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CPI同比上涨1.8% 业内预计全年物价低位运行

19.02.2016  12:11

2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1.8%,创5个月新高;PPI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5.3%,连降47个月。

“从同比看,1月份CPI同比涨幅比去年12月份扩大了0.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部分分类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扩大,猪肉、鲜菜、飞机票、旅行社收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8.8%、14.7%、11.8%、4.2%,同比涨幅分别比上月扩大了4.8、2.9、9.5和3.4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说,另外,受劳动力成本上涨影响,部分服务价格同比涨幅较高,家政服务、美发、衣着洗涤保养、美容等价格同比分别上涨7.4%、5.5%、4.0%和3.1%。

在谈及PPI数据时,余秋梅表示,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3%,降幅比上月缩小0.6个百分点。同比降幅收窄主要是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低影响(去年1月环比下降1.1%)。

卓创资讯分析师刘杰表示,猪肉等部分农副产品价格走强、房价连续上涨及货币供应增速加快等因素,都给今年一季度甚至上半年整体物价继续走强带来支撑。据农业部监测数据,一月份前四周全国猪肉价格分别环比上涨1.1%、2.7%、1.0%和1.4%,其中第4周(2016年1月25日~31日)猪肉周均价24.08元/公斤,同比上涨31.4%。受节日、天气等因素支撑,预计2月CPI数据将不会走弱,但依然不会突破2%,预计涨幅或将在1.7%附近,较1月份变化不大。

“食品价格走强,成为支撑CPI走高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蔬菜价格涨幅比较大。”申万宏源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李慧勇告诉新文化记者,春节因素刺激蔬菜消费需求和服务需求,寒潮雨雪天气缩减蔬菜供应,蔬菜价格上涨明显,整体符合季节性表现。

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1月的CPI数据同比增长1.8%,低于市场此前预期的2%水平。预计2016年全年物价仍将保持低位运行,整体呈现出低通胀局面,基本上会符合大家对于数据的整体感知。

“1月CPI数据不能掩盖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通缩压力,政策力度在后市有望进一步加码,从这样的角度而言,1月份的CPI数据对于A股市场的影响偏于正面。”宋清辉认为。

  新文化记者 孙宪超 祝子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