向岗位贴近、向打赢聚焦。

他们在深化改革中加速教学创新,创建按领域统训、按方向分训、按岗位合训、按个性选训和拓展性教学“五位一体”的新型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实现大幅“变脸”,核心课程更加聚焦实战。在该校联合指挥与参谋学院,记者发现,今年指挥员班新开课题134个,创新率达80%以上。

科研深推进,打造国家级战略智库

2014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组织第十七次集体学习。该校战略教研部教授肖天亮就推进我军军事创新问题进行了讲解。这是继吴杰明、金一南、姜鲁鸣之后,又一位走进中南海授课的国防大学教员。

国防大学科研部领导说,科研创新,核心是提高服务上级决策、服务人才培养、服务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质量水平,重点是在转变科研方式上下功夫、在重大军事理论研究上求突破。

瞄着“打造国家级战略智库”这一目标,国防大学有着清晰的“科研思路”:经过3至5年的努力,建立学科优势互补、长中短线结合、教学科研协调的科研体系,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军军事理论研究重地,当好国家和军队新型战略智库。

循着这一思路,该校面向军事创新前沿,拓展深化决策咨询研究,主动对接国家和军队重大战略需求,引导学者将个人学术兴趣与国家和军队需求紧密结合;搭建大团队协同式研究平台,加强教学科研一体化设计、重点难点问题联合攻关、教学科研协力育人,做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实现教学科研良性互动。

名师新工程,提升新质教学能力

2014年10月15日,在“名师工作室”挂牌仪式上,王宝付、姜鲁鸣接过校长、政委颁发的以自己姓名命名的工作室牌匾。

名师支撑名校,名校造就名将。国防大学确立了“名师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人才队伍建设的筹划已成体系。

实施新一代名师工程,他们设立“名师工作室”,实施教研人才“新苗”培育计划,重点培养扶持35岁以下的年轻新秀。每年重点扶持推出3个左右创新人才团队,依托重大课题、重大教学任务,采取“名师+团队”模式,形成跨单位跨学科、优势叠加的创新人才群体。

他们建立涵盖各学科领域的精英人才信息库,选调引进领军型拔尖型人才、军兵种人才和新型作战领域研究人才,完善教研人才项目培养、团队扶持、骨干发展支持“三大培养计划”,以及进修培训、代职锻炼、专项调研、出国考察、执行重大任务“五项锻炼机制”,着力提升新质教学能力。数据显示,在2014年指挥员班的教学课题中,中青年教员承担了三分之一。

从严治校,贯穿办学育人全程

国防大学连续7年出台党委1号文件,持续加大严教、严学、严考、严管力度,从严治校贯穿办学育人全程。

校风严了。在这里,不管是将官还是校官,没有上下之分、高低之分、新老之分,只有普通一兵、普通党员、普通学员。从军容风纪到集合站队,他们令行禁止,时时处处按条令条例办事。

教风正了。严格三级试讲、教材审定,完善教学督导、教学评估等机制,对拟上课教员实行“准入制”,课前由教研单位和领导机关联合审查把关,课后由学员测评授课质量。

学风浓了。周一夜校、周五学术报告、周六讲坛,大家感知最新热点态势、最先进技术发展情况和最前沿学术观点……学员学习思考的多了,交往应酬的少了;钻研课题的多了,无事闲聊的少了。

“健全完善从严治校制度机制,抓好校风建设是‘生命工程’,关系改革成败。”国防大学领导说,把从严治校作为主体内容和改革任务提出来,就是考虑把校风建设和从严治校提升到战略高度,深耕细作,善作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