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我的入党故事 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民四庭党支部姚桐的入党故事

11.08.2021  23:20

2004年,考取吉林大学。刚满17岁的我需要独自一人坐火车从河北老家到长春报到。妈妈说:“你第一次坐火车出远门,我知道你有些害怕。家人不送你,目的就是锻炼你的自强自立能力。你的姥爷像你那么大的时候,扛枪打过几十场战斗了,胳膊被敌人的枪子儿打残了,都不下火线。你要学习你姥爷,学习共产党员那股子劲儿……”姥爷给我讲他和战友当年浴血杀敌的情景再次浮上眼前。像姥爷那样,做一名坚强勇敢、吃苦耐劳、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一直是我的梦想。我知道,大学将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一报到,我便向学院老师表达了入党的志愿,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005年我光荣入党。内心激动之余,更多地是思考如何做才能符合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就在这一年,我作为学院辩论队的主力辩手,参加学校辩论赛。那是一段持续六周不眠不休、日夜奋斗的日子,白天用课余时间去省图书馆查资料,晚上和队友开展烧脑的讨论,常常是半夜十二点队训结束后,我摸黑回到宿舍,仍然无法停止大脑的自我思辨,于是用手电筒照亮,继续在纸上记录闪过的灵感。我还记得比赛到第五轮时,连日备战产生的疲惫、期末考试带来的压力让我感到要撑不下去了。我哭着和辅导员老师说:“太累了,队友们都休息过至少一轮了,我也想休息一轮。”  老师非常理解地批准了。可是我却反悔了。我想起从小就听过的那些可歌可泣的共产党员们的故事,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他们能够为完成战斗任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却因为一点困难退缩。那一刻,我才知道“共产党员意志顽强”这句话的分量。调整状态、收拾心情、擦干眼泪,继续再战!最终我和队友连战六轮,学院获得季军,我个人获得校级“最佳辩手”,打破了院里历史纪录。我自豪地给姥爷打电话“我也做到轻伤不下火线”了!

共产党员甘于奉献、不计得失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张思德、白求恩的事迹一直激励着我。2007年我代表学院参加吉林大学优秀学院评选活动发言,我写的“不要问学院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学院做了什么”成了同学们喜闻乐道的口号。2009年我以出色的学习成绩和社团活动成绩获得吉林大学“校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并保送北京大学攻读法律硕士。在高手如林的北大同学之中,我觉得自己那么渺小。临近期末考试,大家都在紧张备考——按照北大要求,三门考试不及格就自动退学。我在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同时,作为学习委员,急人所急、想人所想,把自己得到的十几份宝贵复习资料为全年级260名同学复印,引起全年级的轰动,同学们向我竖起大拇指。第二年班委改选,本来我竞选的仍然是学习委员,结果同学们主动推举我为班长。在完成繁重的学业之余,我还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担任学生助理,负责接待外国学者;在北京大学校报担任记者,发表的文章获得老师表扬,并因此被选中参与中国摄影出版社的“中国战地摄影师口述史”项目;参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李玲教授的《基本药物立法可行性研究》项目,撰写部分研究报告;参加中国法学会法治指数研究项目,负责一个省份的法治状况调查,并被选入大陆港澳精英学生交流活动;在德恒律师事务所、全球三百强企业家得宝、海淀区人民法院分别实习三个月以上……。毕业典礼上,当我领取“北京大学校优秀毕业生”荣誉证书时,我脑海中再次浮现共产党员们不折不挠、奋斗不息的身影。

2012年北大硕士毕业后我被选调到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信念已经深深烙刻在我的心里。入职伊始,即从事执行申诉和信访工作,这段宝贵的经历让我对基层诉讼服务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接访过程中,耐心倾听、悉心引导、用心释法、真心帮助。因为我的真诚接待,有的当事人特意拿着裁判文书到我的窗口让我给解释一下。接访过程中,部分上访人情绪激动、污言秽语,甚至摔打东西。我作为一名年轻女同志,难免因承受压力过大流下委屈的泪水。尽管如此,我不抱怨、不畏缩,坚持热情、耐心接访。因接访工作出色,多次获得“嘉奖”荣誉称号。在提高实务工作能力的同时不忘理论研究,结合工作体会和接访经验,对省内重点涉诉信访案件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论文《民事涉诉信访之实证研究》,获得最高院第二十六届学术讨论会优秀奖。2018年我被调到行政审判庭。休完产假后,我面临熟悉新业务、攻读博士学位和带娃三重压力。每天脚底生风、分秒必争,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坚持科学育儿的同时,还要挤出时间来写毕业论文。有时也会忙碌到怀疑人生、压力大到几近崩溃放弃。在迷茫中,我再次想到共产党员们浴血奋战、攻坚克难的英勇事迹。自己遇到的困难只不过是红军万里长征的一小步而已。做一名合格党员的信念如黑夜里的灯塔,照亮我彷徨的内心。日拱一卒、水滴石穿,我的期刊论文《代驾侵权责任相对二元论的提出与证成》在法学核心期刊发表,我的博士论文也得到盲审专家的好评。

今年有幸加入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的民四庭这个荣誉集体,摸摸胸口的党徽,我深知不能辜负党和组织对我的期待。当我撰写张咏林法官驱车千里到信访当事人家中调解成功的事迹材料时,作为他的助理,我内心油然而生一种自豪和骄傲;当我看到庭长、副庭长带领同事们加班结案时,作为庭里的新成员,我感到了肩上的重担和挑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入党十六年、工作九年,共产党员的精神和信念照我前行;“吾辈自强、强国有我”,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梦想催我奋进。‍


  责任编辑:吉林高院新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