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创新支持吉林省脱贫攻坚

23.02.2017  12:13

        写在前面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截至2015年末,吉林省辖内尚有一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8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1500个贫困村、70.07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这场必须要打赢的战役任重道远,更需砥砺前行。

      骨头再硬也要啃。省委、省政府目标坚定:“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在当前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扶贫资金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短板”,迫切需要金融发挥杠杆作用,弥补扶贫资金缺口。

      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在脱贫攻坚中被寄予厚望。

      面对这场硬仗,开发性金融有什么优势?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支持脱贫攻坚,国开行有责任、有义务、有担当。开发性金融不仅能够为脱贫攻坚提供集中、大额、长期的融资支持,更重要的是,我们更加注重融智服务,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而且,开发性金融能够推动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扶贫开发融资机制。”国开行吉林省分行行长刘洪滨说。

      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国家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区发展为己任,集全行之智、举全行之力,将集中、大额、长期、保本微利的融资优势与我省精准脱贫政策紧密对接,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到省、基础设施到县、产业发展到村(户)、教育资助到人”的思路,以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为支持重点,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金融扶贫“到村、到户、到人、到点”,为省委、省政府推进脱贫攻坚战略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开发性金融支撑。

      截至2016年末,该行在吉林省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资金35.1亿元,在吉林分行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吉林省已有33.33万人成功实现脱贫。充分发挥了开发性金融在重点领域、关键时期、薄弱环节的作用,为支持我省精准扶贫按下了“快进键”、跑出了“加速度”,彰显了开发性金融机构“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有望摘掉‘贫困帽’了。”2016年12月30日,东辽县白泉镇树安村贫困户李清忠卖完鸡场的又一批鸡蛋后,笑了。

      李清忠跟老伴在这片黑土地上生活了一辈子,是村里因病致贫的典型贫困户。渐渐改变他生活的,正是国家开发银行在东辽县推进的金翼蛋品“一村一场”产业扶贫项目。

      李清忠笑容的背后,记录着国开行吉林省分行创新支持我省脱贫攻坚工作的实践。如今,更多像李清忠一样的笑容,在白山松水绽放着,在银装素裹的隆冬里孕育着春的希望。

      规划先行:既融资更融智 统揽全局聚力攻坚

      这是一场不计代价必须要打赢的战役——精准脱贫、决战贫困,省委、省政府铺开作战图,吹响集结号,率领全省人民背水一战。

      “坚持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实效”,成为国开行吉林分行开展金融扶贫的首要出发点。为此,国开行吉林分行以银政合作为支撑点,巩固和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建设,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础。以发挥融智优势为突破点,加强规划编制和信息服务,助力贫困地区科学发展。

      该行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形成全行统筹联动机制;第一时间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国开行信贷政策、支持方案,并与省发改委签订了《开发性金融扶贫合作协议》,创新精准扶贫体制机制,加大融资、融智支持力度,将支持脱贫攻坚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重要使命和政治担当。

      先期介入、编制融资规划、派驻金融服务专员……事实上,国开行吉林省分行对扶贫的支持,并不局限于融资,而是“融资”、“融智”、“融情”。用该行工作人员的话来说,他们将更多精力放在“规划先行”上,通过系统性融资规划编制和顾问服务,帮助地方政府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这不仅是区别于一般商业银行的核心品牌,更是国开行确保扶贫工作准确性的重要途径。

      2016年以来,国开行吉林分行积极协助政府建立扶贫开发投融资主体,主动参与编制我省脱贫攻坚规划,目前,该行分别开展了《吉林省脱贫攻坚系统性融资规划》和《汪清县“十三五”脱贫攻坚系统性融资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深入地帮助贫困地区破解难题和瓶颈后续。分行还将在安图、汪清、龙井三个中央定点扶贫县及其他有需求的国贫县全面铺开规划工作,这一系列行动标志着开发性金融服务扶贫攻坚的主动性不断增强、针对性显著提升。

