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类常见的朋友圈信息都是真的吗?

18.06.2015  11:10

现在已经进入全民微信时代,无论大人孩子都在刷微信朋友圈,微信朋友圈里鱼龙混杂,虽然很多信息确有其事,但也有各种谣言和骗局层出不穷,很多人也就抱着“有益无损”的态度频频转发。如此一来,未经核实的消息便在网络中大肆泛滥。警方提醒,不要轻信这些信息,另外,非权威渠道来源的消息不要轻易转发。

A

微信寻人

联系电话很可能是吸费号码

微信朋友圈时常会出现“寻找走失亲人”的帖子,不少热心人纷纷帮转,甚至还有人帮忙报案。这种寻人的假消息之所以看起来逼真,引来不少网友热心帮忙,除了有图文和联系方式外,大量转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可信度”。

公安部早就发出相关提醒警示,提醒大家别轻易再打微信上留下的联系电话,有可能是吸费号码。吸费电话骗钱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只要打过去就扣钱,有可能打一次就扣20元,第二,打过去按时间长短来扣钱,费用可能会很高,有的吸费电话一分钟就要扣几十块钱。

B

寻找熊猫血

联系人”陷入爱心电话轰炸

熊猫血”的帖子一次又一次的出现,网上无数次转载和转发的内容几乎一样,急需Rh阴性血,只是换了主人公的姓名或者是联系电话。

此类虚假帖子,利用人们的善良和爱心,虽然几经澄清,但在QQ群、论坛、电子邮件、微博等网络平台上仍不时地出现,并且以惊人的速度转发扩散,从而引起一波又一波网络求助热潮,让“联系人”和医院莫名其妙地陷入爱心电话的轰炸之中,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C

准考证丢失

有些是借助高考设下的骗局

今年高考期间,一则寻找遗失高考准考证的“紧急通告”在微博与微信朋友圈中被传得沸沸扬扬,通告里详细描述了一位名叫“白娅倩”的考生的考场与准考证号,以“别耽误孩子前程”为由,希望广大网友帮忙寻找遗失的准考证,末尾还留下了一个159开头的联系电话。

警方辟谣这个“紧急通告”其实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助高考设下的一个骗局,以丢准考证为由吸引公众注意,留下一个一旦拨通便被恶意吸费的手机号码,等待善良的网友上钩,骗取钱财。警方提醒,如果真遗失或者捡到高考准考证也不要慌张,一切有办法可依。

D

食品剧毒致死

转发就可能成为传谣“帮凶

六翅肯德基怪鸡、康师傅地沟油、娃哈哈肉毒杆菌……众多充斥在微信朋友圈的诈骗和虚假信息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谣言”层出不穷,每次出现都以夸张内容和“标题党”的方式吸引眼球,尽管明显违背科学常识,传播速度却非常快,网友们容易被其蒙骗,甚至继续转发成为传播谣言的“帮凶”。

记者发现这些吸引眼球的谣言,发布者大多是微信营销号,主要目的是吸引粉丝,为日后营销吸引人气。这些账号发布的微信并非每条都是谣言,平时发布的大多是以心灵鸡汤或段子类内容为主。如果在微信看到某些食品被与死亡、疾病等危言耸听的词汇搭配在一起时,不要恐慌,要敢于质疑其是谣言的可能,不妨翻看该账号此前发布的历史消息,可大致判断其发布信息是否真实权威。

六大骗局

骗局1 二维码诈骗

以热销商品为诱饵,给你返利或者便宜,再发送商品二维码,实则是木马病毒。一旦安装,木马就会盗取你的应用账号、密码。骗子还可以获取你的手机号还有好友关系链。通过网络透传技术把电话号伪装成他的电话进行诈骗。这种伪装成任意号码的透传技术,央视3·15晚会已经曝光过。伪装成你的号码给你的亲戚朋友发诈骗短信和诈骗电话,或是其他诈骗方法。

警方提醒: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不要用手机随便扫二维码,更不要安装不明程序。一旦发现不对,立即报警。

骗局2 点赞诈骗

集满多少个赞就可以获得礼品或优惠,实际等你集满了足够的赞,去兑换礼品或是领取免费消费卡时,却发现拿到手的奖励“缩水”了。另一种诈骗是有的商家发布“点赞”信息时,就留了“后手”,并不透露商家具体位置,而是写着电话通知,要求参与者将自己的电话和姓名发到微信平台,一旦所征集的信息数量够了,这种“皮包”网站就会自动消失,其目的是套取个人信息。

警方提醒:对点赞送礼的信息应先查证,打个电话咨询一下,必要时可以把咨询答复录下来。

骗局3 假公众账号诈骗

在微信平台上使用类似于“交通违章查询”这样的公众账号名称,让你误以为这是官方的微信发布账号,然后再进行诈骗。

警方提醒:对于各类公众账号要提高警惕,多方求证真伪。骗子同样是伪装来电显示成这位同学的手机号码。同样是通过这种关注群发有奖的诱惑去收集到这位同学的手机号和好友关系链。

骗局4 海外代购诈骗

声称是海外代购其实来源不明,一些微信代购人士,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外国超市实景图,号称自己正在某国超市购物,有需求的快订货。但实际上这名代购商另一个微信号却贴出她正在海南旅游的实情。

警方提醒:在微信上购物时,消费者有必要对卖家的真实身份与货品来源等细致了解,充分确认卖家基本信息后再消费。购物不宜选择贵重物品,在购买商品时应注意保留聊天记录、支付宝交易记录、银行汇款单、卖家姓名、身份证号等作为凭证,尽可能地降低购物风险。

骗局5 微信中奖骗局

收到微信说中奖,却要先将25元“体验金”打到“官方”支付宝账号上,这是不法分子假冒“××公司”或官方账号,散布虚假中奖信息实施诈骗,想要领奖需填写个人资料及支付相关费用。

警方提醒:遇到这些诈骗信息,要从萌芽状态剪除掉,不相信这是真的不要转发,也不要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发给陌生人。

骗局6 微信红包骗局

一条印有“AA”字样红底方框的LOGO,以及少许“送钱”、“68元”、“88元”等文字的微信,很容易被看成真红包。骗子只是利用文字游戏,把“AA收款”功能稍微装饰了一下,在留言处加上了“送钱”、“多少元”的字样后,广泛在微信群聊中发送,让抢红包的人误以为对方发红包了。并且会要求输入支付密码,大意者轻而易举就进了“”,手不小心一点,钱就没了。

警方提醒:在收到关于红包微信信息的时候,看清楚确认信息准确才进行操作,警惕收任何红包都不需要输入密码,凡是需要输密码的“红包”都是骗局。

■如何防范 非权威渠道消息不要轻易转发

警方提醒,在转发微信时对于其信息来源一定要有所甄别,非权威渠道来源的消息不要轻易转发。对于有转账、汇款等交易信息,在没有确定事件真相时,不要进行交易。还可以求助于公安机关,帮助您辨别事情的真假。遇到这些诈骗信息,要从萌芽状态剪除掉,不相信这是真的,不要转发,也不要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发给陌生人。(记者 庄利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