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三个转变”促公安管理模式转型升级

04.05.2015  12:36

  近年来,吉林省公安机关深入推进管理模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群众,激发社会活力。

  信息化覆盖公安管理各领域。在吉林省,视频监控已经成为治安防范的“制高点”,网上服务已经成为方便群众的“直通车”,信息化已成为公安机关开展社会管理的基本手段和主要依托。

  截至2014年底,吉林省公安机关信息拥有量达到387.5亿条,信息采集实现全警化、常态化,做到应采尽采。各级公安机关利用海量信息,开发出满足各自需要的信息系统,把信息化的触角伸向公安管理的各个角落。

  公安交管部门建设完成了“交通管理移动警务系统”,为全省执勤交警配发移动警务执法终端5200部。民警通过警务执法终端可实时调取公安网资源,对各类警情进行查询比对和现场处置。

  治安管理部门组织研发和深化应用了17种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目前,吉林省1.77万家宾馆、旅店全部安装了旅馆业信息系统;机动车修理业信息系统实现对全省1.18万家企业车辆维修信息的实时采集传送;民爆物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全省涉爆单位、人员和爆炸物品信息的实时管控。

  目前,吉林视频监控探头总量已达到58.7万个,边境和农村视频监控探头分别达到2298个和1.8万个,覆盖城市、农村、路网、边境的视频监控体系逐渐形成并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

  规范精细成为公安管理重要内涵。吉林省公安机关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大刀阔斧进行简政放权,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目前,吉林省公安行政审批项目由171项精简为110项,省公安厅行政审批项目由35项精简为6项,取消下放率达82.9%。

  按照“科学、规范、精细、效能”的要求,2014年8月,省公安厅发布行政审批(办事)项目办理标准,对110项公安行政审批项目从审批依据到申报材料、从审批时限到收费标准逐一做出说明。

  吉林省公安机关窗口单位全面实行流程管理,落实了主体责任。户政管理部门实行窗口服务首接责任制,遇到有群众办事,第一位接受咨询的民警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解释清楚,负责到底,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手续齐全的要一次办结,手续不全的,一次全面告知补齐内容、两次办结。

  省内户口迁移已实现由迁入地公安机关网上办理,2014年全省办理迁移、变更等业务近300万人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创新服务成为管理转型强大动力。吉林省公安机关通过全面开展网上服务、积极推进主动服务、探索提供个性化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管理注入强大内生动力。省公安厅开通吉林公安互联网服务平台,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开通“网上公安局”、“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和公安微博、微信,80%以上的公安行政审批项目实现网上流转,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

  开通互联网吉林公安出入境公众服务网站,实现了出入境证件全程网上办理。同时,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开展出入境网上咨询服务工作。吉林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去年共办理群众咨询事项5652件、投诉事项121件,回访满意率100%;还开展了外国人服务站建设工作试点,建成一汽大众、吉林大学等6个服务站,实现管理和服务双前移。

  省公安厅户政管理总队为有特殊情况的群众提供办理居民身份证直通车服务,办证者2日内即可领到身份证,县级公安机关现场受理、制作、发放临时身份证,为出行群众提供了极大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