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长春80后男生在旗袍上“绣”出执着人生

22.12.2017  22:14

张海超在店里做旗袍

在长春市朝阳区一家商场里,能叫出张海超名字的人不多,但是只要一说做旗袍的大男孩,立马就有很多人将手指指向一个古色古香的小店面,那里就是张海超做旗袍的地方,21日,记者也来到了这里。

旗袍店里充满古色古香

张海超的店面不大,估计只有30平方米左右,80后他喜欢中国风的建筑和装饰风格,店面里的陈列,带给人一种穿越的感觉,木制雕花的座椅、柜子、桌子,老式缝纫机……一股民国时的风情扑面而来……

传统手艺需要有人传承

张海超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男裁缝在这个行业里是屈指可数的。旗袍的客户群体中,年轻女性占到30%,中年女性占到50%-60%,老年女性占到10%左右。“起初很多人不理解我学缝旗袍,大家像看怪物一样,一个男人拿捏绣花针,总会被嘲笑。”张海超说,虽说缝制旗袍是件辛苦的活儿,但是自己感兴趣,乐在其中,何况传统手艺更需要有人传承。

学徒生涯几乎全年无休

通过交谈,记者得知,张海超在2009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大学服装设计专业,那时的他就深谙一个道理,光说不练假把式,毕业后,他在找工作时四处碰壁.不过,由于事先有了心理准备,内心强大的他没有放弃努力。终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现在的公司,因为对传统服饰的痴迷,他决定留在这儿学习,从学徒做起,每月只有1000元的生活费。既然认定了,张海超选择了坚持,几乎全年无休,每天只与绣花针和布料为友,这就是他的生活。

“大约学了一年多的时间,我就正式出徒了,开始接触顾客,有的顾客,要旗袍非常着急,我加急是加急,可从来没有忙乱的时候,这可能也和我一年来每天只作一件事有关,我认为,这与人的心性有关!”张海超说。

旗袍是不能磨灭的传统

对于旗袍的未来,张海超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说,现在手艺人的地位比以前高了,流水的工艺多了,顾客又开始认可传统的手工艺。“旗袍是中国人的传统服装,是中国服装文化的缩影,不应该被遗忘,它代表着中国服装文化不能磨灭的传统,它们不该只出现在影视剧和博物馆里。”张海超说。

东亚经贸新闻记者  常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