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商家滥用谐音抓效应 影响学生致错字连篇

14.04.2015  21:39

小食品“他她食食”。

 

近几年,商家在广告宣传时或临街招牌中滥用谐音词的情况很常见。那么,这种做法消费者买账吗?又会造成哪些影响呢?

 

他她食食”你想表达啥

 

4月13日,市民万先生给媒体打来电话,反映在超市买的小食品的包装袋上滥用成语,给孩子造成了误导。

 

我女儿问我‘踏踏实实’是这样写的吗?我才发现那盒小食品的包装袋上印着‘他她食食’4个字,这不是误导孩子吗?作为一种零食,我不明白厂家这样写是想表达啥意思。”市民万先生说。

 

万先生当天接女儿放学回家,带着她到楼下的小超市买了一些零食,由于付款的时候东西挺多,也没注意孩子都拿了些什么。看到10岁的女儿一脸疑惑地问自己,他只好解释说:“这是错的。

 

那饼干上为什么这样写?”女儿继续问他。

 

是厂家为了宣传故意写成这样的。”万先生说,他拿过纸和笔,教女儿写下正确的“踏踏实实”,又带着她读了几遍才放心。

 

记者按照小食品包装袋上的电话多次拨打,均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学生常写谐音错别字

 

记者就此事咨询了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刘卓娟。

 

提笔写谐音错别字是小学生升初中入学后最让语文老师头疼的问题。成语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语言文化结晶,成语具有完整性、整体性,结构具有凝固性。商家是为博取眼球追求一时的广告效应,滥用谐音换字术,使成语的特性受到威胁。不仅是对学生们语文基础知识的‘毒害’,对有些大人也会造成误导。”刘卓娟说,一些商家套用的谐音词不但错误而且很牵强,如衣冠“勤售”(衣冠禽兽),无“”伦比(无与伦比)、“”不容缓(刻不容缓)等,使学生们对这些成语的认识变得难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