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全面发力跃“龙门”——写在第十四届长春农博会开幕之际

17.08.2015  13:15

      四季更迭,金秋将至。

      长春再一次进入“农博时间”:第十四届长春农博会在今天拉开帷幕。

      这一场以“科技与绿色、交流与发展、文化与经贸”为主题的“三农”盛宴,展示着吉林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底气,透视着吉林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信心。

      这份底气和信心,源于吉林农业多年发展积累的荣耀,源于吉林农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担当。

      “”是吉林的重要标签,农兴则省兴,为吉林振兴“再出发”提供强大动力,是吉林农业不可推卸的重任。

      重任在肩,吉林农业如何再跃“龙门”?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进发,今日今时,吉林农业再一次站在出发的路口。

      当之无愧的“第一方阵

      中国人的饭碗,“吉粮”贡献大。这样的评价是对吉林农业发展方向的肯定,是

      对吉林农业巨大成就的赞誉。

      去年,吉林粮食生产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粮食总产位居全国第四,单产傲居全国第一。

      从2001年的390.7亿斤,到2014年的706.56亿斤,这条“十四连丰”的“金色线条”,勾勒出了吉林农业连年向上发展的路径。

      一项项强农惠农政策,一级级政府的全力以赴,吉林农业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已然跻身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第一方阵”。

      土地是农业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一环。目前吉林省已经有24%的耕地流转到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极大地提高了吉林农业生产效率,规模效益化的现代大农业的生产格局逐渐形成。

      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连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大农机推广力度,今年更是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实行普惠式补贴政策,农民自主购机,敞开补贴。在全国率先启动的农机具抵押贷款购机政策,帮助1万户农民提前用上大马力农机。今年全省农机总动力将超过3000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80%。

      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引擎。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手机服务、保护性耕作、智能水稻催芽育秧、玉米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航化作业等增产增效技术,吉林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金量正在快速提升。

      农民收入是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去年,吉林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超过万元,达到1078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十五连增”。

      荣誉当之无愧,成绩来之不易。

      如果说今日的吉林农业已经是取得了一次化茧成蝶、鲤跃龙门的非凡成就,那么习总书记对吉林要争做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殷切期盼,正推动着吉林农业开始一次新的征程,全面发力,再跃“龙门”!

      并不轻松的“爬坡过坎

      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看到:吉林农业发展远未到轻松时刻。

      长期以来,吉林省农业发展还是粗放经营,主要依靠“三拼”:拼农资投入、拼土地规模、拼资源消耗,粮食增产背后代价巨大。

      走农业现代化之路,吉林农业必须“爬坡过坎”,四大问题需要直面。

      农业基础还需进一步夯实。保障粮食稳产增产的农田水利、粮食仓储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与农业发展速度同步。

      “七下八上”,正是年年防汛抗旱的关键时期,对吉林农人来讲绝不敢掉以轻心。前年农博会开幕之际,正是全省抗洪的紧张之时。去年农博会开幕之际,正是全省抗旱的关键时刻。而今年不利天气因素对农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吉林农业要彻底摆脱“看天吃饭”的状况必须要加快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吉林省大多数水利设施年代久远,主要江河水资源利用率很低,作为“毛细血管”的农田水利设施网络不健全,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还不通畅,而要破解这些难题绝非一日之功。

      农业可持续发展还需更加重视。黑土地的保护治理迫在眉睫。

      吉林省黑土地耕地面积达520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成以上。目前大部分地区的黑土层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平均60厘米-70厘米,下降到目前的平均20厘米-30厘米。黑土层的有机质含量由历史上的5%,下降到现在的平均2.2%。黑土层年均1厘米消失,黑土耕作层有机质年均0.1%减少。从去年开始吉林省实施了黑土地保护治理试点工作,探索保护性耕作、水土流失防治、提升有机质、建设农田防护林、污染防治等8种保护治理模式。今年试点县由去年的3个县市扩大到9个县(市、区)和1个农场,黑土地的保护治理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的生产方式也正在挑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做“减法”,考验的是我们对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取舍和眼光。

      农业产业化发展还需全面发力。粮食增收与农民增收应该成为正比。

      吉林粮食“一枝独大”,给吉林农业带来荣耀,也带来压力。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不能单靠补贴政策,根本出路在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协同发展农业、农村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把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附加值不断提升,农民钱袋子才会越来越鼓。

      农业发展动力还得加快培育。吉林的科教优势需要“落地生金”。

      吉林省是科教大省、人才大省,有一大批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技人员数量较多,农业科研力量很强,如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吉林农业发展增添“长劲儿”、“后劲儿”是一个关系长远的大问题。

      吉林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不言而喻,“爬坡过坎”需要比拼的是眼力、智力和耐力。

      势在必争的“排头兵之位

      “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农业转型升级深刻的指引。

      农业是吉林最具特色的优势,吉林创新发展的最大潜力在农业,吉林振兴“再出发”的最大动力也必然来自农业。

      “排头兵之位”,吉林势在必争。

      转方式、调结构,吉林农业已经从现代农业的“三大体系建设”全面发力。

      保护黑土地、河湖连通水利工程、中部农田防护林建设,一系列生态保护重点工程相继启动,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的农业发展路径正在形成;

      水利基础设施、粮食仓储和物流设施不断加快建设,编织起一张保障全面、反应及时的粮食安全保障网;

      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落地开花;

      吉林大米、长白山人参、杂粮杂豆,越来越多的农业品牌成为吉林现代农业的闪亮名片;

      由土地确权颁证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和红利,向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突破……

      吉林农业的底气和信心更加彰显。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新一年的丰收已经触手可及。

      10天的农业盛宴,为的是寻找更广阔的机遇和空间。

      10天的欢乐聚会,为的是实现更丰满的收获和希望。

      这个希望,属于吉林农业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