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全力推动县域旅游业突破

06.11.2014  15:35

会议现场

省旅游局赵晓君局长讲话

省旅游局蔡跃玲副局长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和落实县域旅游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工作做部署

省旅游局高飞副局长主持会议

全省县域旅游业发展座谈会

9月29日,吉林省县域旅游业发展座谈会在桦甸市召开,全面贯彻国务院支持和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一系列政策的具体举措,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提升县域旅游业在全省旅游业中的战略地位,加快推动县域旅游业发展。

会上,吉林省旅游局局长赵晓君着重阐述了加快推动县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围绕县域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要从五个方面实现更大突破,进一步明确了县域旅游业发展的具体保障措施。

赵晓君表示县域旅游业是最具活力、最富有创新潜力的板块。作为吉林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旅游是新的增长极,更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希望所在。近年来,很多县域把旅游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去谋划和发展,立足于资源优势,发展县域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加快培育。产业基础良好,内生动力增强。随着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县域旅游更加活跃,新业态不断涌现,促进了县域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实践表明,很多县(市)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和促进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如双阳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解决农民就业,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珲春等边境城市通过发展旅游业提高了城镇居民的文明素质,出租车司机都能用俄语与游客对话;前郭县妙因寺村渔家乐、农家乐旅游已经初具规模,从事乡村旅游的户数达村民总户数的85%,全村95%以上的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就地转移,村民人均旅游收入达到了一万元以上,精神文明程度得到提高,社会治安案发率大幅下降,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风尚。

他指出,吉林省在实施县域旅游业突破战略的过程中,将立足于旅游资源优势,以旅游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协调,市场运作,政策支撑,突出项目拉动、特色带动、城乡互动、改革推动,推进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增强县域旅游自身造血功能,做大做强县域旅游业,推动县域旅游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到2017年,全省建成旅游强县(市)20个,旅游名镇40个,实现县域旅游业占全省旅游经济总量60%以上的发展目标。

赵晓君强调,要坚持“小项目富民、大项目强县”的发展方针,利用和发挥各类旅游资源和项目拉动辐射作用,积极优化投资方向。要高起点谋划项目,高标准建设项目,搞好跟踪服务。建立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机制,积极争取各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审批、用地、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围绕“旅游让城镇生活更美好”主题,打造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旅游小城镇,形成以旅游小城镇为重要载体的休闲度假产品体系,进一步提升和塑造城镇旅游魅力形象。全面实施“旅游名镇精品工程”,在全省抓好20个资源禀赋优越、产业基础牢固、旅游经济壮大的重点县(市),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特色旅游名镇。

乡村旅游是县域旅游业的基础和主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既能推动“三农”问题解决,又能壮大县域旅游业。要解决“农民不会干、干部不会管”的问题,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乡村旅游特色,搞好人才培训。加强政策引导,实现旅游综合改革城市试点工作更大突破。

按照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省旅游局制定了《吉林省县域旅游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会上,省旅游局蔡跃玲副局长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和落实县域旅游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工作做了简要说明和部署。此次评价范围包括全省40个县(市)、双阳区、丰满区、江源区。按照科学导向、简明易行、客观公正的原则,从县域旅游业总收入、县域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年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次等15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按单项进行1-43位排名,15项指标得分相加之和为县(市)总得分数。对年度内在涉旅相关领域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或试点资格的县(市),每获一项加10分。  按评价结果将总分前十名确定为年度县域旅游业发展十强县,十一至二十名为县域旅游业发展重点县。省旅游局在政策扶持、资金补助、培训教育等方面,按十强、重点等顺序安排。

会上,桦甸、九台、集安、敦化、珲春5个县(市)政府进行了交流发言,无锡灵山集团介绍公司概况、旅游投资开发情况,对深入推进县域旅游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意义。

吉林省旅游局副局长高飞主持会议,全省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旅游局局长,各县市区旅游局局长,会议经验交流的有关县市政府领导,省旅游局有关领导及有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