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游子回乡种有机米 京博士来吉献生态计

14.07.2015  17:55

 

黄锦楼(右)博士在稻田中考察。

 

稻田一角——自在的豆娘。  

  7月5日下午14时许,阵雨后的永吉县双河镇广袤的田野愈加郁郁葱葱。距镇中心3公里外的吉林金香原农业有限公司的有机稻米种植基地则更是别有洞天---

 

  11.5公顷有机稻田苍翠欲滴,长势喜人;田边溪水丰沛,清澈见底;各种小鱼倏忽游弋,大小青蛙自由欢跳;A试验稻田里吃草的雏鸭叽叽喳喳,B试验稻田里投放的泥鳅、鲫鱼恣意畅游;远观三面青山凝重似黛,近闻青苗香气沁人心脾;走在稻田的田埂上,宛如身处世外桃源……

 

 

稻田一角——蛙影。

 

 

稻田一角——鸭群。

 

 

稻田上空时有仓鹭掠过。

 

  这幅田园美景,是远在上海经商的邓昭明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共同描绘出来的。

 

  前来考察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黄锦楼博士见此美景,忍不住啧啧赞叹。作为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内土壤生态修复研究的专家,黄博士此次是专门从北京来建言献策,寻求合作的。黄博士时而抓起田里的土壤仔细观察,时而捧起田里的水仔细揣摩.时而询问稻田选址、选种、育苗、水源、除草、有机肥使用等等细节.经过一个下午的细致考察,黄博士高兴地说:“你们本是水稻种植的门外汉,在水稻种植专家指导之下,借鉴他人成功经验,自己也勤学肯干,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项工作,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让稻田基本恢复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我感到非常惊喜,相信你们这样坚持下去,一定会做得更好,我会在土壤改良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在基地堆沤有机肥的现场,黄博士抓起一把已经沤熟了的有机肥,黑色且已无味。黄博士高兴地说:”如此沤制的有机肥,既通过堆沤过程中的高温杀灭了有害细菌和虫卵,又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使猪粪分解成易于被稻苗吸收的养分,施入稻田后,还可以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微生态,增加有益菌种数量。一举数得,非常好!”随后,黄博士又对稻田土壤的养护及秸秆还田等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说起邓昭明和朋友种植有机稻米,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邓昭明1974年出生于吉林市,199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仪器工程系精密仪器专业,毕业后留在上海。先后供职于法国ALCATEL集团和韩国Segyung Britestone集团.后与朋友共同创业,十几年下来,积累了一定的财富。

 

  由于老家在吉林市,邓昭明经常回吉林市探亲.2013年夏天,他回到家乡吉林休假,半个多月的时间走了很多地方,东北虽然远不如上海繁华,但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黑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就想,可不可以在这上面做些文章?往小了说是探索新的投资方向,往大了说是为家乡建设和食品安全出份力。在一次和同学的闲聊中,他透露出想在东北种有机大米的想法。当今大米市场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各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有机米充斥市场,各种“毒大米”也被频频曝光。而大米作为老百姓的主食,和百姓生活密不可分,劣质大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老百姓的健康.能不能选一个生态环境保护完好,水源充沛,土质优良的地方,选最优质的稻种,用天然的有机肥料,人工除草,各个环节都按绿色有机生态标准予以管控,种植无污染,纯绿色有机生态大米?有机米的事业是一个健康的产业,国家和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从没有象今天这样强烈。人年轻时候渴望成功,成功是以金钱、权力来衡量的。而人到中年,责任、社会认同感应该是更具价值的。他的想法得到了朋友们的积极响应。于是,邓昭明在不惑之年开始了“新农人中国梦”。

 

  吉林市是全国闻名的粳稻贡米之乡,各产区均具有成熟的经验和得天独厚的条件。经过对土壤、水质、空气质量等环境条件进行细致地对比和检测,他最终选择了吉林市永吉县双河镇。这里依山傍水,土质肥沃;经检测与实地勘探,所选地块土质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要求水平,未检出违禁农药残留;而且水源上游数十公里内没有工厂与矿区。

 

  选种是头等大事,当前东北食味品质最高的水稻品种是黑龙江五常的稻花香2号,他一下子种植了约11.2公顷,占全部水稻种植面积的97%以上。同时,富硒稻的品种也是稻花香2号。黑龙香种植了0.3公顷,用于鱼稻共生试验田。

 

  施肥也是大事,基地稻田只施用腐熟猪粪肥,为保证猪粪肥的腐熟效果,基地在中科院微生物专家的指导下,添加适宜的菌种自己堆沤猪粪肥。

 

  整个水稻生长期绝不使用除草剂,完全人工除草,每次除草仅人工费就要支出3万多元,一个水稻生长周期至少要全面除草两次,个别田块甚至需要三次。0.2公顷鸭稻共生试验田则采用生物方式除草。

 

  为最大限度地保留大米的营养和口感,基地的稻谷全部自然晾晒干燥,不用机器烘干;碾磨加工采用粗磨的方式,不抛光碾白,保留了更多的矿物质元素和B族维生素。

 

  去年秋天,金香原农业有限公司的”诚稻缘”牌有机米一面市,其纯正、优良的品质即赢得了一片喝彩。不到一周,即被抢购一空。同时,金香原有机米基地的开张,也让当地老百姓多了一条不出村子即增收的渠道,守着有机稻田拿工资。据为稻田看水的村民李国成讲,他们两口子一年增收两万余元。

 

  谈及未来的计划,邓昭明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在未来3--5年内,种植规模扩大到50--100公顷。试验效果理想的情况下,适度扩大富硒稻、鸭稻、鱼稻共作的种植规模。逐步发展大豆、黑豆、绿豆和赤豆等特色杂粮品种。在客户群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拿出部分耕地,尝试大米的私人订制,种植全过程实时监控,形成“互联网+生产+销售”的产销模式。

 

  邓昭明,这个从吉林走出去的游子,正疾步走在逐梦的路上……(记者/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