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吉林消防:在创新中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28.03.2016  12:30

  3月10日上午,长春一家房地产公司负责人于先生来到长春消防服务大厅办理审批手续。根据以往的经验,全套手续办下来,大约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然而,这一次办完全部手续仅用了短短20分钟,这使于先生喜出望外。

  这一结果得益于我省公安消防部门新推出的一项改革措施:容缺预审制。即在申请人提供的法定材料齐备,其他材料欠缺,且申请人承诺及时补齐材料的情况下,可立即予以受理。这种做法对企业尽快开工建设,尽快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用十分明显。目前,仅长春公安消防支队已办理容缺受理项目33项。

  今年以来,除了容缺预审,多级联审、提前介入、社会监督、宣传答疑等新鲜或者陌生的词汇在全省公安消防部门使用率也极高。在这些词汇的背后,折射出吉林公安消防贯彻省领导相关指示精神,落实《吉林省公安机关激发创新活力助推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三十条措施》,紧紧围绕取消部分审批项目、简化审批受理程序、改进审批和验收方式,推出16项工作举措,努力为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创造良好消防安全环境。

  ——规范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条件。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办理消防审批事项,省公安消防总队对消防业务受理窗口审批流程进行了统一规范,设置了警务公开、服务评价平台和群众办事接待场所,提供消防法律法规、消防行政审批和消防备案办事指南,以及申请应当提交的材料目录、示范文本、制式文书和格式要求。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下或者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的公众聚集场所可直接到消防窗口申请办理消防安全检查手续,提供证明材料确有困难的,可由申请人提供书面说明并承诺。在受理建设工程消防审核、验收(备案)和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时,只需提供燃烧性能等级委托检验(试验)报告或燃烧性能等级见证取样检验(试验)报告即可,其他材料可不再提供。对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下的行政机关办公楼、街道社区办事处及个人承办社会服务的办公场所办理建设工程竣工消防备案时,只要提供能够真实反映场所现状的示意图即可,不再需要提供设计图纸,既为单位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设计经费。

  ——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服务效能。珲春、梅河口、公主岭等地的建设工程消防审核、验收及备案事项,全部可在当地办理;长春市将部分属于本级的消防审批权限下放到距离市行政审批大厅较远的5个地区。对国家和省内特殊工程及大型集团企业的建设工程,实行省、市联审制度,目前已对白城煤焦油轻质化等一批重点项目进行了联审,确保了审核标准一致性。辽源市加快消防审批流转,有效缩短了工程项目的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审批时限,缩短审批时限超过30%,以自身工作效率的提升促进服务对象经济效益的提升。四平市区推行中、小规模消防工程属地审批备案措施,建立行政审批、日常监管一致化机制,形成权责明晰,监管明确的审批监管体系,同时针对市政府“4.18”工程、“棚户区”改造工程等政府重点扶持建设项目,采取补办手续或者缩短审批时限措施,有效解决建设工程审批、监管衔接不畅的问题。

  ——开辟绿色通道,全程跟踪服务。省内各地区对建设工程消防审核、验收项目实行跟踪负责制,提前介入、无缝对接,提高消防验收一次性合格率。白城市机场航站楼建设过程中,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提前介入跟踪服务,积极配合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现场办公,避免消防设计存在先天不足和隐患发生,提升消防验收合格率。通化市在政务大厅增设对接发改委窗口,对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及时进行跟踪指导,仅2月份,就为万峰集团健康小镇建设项目等7个省市级重点工程项目指导服务,得到企业一致好评。为有效解决消防工程施工留下先天隐患,竣工后难整改,审批时间长,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各地区消防部门开展建设工程项目“预审核、预验收”服务,如四平支队对南湖中烟—四平市卷烟厂异地改造大型建设工程、新建梨树县人民医院、吉林省玉琨国学实验学校等10余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在工程进入消防行政审批前,提前介入,监督指导,跟踪服务,进一步提升审核、验收服务质量。吉林、松原地区深入吉林市中东购物乐园、人民银行松原市中心支行等重点企业及大项目开展现场办公,为企业消防设计方案及消防改造相关问题提供技术服务指导,缩短项目施工工期数十天,为企业节约资金372万元。

  ——多种宣传措施,营造服务氛围。为解决申报人对申报材料缺乏了解,造成一件审批事项“反复办、来回跑”的问题,各地消防部门开设“消防微信公众号”,提供网上预约、在线解答等服务,使办事群众能随时获得所需消防项目申报相关信息。各地消防部门负责人集体走进直播间,通过热线电话向广大市民听众详尽介绍消防部门职能任务及便民利民措施,针对听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给予现场解答和指导。消防总队还组织中省直新媒体和各类网站广泛宣传消防便民工作措施,利用微博、微信、QQ平台开展在线解答。截至目前,各级新闻媒体共刊发专题新闻200余条,接受群众咨询解答千余人次,有力推动消防便民措施的宣传普及。

  ——强化内外监督,提升服务素质。省市两级消防部门面向社会不同行业聘请了389名社会监督员,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倒逼部队规范执法。省公安消防总队每名党委常委联系4至5名社会监督员,每季度开展一次回访,征求意见建议,便于从顶层设计上对规范执法做出相应调整。为切实强化内部监督,全省共抽查了3730卷执法案卷、2100份纪录表和573家社会单位,梳理归纳出139项消防监督执法问题,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通报,提出整改要求和期限,对工作失职的2名团职干部给予行政严重警告处分,采取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调整岗位等形式,对20名干部做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