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户之困 实体批发之路如何“往下走”?

09.11.2015  10:07
  昔日老光复路市场商户云集,人山人海资料图片     如今萧索冷清,人气不旺 资料图片  

2014年天猫“双11”网购节,一天的成交总额最终实现571.12亿元,

其中仅移动端交易额就达到243亿元,物流订单2.78亿元,这样的销售数据是传统批发业所难以达到的。

就在网店和电商疯狂做活动,网友疯狂购物的同时,很少有人注意到曾经风光的传统批发业早已江河日下。

老光复路

批发市场繁华不再

商户们纷纷“逃离”转项

11月5日9时20分,张军祥站在自己的摊位上抱着双臂,木然地看着过道上稀稀两两的顾客,习惯性地说了句,“需要什么啊,进来看看?”对于顾客没有任何回应,张军祥也习惯了,他知道,这个时候还会有一点顾客,到了十一二点,光复路里所有批发市场、商厦,就会彻底冷清下来。“再也不是当初批发进货的人抢破脑袋的时候了,现在一天能有一两个进货的就不错了。”不仅张军祥家的生意这样,整个光复路批发市场,从过去的摩肩接踵,到现在生意冷清,繁华一去不复返了。

生意冷清:闲聊、喝茶、听相声

张军祥今年62岁,在光复路已经做了20多年的生意了。他经营的文具用品档口就在光复路内的一个大楼里,有三十多平方米的面积,这样的铺面在光复路的市场内,可以算是“大户”了。11月5日上午不到10点,整个一层楼,只有三两个顾客在买东西,摊主大都站在自家的摊位前聊着天,他们的谈话内容很少涉及自家或者询问别家的生意情况如何,说的都是新闻、天气、家事,对于现在的生意情况,摊主们都心照不宣地避而不谈。

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这两年尤为严重,不怕你笑话,今天到现在了,我还没开张呢。”即便如此,张军祥还是照常整理着货架上、地上堆放的文化用品,看到水烧开了,他立刻放下手里的活儿,泡起了茶。张军祥将泡好的一杯茶放到了妻子杨秀的桌前,她正用电脑看德云社的相声视频。“没什么事干,听听相声打发时间,要不一整天在这干坐着实在无聊。过去那些年是真忙真累,从早到晚不着闲,这几年就当休息了。

入不敷出:多家商户出租、出兑

所说的“老光复路批发市场”,是由六大商城组成,包括天元商厦(失火后停用)、庆丰大厦、东北电器城、国贸批发商城、114栋轻工批发市场以及外围个体商家集群组成。当年光复路批发市场的地位,在全国十大市场中排名第四,和北京的秀水街齐名。

据张军祥介绍,虽然现在客流量远不如从前,但是在光复路里还能看到三轮车、手推车来回穿梭。但和过去那些年的“弯腰捡钱”相比,赚的都是辛苦钱。而庆丰大厦、国贸批发商城许多楼层都变成了商户的仓库,商家招不满了。

在这个小百批发的大楼里,有四分之一的摊位上写着“出租”“出兑”的字样,“我这个‘出兑’的牌子已经挂上两个多月了,几乎没有人过问,在光复路干了20多年了,没想到最后能这样。”张军祥指了指牌匾下“出兑”两个字,无奈地摇了摇头。

以前都说干批发最挣钱,但是投入成本也非常大,摊位费、进货成本,都是钱。”张军祥之所以要出兑自己干了20多年的摊位,并不是因为到了退休的年龄干不动了,而是每年挣的钱要比费用支出少太多了。每年的摊位费就要8万元,再加上每个月的水电、人工、税费等,每个月如果能卖出1万元的利润,才刚刚持平,但是自己和妻子的工资都没剩下。

这些年来,人工、租金等生产成本越涨越高,但是每个月卖的钱却是越来越少,张军祥和众多商户一样,每天都在赔钱。以前张军祥每天一到摊位上,就有人拎着大包小包的“进货”,抢着付钱拿东西走。“这样的好日子不会再有了。”张军祥希望自己的摊位能早一点兑出去,这样还能少赔一点钱,他总结,这个年纪可能不适合再做生意了,“思想已经跟不上了。

