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态要效益 让资源更给力

18.01.2017  15:06

     
      “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湿地美景惹人醉,黑土地上刨财富,盐碱地上稻花香……生态之于大安的发展命题由此破局。

      向生态要效益,让资源更给力,大安咬定端好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草原这个“金饭碗”,正在通过不懈地努力,共圆“生态立市”的梦想。

      打造东北湿地生态游新地标

      嫩江湾冰雕节、国际冬泳邀请赛、玉龙湖凿冰捕鱼……眼下,一场湿地冰雪旅游嘉年华正在大安市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内激情上演。这是冰雪文化在大安生根、生长的见证。

      构建“全省湿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示范中心”,打造东北湿地生态游新地标,大安人咬定目标,紧锣密鼓地发起冬季攻势。

      “让‘冷’资源‘热’起来、‘火’起来,湿地生态游的冰雪文章同样大有可为。”大安市嫩江湾湿地办主任赵永吉信心满满。

      生态草原、河湖泡沼、风电景观、灌区水系、设施农业,勾画出大安生态旅游资源的“全景图”。湿地成为大安最靓丽的生态旅游资源禀赋。

      一个县域能够同时拥有嫩江湾、牛心套保两个国家湿地公园,月亮湖、五间房两个省级水利风景区,在省内绝无仅有。“以旅游产业作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打好湿地休闲旅游牌”,成为全市上下的强烈共识。

      与之遥相呼应的是,争创“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动议获得广泛认同。按照规划,5年内,完成域内水库、泡沼的连通建设,形成互通互补的生态湿地系统。

      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嫩江湾扩湖增湿、退耕还湿、生态护湿、利用兴湿等恢复保护提升工程,恢复嫩江湾湿地0.3万公顷,成功举办了中国·大安首届休闲垂钓节,大安成为全国首家“中国休闲垂钓之乡”。

      大手笔规划布局为生态旅游着墨添彩。2016年,大安市又投资1.2亿元,以7.5公里慢行亲水观光步道和环形水系为环,以综合入口服务区、城市文化展示区、生态水岸区、休闲游乐区、园林景观区为点,精心打造出集湿地保护和群众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两环相绕,五区互动”的特色景观带,渔猎博物馆开馆迎宾朋……嫩江湾这个“国家AAAA级景区”更加靓丽光鲜。

      随着嫩江湾生态指数、宜游指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人气指数也大幅攀升。不仅异乡的游子为之华丽嬗变点赞,就连来自韩国的摄影家们也为之陶醉。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域内外游客总量突破25万人次。

      “2017年,我们将加快推进嫩江湾治沙、增湿、理水、疏浚、建绿等恢复保护工程,建成生态景观岛、沙滩浴场、垂钓园、孔雀园、植物园和露营地,增加旅游新亮点。”赵永吉说。

      牛心套保以其完整的沼泽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和沼泽化草甸生态系统而著称,人称“鸟的天堂”。2015年,鸟类观测专家在这里拍摄到素有国宝之称的东方白鹳。沿着芦苇弄堂、湿地观景台、亲水栈道漫步,北国苇海风情尽收眼底。

      世界自然基金会淡水保护合作单位、全国22个重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之一、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和吉林省林业厅湿地恢复与合理利用研究示范基地……2016年8月,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授牌。

      牛心套保由此人气陡增。吉林省湿地保护协会“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研讨会”、省民间艺术家协会“湿地文化与传统村落保护研讨会”相继在这里召开,大安成为了全省湿地文化与旅游研究的火热主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为了推动地域文化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大安市精心策划了春捺钵文化节、品鱼节、垂钓大赛、露营会、游泳比赛、摄影大赛、徒步大赛、品蟹节、全国冰雕大赛和冬捕节等10项特色旅游文化项目,做到春夏秋冬都有旅游活动,着力打造缤纷四季生态旅游精品。

      彰显地域特色,围绕野生鱼、芦苇、柳条等大力开发包装鱼货、苇画、柳编等旅游产品。2016年12月13日,首届中国·吉林国际冰雪旅游产业博览会在长春落下帷幕,由大安市嫩江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出的“赉宝”牌月亮泡鱼干产品荣登“吉林好网货”榜单。

      抓住1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契机,启动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发展采摘园、农家乐和渔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

      赵永吉说,围绕全市旅游收入增长20%的目标,我们将同步推动农业观光游、乡村体验游、休闲度假游、渔猎文化游、温泉养生游,通过实施市场化运作和“互联网+旅游”两大举措,全面激活大安生态旅游资源。

      释放黑土地资源优势新潜能

      黄菇娘是太山镇的一张烫金“名片”。900余栋黄菇娘产业大棚,正不断刷新特色产业增收的纪录,小小黄菇娘远销广州、深圳、沈阳、哈尔滨、海拉尔等城市,产值突破1000万元。

