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记事
“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倒逼政府和企业转变思维方式,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闯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6月16日,吉林市工信局总经济师李刚对记者说。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自年初以来,吉林市紧紧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正在实施的总投资1650亿元的46个大项目中,从今年要为企业减负50亿元的刚性指标中,从在全省第一个颁发“五证合一”营业执照、并把办结时限由30天缩减到3至5个工作日的高效率中,人们看到了江城人民奋力前行的坚实足迹。
补齐短板布新局
作为老工业基地,经济总量不足、结构不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一直是制约吉林市经济发展的短板。“当经济总体上发‘虚’、变‘老’时,‘补’一定是当务之急。我们的工作抓手,主要就是在补短板的过程中调优结构。”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韩卓一语道出了吉林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
那么,如何才能让参差不齐且逐渐“老化”的供给结构迸发出新活力?吉林市从市情出发,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创新创造、民营经济、环境保护和民生保障六个方面,着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这其中,以催生重点新兴产业、升级原有老产业为目标的建构“6411”现代产业体系,就成了吉林市“十三五”发展新思路。按照这一思路,吉林市将重点培育旅游、信息、航空、健康、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六大新兴产业,扩大规模增加有效供给;推动化工、汽车、冶金、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补链、上量、转型、提质,使产品更接近市场需求;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改变工业一柱擎天的产业格局。
这个以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而构建起来的现代产业体系,不仅仅是补经济短板,更是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源。
在位于吉林高新北区的吉林创新产业园工地,一组规模庞大的楼群已经封顶,大连亿达、北京博瑞等10户国内知名IT企业即将入驻。据产业园项目负责人王彬介绍,该产业园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总投资56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这里将成为软件服务外包和高新技术项目孵化基地,其年产值将达到500亿元以上。“从供给侧要素来看,吉林市现在最稀缺的是现代新兴产业的高端人才,我们产业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构筑人才聚集的‘洼地’。”王彬说。
十几年前,“洗温泉”对江城人来说还只是一种奢望。可在今年政府列出的项目开发目录中,紫御温泉旅游开发、圣德温泉养老、金达佰颐温泉庄园、白桦林温泉小镇等一大批“温泉带综合利用开发”项目扎堆儿启动,总投资200亿元。这些充分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的项目,无疑还会带动当地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老、体育健身及现代观光农业等产业发展。
在资源配置上,从传统要素主导向创新要素主导转变;在产业分工上,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方向转变;在产品结构上,从单一向多样高质高效转变——吉林市正经历着一场来自于供给侧的结构性深刻嬗变。
“四则运算”提效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为做到这一点,吉林市积极开动脑筋,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上狠下了一番真功夫。
吉林化纤集团是个老企业,他们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深化技术创新和精细管理,其主导产品做到了粘胶长丝优质化,腈纶纤维差别化,竹、碳纤维产业链一体化。如此苦练内功,产品的质量和销量上去了,而成本却大幅度下降。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宋德武举了一个例子:过去他们每生产1吨人造丝需单项耗能30吨标准煤,而现在已降到18吨标准煤;其产品的毛利率则达到18%,居同行业前列。这一升一降,给企业带来了活力和竞争力。
房地产库存积压是困扰许多城市的通病,在这方面,吉林市的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据统计,该市2015年底的去库存周期为17.3个月,虽然已经低于国家设定的18个月风险警戒线,可他们仍然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去库存。结合新型城镇化推进‘农民’变‘市民’,通过出台农民购置商品住房政府补贴、开发商让利等政策,打通保障房与商品房的供给渠道;通过货币化安置、引导回迁户购置现有商品住宅等方式,既改善了中低收入者的居住条件,又消化了房地产库存,减少了建筑行业“三角债”的发生。到6月初,该市商品住房去库存周期已降到14.8个月,比去年同期缩短6.6个月。
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吉林市大胆进行金融创新实践,通过“种子基金”“助保金池”等多种形式,加强银企保对接合作。目前,10支产业发展基金设立工作正稳步推进,总规模268.5亿元的“资金池”瞄准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将给经济带来乘积效应。与此同时,由市金融办牵头,17个市直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多措并举,共同确定了整合财政金融资源、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去杠杆线路图和时间表。该市将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活化政府债务;通过产权置换等多种手段,处置存量政府性债务;预计未来3年,以政府主导的民生、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额达到300亿元以上。
“双手”并用添动力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吉林市按照市场导向的要求来规范政府权力,确保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政府的“有形之手”协调并用,共同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该市一方面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把行政审批事项削减59%,遵循经济规律培育和完善各类要素市场,并善于运用市场机制解决经济问题;另一方面,积极转换政府职能,着力构建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环境,以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谈起政府对企业的扶持,舒兰市金马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冠南深有感触。这家地处偏远、只有38名员工的小公司,因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堪称“小巨人”企业。2015年,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并销往美国、日本和印度等世界顶级制药企业,当年实现销售收入6700万元。为寻求企业更大发展,张冠南相中了吉林经开区内一户“僵尸企业”的闲置厂房。经过吉林经开区指派专人全程跟踪服务,金马公司的收购作业进展迅速,即日就将全面开工建设。张冠南兴奋地告诉记者:“吉林经开区有着齐备、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我们在这里投资2亿元收购破产企业并建设新厂,可节省30%的建设资金。到2018年年底,新企业预计将实现产值10亿元。这个业绩,有吉林经开区的功劳。”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