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发青少年重视生态环境

24.11.2015  21:32

地球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古老的化石记录着地球上有生命以来,生物界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整个演化历程。那些隐藏在化石里的秘密,无不让每一个人都为之着迷,对孩子来说,化石就像穿越时空的“留言机”,去还原古老而神秘的地球。多年来,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用宝贵、丰富的化石为长春的青少年建起了一座既神秘又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发青少年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对生命、生态、环境的重视,进一步培养爱国情感。

让古老化石 激发青少年对生命、生态、环境的重视

生活在长春的人,一定知道在文化广场附近坐落着一座探秘地球的神秘世界——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

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52年,陈列面积2000平方米,以藏品丰富、精品荟萃、特色鲜明享誉中外,是我国乃至亚洲著名的地质博物馆之一。今年,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首次在我省隆重推出被国际科学界誉为“20世纪最惊人发现之一”的“澄江动物群”精品化石展。

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馆长续颜说:“‘澄江动物群’精品化石展,用世界上最古老动物的精美化石向我们讲述了5.3亿年前海洋中发生的壮丽故事。它再现了生物进化及其与环境协同演化的历史,让我们了解距今5.3亿年前寒武纪早期动物的原始特征,揭示‘寒武纪大爆发’生命突发性事件的奥秘。”

续颜表示:“我们专门制作了‘澄江动物群’精品化石展,主要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些珍贵而古老的化石,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对生命、生态、环境的重视,从而揭示生物进化过程。”、

与社会共鸣 推出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科普活动

据了解,从1998年起,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面向社会开放。

1999年,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同年被中国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2年、2006年,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先后被命名为“长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续颜告诉记者:“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非常重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近几年,我们推出了多项既能与社会共鸣,又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科普活动。去年全国科普日,地质博物馆推出‘向雾霾宣战’大型科普展览。展览利用百余幅图片详细阐释了雾霾和PM2.5的概念、危害等,目的要提高人们对环保意识和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此外,地质博物馆专家走进中小学、大专院校课堂为孩子们进行科普讲座; 自2012年,地质博物馆连续4年参加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走进吉大”分营活动。为来自省内各地的200余名优秀高中生共同开启地学之旅,感受高校博物馆的魅力。

爱护国家、保护环境 应该从孩子抓起

为了从小培养青少年爱护环境、爱护国家的意识,多年来,地质博物馆做出了很多努力。

续颜介绍到:“让石头说话,告诉孩子从小要知道保护环境,热爱地球,热爱祖国,我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让家长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地质博物馆组织家长带着孩子共同环保科普游。进馆参观前先安排家长带着孩子在室外捡路人丢弃的垃圾和废物,现场教育孩子要爱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进入地质博物馆参观时,讲解老师通过真实可触的展品,重点强调生物大灭绝与环境变化息息相关,让孩子和家长们亲身感受地球46亿年的沧桑历史及生物大灭绝的冲击震撼,自觉地提高了珍惜地球资源,保护环境的科学意识。

亲子游能够更深层次地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科学兴趣。在家长相伴下,孩子们在心情愉悦下体现了地学真知;家长们在陪同孩子同时也增长了地学知识和乐趣。

未来,地质博物馆还将通过讲述几十代地质人背后的挖掘故事,让青少年更真切的感受化石的力量。(中国吉林网记者 丁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