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注入文化拓功能 融合产业添动力

09.05.2016  10:26

      近年来,吉林省树立了农民增收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统筹发展理念,把文化注入与产业融合作为农业发展的新动力。在2016年下发的《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支持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其农业用地性质可不改变。吉林市政府统筹国土、水利、供电、农业等部门,切实解决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用地、用水、用电等关键问题,整合农业、林业、旅游、新农村等项目资金近1亿元,完善休闲农业基础设施配套。

      为了构建与完善以休闲农业用地为基础的农民利益连接机制,省政府积极实施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落实了土地所有权、稳定了农户承包权、放活了土地经营权。与此同时,通过采取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和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等措施,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休闲农业建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为休闲农业建设规模化用地提供了保障。吉林市的大荒地村通过村企合一的方式,通过流转土地开展集约化经营,创建了集农产品加工、生态农业观光、智能温室采摘、青少年科普教育、温泉养生、休闲娱乐、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展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神农庄园温泉度假村,年游客接待量达40余万人次。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传统的农业产区,近年来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将农业注入文化符号,将文化元素贯穿于农业体验过程中,把传统农业升级为充满文化内涵与创意的新型农业。吉林省国家5星级企业--长春关东文化园,将叶赫满族文化、渤海文化、朝鲜族文化融入园区建设,拓展成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教育展示、生态环保、农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

      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和产成品市场价格下降,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这个大问题越来越凸显。休闲农业接一联二,将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交叉融合,构建起了农村经济的新业态、新增长点。吉林省东福集团是一家集优质稻米生产加工、休闲温泉庄园于一体的国家级龙头企业,游客在庄园体验温泉和采摘的同时,可通过物联网中心适时监控水稻田间质量及其可控制的生产全过程,品尝到优质有机稻米的米香、米酒香;农民将耕地通过合作社的方式流转给集团,通过保底分红的方式获取来自于耕地的最大收益,并作为职业工人在集团稻米公司、庄园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集团也由于基地的稳固,生产出了全国顶尖的优质稻米,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横跨一二三产业的大型现代农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