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长白岛鸟粮告急 护鸟人期待有人帮助

14.12.2014  15:48

吉林 市下雪了,到处寻找食物的麻雀。 

吉林市下雪了,到处寻找食物的麻雀。 

吉林市下雪了,长白岛上的野鸭子们在雪地里玩耍。

本组图片 新文化网 王强 摄

10日,吉林市飘起了雪花,长白岛上,许多摄影爱好者聚集于此,摄影师认为,这样的天气,既不太亮,也不过暗,正是拍摄的好时机。望着摄影爱好者专注拍摄野鸭的样子,护鸟人任建国却忧心忡忡,“目前仅有七八百斤粮食,只够两天的了。”

任建国介绍,野鸭就像老朋友一样,每年10月开始,陆续来到长白岛松花江流域。现在,已经有3000多只野鸭到此越冬,野鸭的种类还是常见的绿头鸭、斑嘴鸭、赤麻鸭等,其中数量最多的是赤麻鸭,约2000多只。

每年冬至前后,野鸭的数量将达到高峰期,“乌拉街一带的松花江水会逐渐封冻,野鸭会向市区集中,今年预计能达到5000只左右。”

随着野鸭陆续到来,野鸭的食物日渐短缺,从10月28日,他开始投放食物。“最近连续两次降温,野鸭自然食物更少了,我每天投放大约三四百斤。”然而,目前任建国手上只剩下七八百斤粮食,按现在的投放量,仅够野鸭吃两天的。

其实,任建国每年都会遇到这种问题,而且是冬季护鸟的大事。但每年,总有爱鸟、护鸟的单位、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捐鸟粮。捐赠鸟粮有两个之“最”,一次是吉林市公安局曾捐了15吨粮食,还有一次是一位 长春 市民,专程来到吉林市,捐了15吨粮食。捐鸟粮的次数太多,他已经记不清了,但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孩童,都曾捐过鸟粮。

今年,早在野鸭到来之前,就有爱心人士捐鸟粮。任建国拿出小本,上面记录了捐鸟粮的情况。今年收到的第一笔鸟粮是10月20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带来350斤玉米。10月24日,一家爱心企业捐了1吨粮食。11月15日至12月6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一共捐赠了1.1万斤粮食。12月8日,北华大学和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来了50余名志愿者,他们一共带来了1000斤玉米。

任建国说,虽然有一些爱心团体和人士献爱心捐鸟粮,但目前仍然无法保证野鸭顺利过冬。从往年的经验来看,总共需要20多吨的粮食。

任建国希望社会爱心人士继续奉献爱心,为留住吉林市特色的寒江野鸭风景,贡献一点力量。如果市民家里有粮食存放时间过久不能吃了,可以送到长白岛当做鸟粮,大白菜也可以,他可以做出饲料进行投喂。

如果您想帮助任建国,请拨打本报热线:0431-96618,或0431-62498813。

趣闻一则:鸳鸯与鸽子成了同病相怜的“狱友”

10日,市民王先生到长白岛游玩,在一个椭圆形的笼子,他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笼子里有两只鸟并排站在木棍上,脖子都缩在羽毛里,像是一对伴侣,可仔细一看,有一只鸽子。“鸽子咋还关笼子里了呢?”除了纳闷,他还想知道,另一只鸟是什么鸟。

任建国先回答了另一只鸟的种类,是一只鸳鸯。“今年夏天,有一对年轻夫妇捡到这只鸳鸯,当时它受伤了,别提飞了,站都站不起来了。”他对这只鸳鸯进行了救助,除了喂食鸟粮,还抓一些鱼虾喂养。经过近半年时间救助,这只鸳鸯已经基本恢复了体力。

鸳鸯是我国著名的观赏鸟类,人们见到的鸳鸯大多是成双成对的,因此被看成爱情的象征。“当时我想这只鸳鸯太孤单了,就想给它找个伴。”任建国笑着说,他为这只鸳鸯当起了“红娘”,给它牵线了一只家鸭。刚开始,小鸭子体型、个头跟鸳鸯差不多,生活很愉快,可渐渐问题来了,鸭子越长越大,体重达到了四五斤。

“我一看,它们实在太不匹配了,就把家鸭拿了出来。”也是有缘,大约三个月前,有爱心人士送来一只受伤的鸽子,鸽子的腿部和翅膀都受了伤。经过大约三个月的救助,鸽子也恢复了。

“我看它们都是同病相怜,就把它们关在一起。”没想到,它们在一起生活非常和谐,不仅同吃同住,而且形影不离。

“不知道它们的性别,有可能是公鸳鸯和母鸽子。”任建国笑着说,他纯属“乱点鸳鸯谱”,由于被关在笼子里,变成了“狱友”。

新文化网(李洪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