      融资服务还体现在人才支持上,开行选派了政治素质强、专业水平高、作风能力过硬的业务骨干,到省扶贫办及白城、白山、延边三个市、州,专门从事扶贫开发工作,参与地方扶贫规划编制,协助政府谋划符合该行扶贫信贷政策的项目,积极为贫困地区提供必要的“融智”服务支持。

      “四到”扶贫 打造精准补短板的“开行支撑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浑身下药到“靶向治疗”,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1月5日,农历腊月初八。暖洋洋的正午阳光无遮无挡地洒在通榆县乌兰花镇陆家村的一幢幢新楼上。这一天,村里200多户人家的腊八粥,是在他们的新居吃的。

      过去的陆家村“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出路只有挪穷窝。而吉林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搬迁建档立卡人口12233人,2016年搬迁计划为3166人,共涉及14个县,解决这部分农村贫困人口的减贫脱困问题,牵动着各级党政领导的心。

      省国开行以易地扶贫搬迁为切入点,采取“到省”的方式,以省级投融资主体为贷款对象,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省国开行自2016年年初起主动谋划,积极与省政府对接沟通,推动建立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主体;协助政府按照“省级三统”模式设计融资方案,研究制定资金管理办法、政府购买服务协议等方法制度;同时,以最快速度完成项目的尽职调查、统一授信、分县核准、合同签订以及贷款发放的整个流程,于2016年7月底前实现中长期贷款评审承诺2.665亿元,发放贷款5307.75万元。

      对于大多数贫困地区来说,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是具有共性的“穷根”。省国开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力点,采取“到县”的方式,整合贫困县资金、资源,通过创新融资模式,破解脱贫攻坚瓶颈制约。分行行长刘洪滨亲自带队赴8个国家级贫困县进行调研。在分行努力下,《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实施意见》于2016年7月末全省正式发布。

      以此为契机,省国开行选取西部偏远的镇赉县作为试点,大力推进8个国家级贫困县基础设施扶贫建设项目开发工作。截至目前,已对镇赉县、通榆县、安图县基础设施扶贫建设项目合计授信14.7亿元,实现贷款发放3.5亿元。同时复制成功模式,积极推动延边州的和龙、汪清、龙井,白山市的靖宇等四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基础设施扶贫项目,目前均正在评审阶段,预计总授信金额超过10亿元。其中在延边州,分行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区域自治的特点,设计了“州级扶贫投融资主体统贷,县级政府采购,州政府增信的统贷分采模式”。

      在增强国家级贫困县融资能力的同时,通过州级增信,强化扶贫贷款的风险防控机制。同时,分行还积极开发省内农村公路与农村环境治理扶贫项目,实现项目开发入库68亿元,发放3.4亿元。2016年8月末,延边州受“狮子山”台风影响,图们江流域遭受百年一遇洪水。灾情发生后,分行利用2天时间完成3亿元应急贷款的授信审查和贷款审批发放程序,在最短时间内提供贷款资金,全力支持延边州受灾群众。

      脱贫攻坚,最有力的武器是产业,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拔掉“穷根”。

      省国开行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积极推进扶贫开发转贷款试点,采取“到村(户)”的方式,精准支持贫困人口增收脱贫。2016年,该行重点跟踪开发了开发东辽县蛋鸡标准化养殖扶贫建设项目。此外,分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因困施策的原则,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扶贫产业规划编制和研究,协调社会各类资源形成合力,推广和完善“四台一会”贷款模式,并积极推进扶贫转贷款试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旅游、光伏等产业。今年以来,分行合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21.92亿元。

      教育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省国开行以教育扶贫为根本点,研究扩大生源地助学贷款支持范围,大力推进贫困农户就业技能培训。作为生源地助学贷款投放的主力军,国开行吉林分行大力开展教育扶贫,助力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已累计发放助学贷款18.7亿元,支持贫困学生近34万次。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覆盖吉林省全部60个县(市、区),高校助学贷款覆盖全部42所省属高校,为吉林省教育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效缓解了因学致贫现象。2016年,分行受理生源地和高校助学贷款共计33689笔,发放贷款2.6亿元。分行还将按照中央“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要求,以提高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以促成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为途径,抓好教育扶贫,从而实现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继续发挥助学贷款主力银行的作用,加强与教育部门和省扶贫牵头部门的合作,不断扩大助学贷款覆盖区域和支持范围,强化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贷款支持。

