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我的入党故事 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协调指导处支部陈杏云的入党故事

19.04.2021  09:51

20世纪80年代,我出生在鲁西南的一个村子里,广袤的金色麦田,静静流淌的小河,槐花飘香的河堤,以及小河上的游船人家,点缀了我的童年时光。村子里都是朴实的农民,村头到村尾走一圈,我能叫得出每一个人的名字,除了一位跛脚的老人。老人在村里是一个神秘的存在,他个子不高,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不爱说话,独自一个人居住,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村里人都称呼他为老麦。听家里长辈们说,老麦扛过枪,打过仗,受过伤,现在是村里唯一的党员,也是村里的五保户。年幼的我并不明白党员是什么意思,但隐约觉得跟普通村民是不一样的。在后来的很多年里,我对党员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那张严肃苍老的面孔。

随着我渐渐长大,读的书越来越多,对党员的概念也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但老麦的影子却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只要提到党员,脑海中第一个闪现的便是那张苍老的脸。

2006年,吉林大学举行建校60周年校庆,校报开办了一个特别栏目,叫《老照片》,由一些老干部、老教授们讲述当年发生的故事。而我作为校报小记者,负责采访工作。6月的一天,按照校报段老师给的联系方式,我们拨打了一位老人的电话,接电话的老人名字叫张绍义,吉林大学原教导处主任,老人在电话中对我们特别热情,很快敲定了采访时间,就定在第二天下午。通完电话后,老人的保姆又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采访时间最好定在两点半之后,因为老人中午要午睡,而他是不会直接告诉我们这个习惯的。第二天下午,我和同寝室的金玲一起如约到了张绍义老人的家。老人住在吉大北区老旧的开放式住宅楼里,没有院落,没有物业的阻拦,没有门禁卡限制,我们十分顺利地站在了老人的家门口。轻轻叩门之后,开门的竟不是保姆,而是老先生自己。保姆解释说老先生特意没有午睡,早就等着我们了,一直注意门外的动静,向来耳背的他居然听到我们的轻轻叩门声,并示意保姆由他亲自开门。老先生的礼遇让我们诚惶诚恐,以至于忘记了应该怎么开始这次采访,还是老先生为我们打开了话题,主动问我们想要了解点什么。一听说要老照片以及背后的故事,老先生向我们娓娓道来。他讲述了吉林大学60年来的发展历史,讲述了吉大在战火中两次搬迁的艰难历程,这些都是老先生年轻时的亲身经历,也是弥足珍贵的校史资料。后来,老先生讲到解放后的吉大,讲到匡亚明校长如何带领吉大步入了全国著名综合性大学,一直讲到天色微暗,我们才起身离开。

回去的公交车上,我和金玲一路梳理老先生讲述的往事,一段鲜活的历史展现开来,随之呈现在眼前的是老先生当年年轻而忙碌的身影,在古朴的吉大校园,在宽敞的鸣放宫,在黑暗中载满学生的列车车厢间来回穿梭,这些都幻化成年轻而华丽的辞藻落在笔下的白纸上。当我们将自认为非常完美的作品反馈给张绍义老先生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老人很激动地给我们打来电话,明确地说你们写的是我的事迹,这样是不行的。我没有什么事迹,只是做了一个教职工应该做的事情,你们要写就写匡亚明校长,他是一个伟大的校长,一个有魄力的教育家,你们写他的三顾茅庐请于省吾老先生,写他在南湖校区的圈地运动,但不能提到我。我和金玲相对无言了一阵,因为我们接到的任务是采访老先生,记录他的故事和他背后的吉大历史,而写匡亚明校长,我们却无从下手。左思右想之下,我们以张绍义老先生为主线,记录了吉林大学成长历程,包含在匡亚明校长的带领下逐渐壮大的过程。这次文章发过去之后,老先生没有立即反馈信息,我和金玲长长舒了一口气。但是我们放松的心情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我又接到了一个电话,这次是老先生的女儿打来的。她先是客气地问候了一下,了解我们的情况,后来就告诉我们老先生最近因为稿件的问题非常着急上火,身体已经出了状况,希望我们不要再打扰他。放下电话我们心里有点沉重,又不知该如何处理,不忍心再打电话给老先生,只好向校报的段老师求助。就在跟段老师汇报期间,我再次接到了老先生的电话,他非常生气地说,是不是有人跟你们说什么了,怎么不给我打电话了。然后又说小丫头,我是一个老党员啊,你让我自己给自己歌功颂德,我怎么对得起组织,对得起自己的党员身份。你们这样夸我让我太上火,我不能让这样的文章发出去,你们要多写写老校长的故事,他为吉大付出太多了。我只好一边点头,一边劝慰老先生。后来,我没敢再打扰老先生,段老师指示我们接着采访下一个对象,老先生由她亲自沟通,现在想来她是真的怕我们太鲁莽,以至于影响老先生的身体健康。

后来听段老师说,老先生亲自手写了一篇文章,由女儿整理成电子稿后发给了段老师,名字好像叫《记忆中的匡亚明校长》抑或类似,后来刊发在《吉林大学报》校庆专版中。后来的很多年,我都会想到这件事,想再去翻阅一下当年的吉大校报,遗憾的是由于时代久远,我没能再读到那篇文章。

这段经历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之前在书里、电影里看到过许多革命先辈的事迹,但感觉距离我们很遥远,那些都发生在我们触碰不到的时代。但是遇到张绍义老先生后,我切身体会到了一名老党员的谦虚、礼让和在名利面前的淡泊从容,他们宁愿把自己低到尘埃里,也要把别人高高托起,这恰恰是共产党员自我牺牲精神,这种精神深深触动着我们。2007年5月12日,我和几位同学一起,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向党旗宣誓的时候,我脑海中又浮现出老党员们慈祥而又坚定的面容,我默默许愿,希望自己能够像老一辈共产党员一样,无私奉献、淡泊从容,远离利己主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责任编辑:吉林高院新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