其实,光复路市场的配套如仓储、物流、金融服务跟不上,已是老问题了,只是在过去生意好做的年代,这些问题并不凸显,现在供货、购物渠道越来越多,消费者、零售商也开始有了更多的选择,渐渐地,老光复路就被世人所遗忘,渐渐地“老去”了。

黑水路

传统批发市场转型难

50%开过淘宝80%没能赚钱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购时代已经“驻扎”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这使得传统经营模式日渐式微,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锁定鼠标下完成购物,物流行业的发达冲击着传统零售商的进出货模式。近年来,一度鼎盛壮观的批发市场不得不转型升级,探索新出路。

电商冲击:传统批发业门可罗雀

这个价格我们真的不赚钱,你再加点吧!”在黑水路的一个批发档口,老板拒绝了顾客给出的价格。

80元已经不少了,要是再高我就去网上买了,我宁愿多等几天了。”顾客也没有让步的意思。

最终结果可想而知,以顾客给出的价格成交。能明显地见到,顾客很满意,可是这位老板却高兴不起来。和这位老板深聊之后才知道,这条裤子去掉成本后老板赚的利润也就几元钱,这对于一个批发档口来说,几元钱的利润有点可笑了。

老板告诉记者,这条裤子是他去厂家订货的,成本大约在50元左右,回来之后还要加上货物的运费,还有自己进货的费用,包装的费用,还有每年租用档口的费用,雇佣人工的费用,折合到单件商品上一条裤子的成本基本上就要70多元,一般来说要卖到100元左右,才有二十几元的利润空间。

可是,为什么这位顾客以80元就买走了呢?

老板也说出了自己的苦衷,现如今网络的冲击非常强烈,很多顾客只要扫一眼裤子上的品牌就可以在网上找到一模一样的。就以这条裤子为例,他也在网上找到过,网上的标价是75元。“这样的价格要是在我的实体店卖就要赔钱,可是网店没有费用,他的成本就只有裤子本身的50元,所以网店还有利润空间。

有的时候想想,能成本出售也算不错了,你看看现在这商场本来就没几个人,看了商标之后就去网上找的也大有人在。”老板苦笑着说。

转型遇阻:五成商户开网店八成不赚钱

那会儿,我们进的货都得雇工人一包接着一包往门里挤,不然晚一会儿就得耽误档口卖货。另外,有时候我们的货还没到档口,就被客户抢购一空,所以每次都会绞尽脑汁多留下几箱作为备用,留给档口卖。”回忆起上个世纪90年代的“光辉岁月”,高晓梅喜上眉梢,而且夸夸其谈起来。

上世纪90年代初,高晓梅“进军”服装批发业,并且在服装行业一直打“头牌”。“当时服装批发行业特别赚钱,外五县的不少零售商都来这里拿货,客户多了真的忙不过来,就开始招收卖货员。”高晓梅说,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出门了,晚上等到没有人来批发了,才能收拾闭店。

据高晓梅介绍,那会儿的服装市场都是现钱交易。“当时卖货只知道重情义讲感情,只要挣钱都是‘哥们’,怎么的都行。”高晓梅说,订单生意连合同都没有,都是口头契约,拿着现金提货。去广东上货,找到厂家中意什么货就拿什么货,要是上货遇到钱紧张的时候,厂家也不会太吝啬,等到下次拿货再把钱带来就行。“那时候,连银行卡转账都闻所未闻,更别提后来的电子支付。

然而,如今的黑水路商圈,门前车水马龙,车道已经显得十分拥堵,交通问题从一个角度也折射出这个老批发市场硬件正在落后于时代,而更深的层面,是面对电子商务发展、流通渠道改变、区域周边同类市场崛起等外部变局,传统的老批发市场普遍面临客户流失与市场萎缩。国家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商务部特聘专家赵萍曾表示,一项调查显示,批发市场商户中,差不多50%的商户都曾经去淘宝开过店,但是80%都是不赚钱的。

(记者 周博 冯超 高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