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 育繁推一体——从“吉农高新”创新服务看吉林省种业供给侧改革

24.03.2016  11:00

      据统计,全球65%以上的玉米和50%以上大豆种子市场已被少数几家跨国种业巨头控制;而在我国,国外种业公司已经掌控了10%以上的玉米和一半以上的高端蔬菜种子市场。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更是种业争战的主战场之一。

      国外种业的冲击,外省种业的入驻,省内多而杂的小种业公司的现状,市场逐渐多样化的需求,考验着吉林省种业。如何在创新发展、供给侧改革大形势下走出吉林种业一条新路,再一次成为热点话题。

      堪忧的现状

      初春的阳光格外温暖,有着中国大粮仓之美誉的榆树,农民们已经开始忙着备春耕了。延和米业的老板,把水稻种子一袋袋送到了农民手里后,终于松了一口气。2016年,他从上百个水稻品种中,选种了省农科院的品种,并给它起了一个更市场化的商业名字:“云浪香”。

      究竟是什么样的水稻种子才能对上种植大户或者是大米企业的胃口呢?“好吃、高产、抗逆!”延和米业尤明阁说,延和大米,是长春大米的领军品牌,进入中高端市场的产品,一定要口感好。

      “品种多、乱、杂,不知从何选起!”安图县石门镇的种粮大户马春红每年秋收后,就要四处看种子,春节前和村里的人商量今年种啥。从正月开始,推销种子的人就陆续来了,种子多、价格也不一样,销售人员总把自己的产品说得天花乱坠。“目前,吉林省种业最突出的问题不是品种数量不够,而是太多,多到农民无法选择。真正好品种却没几个。我们缺少能在种业扛旗的主打品种。”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农高新”)董事长郭中校说。

      种子企业多、小、散。品种优势不明显,同质性品种多,突破性少。吉林省种子企业数量众多,据省种子管理总站的统计数据:目前吉林省共有各类种子经营业户4800多家,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种子企业已达85家,注册资本超亿元种子企业4家,全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2家,种子经营量达3.5亿斤。但绝大多数种子企业没有品种研发能力,一些有研发能力的企业也投入不足。大多数企业只买不研,有些甚至只买新品种审定批号,投入市场的却是换汤不换药的老品种。种子企业多、小、散为种子市场的监管及有序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小种子公司的不规范运营,利用成本优势打价格战,扰乱了种子市场,给大的种业公司带来了冲击,大型企业不愿意投资研发,创新疲软,也给农民的种植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甚至是绝收的风险。

      榆树大坡镇振田合作社董玉辉说出的是农民的共识,“我们最渴望易于种植的好品种、新品种,更渴望种子公司不仅给我们提供种子,更渴望他们能一直跟踪到收获,为我们农民提供跟踪服务。”而对于那些流转了大量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的企业及种植大户,对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种子除了高产、好卖以外,还要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九台区红光村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玉坤说。

      艰难的创新

      “打破体制、机制制约,打破部门、行业界限,形成合力,走商业化育种道路,提高效益;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效率。”“吉农高新”用实际行动,为吉林省种业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是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它的幸运是“背靠大树”,省农科院给它提供了实力雄厚的技科支撑。郭中校说:“同工业领域的核心技术一样,如果我们的农作物品种不能推陈出新,不能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新品种,就会受制于人。

      吉林种业如何突围?郭中校阐释了自己的想法。这也是省农科院一直力行推行的——以科研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求变!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营销模式,全程跟踪服务,提高供给效率,方便农民。

      在吉林省种子热销期,“吉农高新”实行产品包销、区域代理、指定品种联合开发等新模式,并与阿里巴巴等电商合作,线上线下结合销售。在售后服务期,对于所销售的新品种,进行全程跟踪指导,由专家现场解答农民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做到了产品与服务两条腿走路。

      创新!成立创新团队,打破学科和专业界线,以商业化育种为核心,植保、栽培配套,打破部门壁垒及学科、专业界线,为市场提供全链条服务。近年来,新选育的吉单558、吉单50、吉单441、吉单53、吉单66,农安试点亩产达913公斤、范家屯试点亩产826公斤,与先育335持平。为了更快更及时地将新品种投入市场,一些送审的品系,在送审过程中,创新团队的专家们会自行对新品系进行抗病及栽培试验,新品系一但经过审定,可以第一时间进入产业化阶段,满足市场需要。

      预测!预测市场大势,调整科研方向,选育符合市场要求的新品种。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育成一个品种至少要8年到10年的时间。育种家必需有预见未来10年市场走向的水平。吉林省水稻育种有着深厚的基础。稻种市场自主研发品种占90%,其中60%至70%来自于“吉农高新”。

      可期的振兴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表明,未来国际粮食总产增长的20%依靠面积的增加,80%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单产的60%-80%又来源于优良品种。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可能推出优良品种,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率。科技创新是种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是在‘补短板’。”吉林省政协委员、省农科院副院长董英山说,加速品种改良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出路,也是种子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吉林省海南科研育种基地、省农科院海南科学实验基地、吉林农大海南科学实验基地落成,吉林省现代农业建设,尤其是农作物育种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公主岭市正在打造玉米种业“硅谷”,国家玉米中心将在公主岭设立分中心,产值1亿元以上的3家玉米种企已经落户公主岭,对我省种业发展形成一个有力的支撑。

      2016年3月,“吉农高新”郭中校在办公桌前思考着与中粮集团、杜邦先锋等大公司的战略合作细节,他要将“吉林高科”打造成股权多元化、产业链条化、研发国际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