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尝试“角色互换”教学

09.07.2015  02:10

 中国吉林网7月8日讯(记者刘欣荣)“谁能回答下你们所理解的新媒体?”这看似平常的课堂提问,在7月8日吉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体策划》课的课堂上,却变得非同寻常。提出问题的,是大三学生杨宁,而被他提问的,却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全体教师。原来,这是吉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师生们主演的大学课堂“变形记”——“学生给老师上一堂课”。这的确称得上是精彩一课。作为老师的杨宁,面对平时严肃的老师,侃侃而谈,用活泼的语言,讲解了“新媒体”的概念和传播特征;而老师们,则全神贯注地听着学生的讲课。对于杨宁的提问,老师们积极配合,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尤其是当杨宁讲到“学生们如何运用新媒体”、“学生是怎样利用网络‘应付’课外作业的”等问题时,老师们听得恍然大悟,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原来你们是这样做的啊!”而对于学生讲解的“课堂格子的运用”等全新的新媒体运用知识时,老师们则不住地点头赞许:“这个真的很有用啊!

45分钟的一节课,很快就过去,老师和同学们却仍然意犹未尽。组织学生策划这次活动的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关众教授满面笑容地对记者介绍:“效果很好,比当初的预期还要好!学生们得到了锻炼,老师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得不到的东西。

对于记者提出的“为什么要搞这样一个活动”的问题,关众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我是《媒体策划》课的老师,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在教学中,我给学生们介绍了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但对新媒体,其实我们老师并不比学生知道得多。所以,我就让学生们大胆策划,组织了这次‘学生给老师讲一堂课’的活动。”关众老师介绍,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可以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和老师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的诉求表达出来,可以促进我们的教学改革。关众介绍,整个活动,从讲课内容到上课的形式,全是学生自己策划,自己独立完成的。学生们创新能力很强,打破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开设了由全体老师和同学参加的微信群,让老师们在群里“点餐”,按老师提出的要求来备课。策划团队成员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设计课程、参与策划、进行了大量的材料查找和数据统计,征集了300多份调查问卷。

作为活动的总策划师,李卿源认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现代化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模式,它给传统师生关系搭了座“”,课堂上的案例资料、课堂外的延展阅读,老师可以通过新媒体随时随地对教学进行补充。

教师真的是一个伟大的职业,站在讲台之上我才能理解到老师们的辛苦和不容易。”杨宁说道,在他看来,这次师生“角色互换”对于拉近师生的距离,增进师生的相互了解,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当我坐在讲台下面,我会认真揣摩和思考学生心里在想什么,对学生的心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特意来听学生讲课的杨帆老师表示,在听完学生的讲课之后,她对师生关系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她觉得,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多样的,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