      “东辽模式”和“安图模式” 对症下药拔“穷根

      断穷根,靠产业。

      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由“输血”式扶贫变“造血”式扶贫才是巩固脱贫成果、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的治本之举,才能彻底去掉“穷根”。

      为此,国开行省分行创立了“政府主导、民营资本参与、龙头企业运作、财政购买服务、产业收益分红、贫困户受益”的“东辽模式”。该项目由当地政府牵头,开发银行设计贷款模式,政府扶贫资金折股量化控股扶贫公司,实现了扶贫开发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树安村是坐落在东辽县白泉镇西南部的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共有1529人,其中贫困人口587人。由于贫困人口较多,加之村经济发展方式匮乏,所以一直以来不太富裕。随着金翼蛋品“一村一场”产业扶贫项目的深入,树安村人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金翼蛋品产业成为这个村的骄傲,也成为村内贫困户脱贫的“功臣”。

      以前,64岁的李清忠跟老伴在村里每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如今,李清忠夫妻参加了国家开发银行在东辽县推进的金翼蛋品“一村一场”产业扶贫项目后,每人每年能获得不少于3080元收益分红,再加上土地流转收入,夫妻两人的生活大大改观。

      在此项目中,政府整合财政资金和国开行信贷资金,按照比例替贫困户投资养鸡场的建设与运营,获得收益了再按照省脱贫标准向贫户家庭分红,这也是国开行吉林分行在探索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时趟出的一条新路子。目前,国开行已承诺该项目10年期贷款2亿元,年内将全部发放,可建成年存栏量300万只的蛋鸡养殖场,预计净利润不低于2000万元/年,可带动当地5806名贫困人口(占东辽县总贫困人口的34%)获得分红收益以增收脱贫。

      值得注意的是,该模式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县政府将扶贫资金量化折股,代贫困户入股成立政府控股的产业扶贫公司。由县畜牧局代表政府购买“养殖场建设及扶贫攻坚服务”,搭建信用结构;二是行业龙头企业金翼蛋品公司利用其上下游产业链优势进行市场化运营,获得经营利润对贫困户按年保底分红。在贷款期内,龙头企业每年向580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3080元/人的保底分红和弹性利润分红。三是通过社会公示、锁定分红资金支付路径等方式,确保分红资金支付足额有效、精准扶贫。

      安图县位于吉林省东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南部,总人口20.5万,其中,农村人口8.3万,共有贫困村80个,贫困人口2.1万人。2002年被确认为国家级贫困县。今年被确定为中央政研室定点扶贫合作县。

      日前,国开行吉林分行与扶贫事业部、中央政研室组成联合工作组,以安图县为试点,探索利用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户后续产业发展的综合扶贫项目,并同时涵盖相关基础设施。安图县易地扶贫搬迁涉及明月镇、万宝镇、石门镇等3个乡镇的9个行政村,共计43户88人。国开行目前已授信额度308万元,解决了人员搬迁的资金问题。

      根据易地扶贫搬迁户所在区域和家庭状况的不同,安图县拟采用因地、因户施策发展种植、养殖、旅游等产业扶贫项目。经与政府研究,初步确定操作模式为:由县级政府成立平台公司,并将涉农资金整合注入平台公司作为资本金主导建设,项目建成后引入龙头企业签约运作,最终收益通过分红方式返还县财政,由县财政统一安排分配,反哺搬迁户和建档立卡人口实现脱贫。通过产业发展,最终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扶贫目标。

      目前,安图县正在编制项目建设内容。总分行通过联合评审的方式,拟由县政府成立融资主体承接贷款,政府购买服务增信,融资额度约为3.2亿元。力争早日评审承诺,实现扶贫领域融合的创新突破。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刘洪滨表示,未来3年是吉林省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国开行吉林省分行将继续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着眼关键部位与薄弱环节,创新产品服务和工作机制,鼎力支持吉林省脱贫攻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信在开发性金融的大力支持下,吉林省脱贫攻坚战役必定迎来暖意融融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