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获选2015年中国粮食经济年度人物

24.02.2016  18:54
  

  

  

  上榜理由:“吉林大米”声名大振的背后,除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之外,更离不开“人努力”。作为主推人,韩福春心理装着耕种者、目光紧跟消费者,悉心擦亮“吉林大米”白金名片。

  围绕把“吉林大米”品牌做响、品质做优、企业做强、效益做大的总体目标,韩福春明确吉林大米中高端品牌定位,注册“吉林大米”地理商标,探索吉林大米产业联盟发展模式,搭建“吉林大米网”电商平台,“吉林大米”品牌建设走过了成效显著的2015。

  作为“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系统工程的主推人,吉林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韩福春心里装着耕种者、目光跟紧消费者,带领吉林稻农和加工企业,悉心擦亮“吉林大米”白金名片。

  近两年,在吉林省政府的主导下,吉林省粮食局全面实施“健康米”工程,打造“吉林大米”白金名片,叫响“吉林大米”主品牌。

  “粮食人都实在,虽说好酒不怕巷子深,这么好的米,也不愁卖,但是这几年农业品牌的发展,农业品牌的建设使我们猛醒,我们不仅要把吉林大米宣传好、推介好,更让它提高附加值,赋予我们的稻农,惠泽我们的消费者”,说到打造“吉林大米”品牌的初衷,韩福春表示。

  为了提升“吉林大米”品牌效应,韩福春要求“吉林大米”品牌建设要借助重大事件、重要节点的媒介平台和高端媒体,在北京及长三角、珠三角等高端消费群体密集区,全力组织宣传推介,打造吉林大米“好吃、营养、更安全”的整体形象。

  据统计,吉林省共投入宣传推介资金5400余万元,先后在海口、福州、杭州、北京、宁波、成都、西安、昆明、广州等城市举办推介会20余场。

  在2015年11月13日举行的“吉林大米”宁波推介会上,韩福春感慨颇深对粮油市场报记者说:“种粮农民土里刨食儿,这种苦一般人体会不到,之所以要打造‘吉林大米’这张牌,最根本的就是为耕者谋利,能够通过大米品牌提升,帮助稻农增收。粮食做品牌不易,但再难我们也要搞下去。”2015年,大宗农产品市场低迷、玉米农户种粮收入缩水,而吉林大米却大米产销两旺,价格攀升,种稻农户收益明显增加。

  据介绍,2015年吉林省中高端大米产量达到55万吨,销量达到50万吨,最高销价49.9元/斤,最低销价5元/斤,平均销售价格7元/斤,同比提高17%。同时,带动普通大米价格上涨0.30元/斤,实现新增产值31.2亿元。

  吉林省大米品牌建设开展以来,吉林在水稻生产环节探索建立水稻耕地质量档案,对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投入品加强监管,从源头上把住水稻生产安全关。在稻米流通环节,加强稻米检验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共投资近亿元增添了省、市、县三级专业检测装备。

  为了实现大米质量监管常态化,吉林省粮食局依托大米加工企业,着手建立大米质量可追溯体系,强化稻米信息采集和监控手段,对企业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全程监控,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

  日前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对于主打“营养、好吃、更安全”卖点的“吉林大米”来说,其高端市场和高端人群的定位,无疑走到“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前列。

  “现在我们的农产品已经很丰富了,消费者不再仅仅追求胃的满足,更要追求感官的愉悦,追求文化感召,为消费者捧出一碗令其身心俱悦的好大米,是‘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的最终落脚点”,韩福春对粮油市场报记者说。

  成就“一捧好米”,悯农慰食,“吉林大米”走起!

                                                                                                                                                                                                                        (摘自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