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2800万元“买”来26个公共服务项目

05.02.2015  09:33

  原标题:吉林市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      2800万元“”来26个公共服务项目

 

  中国吉林网讯    民办特殊教育机构“吉林市明智之家”,2014年首次利用政府提供的经费,对100名孤独症及智力滞后儿童进行免费康复训练,使其回归社会比例达到70%。这一由政府出资、民办机构实施的惠民举措,得益于吉林市积极推行的旨在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的政府购买服务。2014年,该市财政共出资2800万元,购买了26个由社会力量和事业单位承担的公共服务项目。

 

  为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不断改进政府提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该市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相关深化改革意见要求,相继出台了《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吉林市政府购买服务流程规范》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承接主体、购买内容、购买方式、购买程序和部门职责分工;制定了符合吉林市实际的政府购买服务的指导性文本,其中包括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事务服务、技术服务等6类一级目录和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等58项二级目录。

 

  在实施过程中,该市本着先易后难、积极推进、稳妥操作、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市残联、人社局、文化局、交通局等14个部门,对“扶残助残圆梦江城”救助、劳动者素质培训、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检测、水资源监测、公益儿童剧演出、一江两岸景观设计规划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产品实施了政府购买。

 

  雪中送炭,坚持公共服务向困难群众倾斜。市残联配合市财政部门设计出8项与国家和省救助项目对接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并顺利拿到市本级投入的165.45万元,全面开展了省“残疾儿童医疗康复救助”、国家“七彩梦行动计划”等救助项目。

 

  他们采取“市场运作、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运营模式,面向社会公开遴选出市儿童医院、市心脑血管病医院小儿脑瘫康复科、市脑科医院和市明智之家等11家医疗康复机构作为定向服务承接单位,共向138名脑瘫儿童、76名孤独症儿童和150名重性精神病贫困患者提供免费康复救助,为70名贫困残疾人免费装配大、小腿假肢。为使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运行安全有效,他们建立起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体系,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让受助残疾人及残疾儿童家长对服务单位“品头论足”,促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规范操作,确保政府花的每一块钱都实现最大价值。2014年,市人社局拿着从财政申请来的147.9万元专项经费,组织由纪检、监察、财政有关人员及专家组成劳动者素质培训定点机构评审小组,采取招投标的方式,面向社会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审核认定培训质量高、社会信誉好、培训就业率高的培训机构,为劳动者素质培训定点培训机构,并在公众媒体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培训结束后,严格按照合同中规定的培训效果拨付经费。一年来,他们共开设劳动者素质培训班37个班次,共有1265人次获得培训和鉴定补贴。

 

  突出重点,积极购买惠及民生的技术服务。水产品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可长期以来,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却一直是该市的薄弱环节。2014年,市政府委托招标代理公司,通过中国招标网进行公开招标,最终确定了一家报价较底的检测公司。该公司运用自己的专业检测人才和技术设备,每天坚持对上市的水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共检测出药物残留超标等不合格水产品12批次。对这些不合格水产品,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汇报,并得到依法处理。

 

  调优结构,购买为我所用的“外脑”。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省水文水资源局吉林分局和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是三家水资源规划、评估的权威机构。2014年,吉林市水政水资源管理中心会同财政部门通过第三方公开招标,确定这三家机构承接“吉林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拟定”、“ 吉林市用水效率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拟定”和“吉林市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经过三家机构为期一年的努力,项目全部按合同如期完成,为吉林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

 

  据了解,目前,吉林市2015年的政府购买服务领域及购买金额已经初步审定,预计全年将有24个部门和42个项目实施政府购买,总出资达4500多万元,较去年均有大幅度增长。   

  (记者/毛东风 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