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倾力打造12331服务品牌 全面开启食品药品便民服务模式

17.03.2016  16:42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食品药品监管新体制,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模式由“单一监管”向“监管与服务并重”方式转变,四平市食药监局把与群众沟通最直接、接触最密切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全面加强12331投诉举报平台建设,为广大群众全面开启了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食品药品便民服务。

* 抓体系,构建全覆盖的12331举报网络。

市级举报中心统一受理四平地区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县级设立专职机构或专职科室承担辖区投诉举报工作,各乡镇、街道、社区也配备专职人员,依托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站)室受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建立举报信息报送机制,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举报网络。在此基础上,加强了硬件设施建设。市局举报中心具备独立办公场所,开通了电话、网络、短信、信函、来访投诉等多项举报投诉渠道;县级举报中心基本采取工商、质监、食药监举报投诉“三位一体”的模式,配备基础设施,独立开展投诉举报工作;各乡镇、街道依托快检室建设,开展了相应的硬件建设工作,改变了过去农村群众举报无门的尴尬局面。

* 建机制,确保投诉举报工作高质高效运行。

结合实际制定了《四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2331食品药品举报信息(案件)分流督办反馈操作规程(试行)》,对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的受理、分流、转办、督办、反馈、汇总、分析等工作做出明确规定。为了保障食品药品举报工作规范化运行,健全完善了“四个机制”,即:责任落实机制。专人负责12331举报平台的接听、受理工作,确保投诉举报电话24小时人工接听;结果反馈机制。实行首接负责制,谁受理谁反馈,将投诉举报的查处结果第一时间向举报人进行反馈,确保投诉举报人满意;跟踪督办机制。对分流到承办部门的举报信息,全程采取电话问询、专访调查等方式进行跟踪督办,保证办理结果客观公正;档案分析管理机制。对投诉举报信息从受理日开始建档,对举报信息登记表、受理通知书、流转签批单、承办部门执法文书、办结情况报告、结果反馈告知书等按流程、时限归档整理并装订成卷,保证每件举报都在承诺期限内查办完结。同时通过分析汇总,分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为监管部门日常监管和抽验工作靶向性提供依据,是提高监管效能的有益尝试。

* 扩渠道,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有奖举报。

广泛宣传,提高12331的公众知晓度和社会知名度。连续两年在“3.31” 主题宣传日和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期间,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并组织开展12331进医院、进企业、进药店、进农村、进社区活动,提高12331公众认知度。

开放快速检测通道,主动筛查问题食品。将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向公众开放,免费为消费者购买的疑似问题食品进行快速检测,发现问题立即上报举报中心,由举报中心启动紧急分流转办机制,通告执法部门第一时间进行查处。

设立有奖举报资金,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市政府从2013年起,每年设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资金25万元,向符合举报奖励范围的、查证属实的,按奖励级别兑现奖励。现已审批发放 21 件,共发放举报奖励38.6万元。

* 抓服务,打造“七位一体”便民服务新理念。

2016年,市食药监局以“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分类实施、逐步推进”为落脚点,以条件较为成熟的社区为突破口,将12331与便民服务站有机结合,开始了系列创建活动。

      目前,已将二里社区食品安全快检室名称调整为食品药品便民服务站(二里社区站),增配了工作人员,延展了使用面积,开启了“七位一体”便民服务活动,设置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科普知识阅览室、投诉举报受理室、咨询服务室、过期失效药品回收箱;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讲堂、开设食品药品专栏;室外显著位置设LED电子屏,公告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预警信息,播放宣传标语、口号。并在每个县(市)均采取“以点带面”形式,设立示范性便民服务站,结合实际情况,将便民服务站与12331、快检室建设有机结合,待争取省市专项资金支持后再逐步推广。目前,在市政府和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各县(市)便民服务站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