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用好“四个着力”金钥匙 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

10.03.2017  07:17

   最具活力的经济细胞 ——全国人大代表谈民营经济

  优化结构、催生产业、扩大就业……奔跑多年后,民营经济当之无愧地挑起了吉林振兴发展的大梁,成为东北振兴破题的关键。

  虽然数据是抽象而枯燥的,但它最能体现发展的进度:2016年,吉林省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2%,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户数分别增长8.1%和10.1%。

  过去一年来,吉林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全力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经济总量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民营经济迅速崛起,成为最富生机活力的经济细胞。

  作为民营企业家的宋治平代表对吉林省主动为市场主体“减负”、为创业者“松绑”采取的越来越多的惠企政策深有感触:“工商部门进行的‘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的改革,不仅为企业简化了办事流程、降低了成本,也推动了全省各地、各部门信息共享,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李彦群代表说,当前我省正处在全面振兴发展的关键期,正处于优势加速释放、动能加速转换、活力持续增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共存,滚石上山,不进则退。民营经济作为天然的市场主体,最具活力的经济细胞,可谓重任在肩。要坚持科学方法,加大支持力度,构建“”“”政商关系,着力破解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可喜的是,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很多普惠民营企业的好政策。尤其是始终把缓解融资困难摆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先后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贴息资金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等,并将民营企业纳入省技改资金、科技三项费等各类专项基金支持范围,不断加大对成长型企业及项目的支持力度。

  去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工商联、国家开发银行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工作的通知》,旨在通过实施结构性改革创新举措,深入推进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健全和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吉林省的长春、通化、白山、辽源4个城市入选,简政放权、产融结合、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正在稳步推进。

  发展民营经济,离不开政策支撑。李彦群代表说,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正处在重要的窗口期,各级相关部门要研究推出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政策措施,想方设法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会环境,以更大的力度回应民营企业的所需所盼,以务实有效的举措更加精准地助力民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地简政放权,着力在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上寻求新突破,切实打通“中梗阻”,确保民营企业真正获益、得到实惠。

  “去年7月,首届全球吉商大会成功举办。大会深入挖掘了吉商精神,聚合了吉商资源,弘扬了吉商文化,把吉商的力量凝聚到吉林振兴发展的宏伟事业当中。”宋治平代表说,希望今年的吉商大会再接再厉、凝心聚力,成为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助推器。

   让“第一动力”开足马力 ——全国人大代表谈科技创新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其意义显而易见。这一点,处在企业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人员感触最深。

  全国人大代表冯淑玲说,一定要重视科技创新,这是兴企之本,只有坚持和依靠科技创新才能使产品获得市场认可,科技创新支撑着企业登得更高,走得更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张涛代表说,辽宁传统产业比例大,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今后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坚决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创新,最大限度发挥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徐强代表说,辽宁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装备制造业体系,包括沈鼓集团、沈阳机床集团、北方重工等一批国内领军型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攀升,自主创新高端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科技创新,最关键的要素是人才。张涛代表建议,要千方百计留住人才。一方面,省内需要通过优化人才服务体系、改进人才政策和激励机制,吸引、聚集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潜能和创新活力,使人才有获得感。同时,也需要积极申请国家支持,通过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重大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东北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实施平台和产业高地,用事业和平台吸引人才、稳定人才。

  张涛代表说,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一定要落到实处,坚持下去,持之以恒。科教投入是长线投入,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一定要有今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和情怀,努力形成以创新引领发展、让发展支持创新的良性互动。

  这一点,徐强的认识和张涛异曲同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要高瞻远瞩,要有恒心。特别是对于打破国际垄断的高端装备的研制过程,必然要饱经风雨,前赴后继。这一过程需要企业持续投入和勇于承担风险的决心,更需要企业家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让‘第一动力’开足马力,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所确立的科技创新的宏伟目标才能变成现实。”徐强和张涛如是说。

  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要修炼内功——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谈东北振兴

  过去一年,辽宁着力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今年确定为营商环境建设年,不久前还召开了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充分体现了辽宁省委、省政府抓住了优化营商环境和科技创新这两大抓手。

  “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要看这个地方的行政法规是不是能助力企业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认为,辽宁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应该放在对企业投资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全面深化改革上。政府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为企业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最重要的是降低制度成本。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转变思维理念,全面提升法治意识、契约精神以及服务意识。

  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转变思维理念,全面提升法治意识、契约精神以及服务意识。让以往在辽宁投资和发展的企业真正感受到营商环境的优化。“树立起辽宁的诚信,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到辽宁投资兴业。

  企业也要从自身找原因,进一步解放思想,不要小富即安,也不要一味依赖政府和依附国企,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在新兴市场上找到存在感,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新的增长动能。

  在扶持创新上,政府应该加强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凭借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跃升。“要推动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参与的产学研政合作,从过去点对点的支持,变为对平台这个面的支持,提高扶持效率。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对辽宁来说至关重要。朱建民委员表示,分析发达省份的经验,“招才引智”在一个地区市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持续改善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要解放思想,尽快从“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转变,大力引进并促进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发展的内生力。

  加强跨境合作 拓展国际朋友圈——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深入推进“龙江丝路带”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成果惠及世界。作为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蒙俄经济走廊之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正全力推进。搭乘“一带一路”的快车,如何拓展龙江朋友圈,让龙江丝路带“驼铃响亮”?在全国两会上,黑龙江省全国人大代表坦诚己见,积极建言献策。

  黑龙江省全国人大代表费聿玲说,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提出,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综合保税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黑河市作为国家首批沿边开放城市,经过20多年发展积累了成熟的开发开放经验,设立中俄黑河—阿穆尔跨境经济合作区条件成熟、意义深远。设立跨境经济合作区,有利于转化区位优势、盘活特色资源、吸引产业聚集,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加快沿边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互利共赢。

  黑河市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一江之隔,乘车船过境只需10分钟。截至目前,累计边境游近2000万人次。201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黑河等有条件的地区研究设立跨境旅游合作区,通过与对方国家签订合作协议的形式,允许游客或车辆凭双方认可的证件灵活进入合作区游览”。费聿玲代表建议:“在黑河市建立中俄边境旅游合作区,跨境旅游合作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条件,也将为边境游注入新的活力,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经贸、旅游、人文的互联互通需要基础设施建设保驾护航。黑龙江省全国人大代表张亚英建议,加快推进牡丹江至敦化客专的建设和牡丹江—符拉迪沃斯托克高速铁路建设。将佳牡沈客专项目列入2017年国家建设计划,将牡符高速铁路项目列入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将该项目作为东北振兴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予以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