      如今,黄菇娘产业已由太山一地辐射拓展到周边多个乡镇,成为大安十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仅2016年,依托碧泉食品的黄菇娘饮料加工项目,一举创建黄菇娘种植示范村6个,专业合作社18个。

      作为农业大县,让7.7万公顷黑土地生金淌银,是一个关系农民群众生计的重大课题。黄菇娘产业的异军突起,为大安现代农业的发展涂上了一抹亮色。突出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释放黑土地资源优势新潜能的画卷徐徐铺开。

      “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刻也不能停歇!”近年来,大安市稳步调减籽粒玉米面积,持续向调优调特种植结构端发力,不仅提升了农产品供给能力,也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

      扎实推进农村产业布局调整。东部、北部定位为玉米生产区,中部集中打造水稻生产区,西部、南部确立为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区,还规划了棚膜蔬菜、瓜果生产区。同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对自建大棚农户每户补贴4000元,将新建高标准瓜菜园区2个。

      2016年12月11日,是大安丰顺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分红的日子,72户社员兴高采烈地来到合作社分享这一喜悦时刻。在大旱的情况下,140公顷烟叶丰收,合作社收入660多万元,最多的朱振远和葛树清一家分红达17万元,最少的也领到5万多元。

      据了解,丰顺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坚持“种植带户、服务在户、统分结合、多种经营”的办社理念,在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五个环节全部实现专业化服务,让入社社员实现增收。

      为了助推“三名”服务体系建设,从今年起,大安市单列奖补资金200万元,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名农民专业合作社、名专业合作协会和名经纪人队伍。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从实施机械深松为土地“舒筋活络”,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让土地吃上“营养餐”,黑土地上的农技推广正释放出巨大能量。“地有劲儿了,免耕、少耕,还节约了开支,每公顷得省1000多元。”尝到了甜头的联合乡农民王彦明说。

      做好盐碱地整理改良大文章

      经过一年的辛勤耕耘,海御公司在联合乡兴业村小窝卜屯采用高效改良剂及缓控肥综合技术试种的33.3公顷水稻喜获成功,曾经荒芜的盐碱地长出金灿灿的水稻。经过测产,产量超千斤。要知道,这块土地PH值在10.5至10.8,是被村民称为“碱巴拉”的不毛之地。这不仅让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村民开了眼,就连见多识广的农业部专家也连连称奇。

      “一出门便是大片白得耀眼,几乎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偶尔能看见一两簇黑红色的碱草,在风沙中摇曳。有风的时候,碱面儿随风而起,白色的烟尘铺天盖地,四处弥漫,没有绿草,没有鸟鸣,有的是一望无际的盐碱滩……”百姓这样描述当年的情景。

      “一方水土养得起一方人。”大安的盐碱地资源多达11.6万公顷,整理改良盐碱地,事关一方百姓的生计,更关系着一方的生态和谐。据了解,该市可改良盐碱地9.3万公顷左右,列入规划改良面积8.6万公顷。目前,累计实施改良4.8万公顷。

      让焦渴的盐碱地长出水稻,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几年来,大安市实施了河湖连通等重大水利工程,生态调水和蓄水调控能力明显增强,为盐碱地整理改良疏通了“水脉”。

      总投资14.35亿元的松原灌区龙海灌片工程正加速推进,可新增水田3万公顷。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5.2亿元。3年后,龙海灌片将与大安灌区比翼齐飞,撑起大安农业的新天地。

      盐碱地整理改良成为大安向现代农业进军的一个主战场,随着海御公司、华清公司、金刚公司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进驻,茫茫盐碱滩上正掀起前所未有的水田开发热潮……修渠整地、建棚育苗、泡田插秧、夏管秋收,他们攻克一个个难题;采用暗管排碱、沙土压碱、生物肥治碱等一项项新技术,昔日板结坚硬、草木难生的“碱巴拉”,变成了绿浪翻滚、生机勃勃的高产田。来自灌区管理局的统计,现在,全市土地整理插秧面积达0.4万多公顷。

      农民种植合作社参与盐碱地治理成为新亮点。金发农民种植合作社寇金有承包了两家子镇453公顷盐碱地。盐碱程度平均PH值达到9以上,通过施用脱硫石膏和过石治理技术,平均PH值降至8.2—8.3左右,稻米亩产620斤。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实地调研后,对大安市盐碱地改造的推进力度及所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说,盐碱地改造是变劣质资源为优质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大安的盐碱地改造规划科学,配套完善,改良彻底,对环境无污染,既打造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又实现了有机水稻种植与盐碱地综合治理的完美结合,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