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曾发生“文童大闹考场”案 解读清代长春科举

05.09.2016  18:32
光绪六年七月二十九日,吉林将军铭安关于赫选等闹考的奏折。 - 新浪吉林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由杨洪友提供) - 新浪吉林
来源: n.sinaimg.cn
光绪六年七月二十九日,吉林将军铭安关于赫选等闹考的奏折。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由杨洪友提供)

  清朝末年,在长春发生的三大案,包括了发生在光绪六年的童生闹考案。当时童生参与的考试,称为童试,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举考试,仅仅是一种资格考试。几名童生为何要大闹考场呢?几乎同时,吉林也发生了童生闹考事件。这两起童生闹考事件有怎样的内在关联呢?

  清代县试、厅试各场次发布名次的图案样式。上面只写坐号,不写姓名,逆时针排写。坐号是以《千字文》中的文字加上序号组成。最后一场才写好姓名,叫作“长案”。

   杨洪友 长春晚报记者 赵娟

  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四月二十二日,长春厅考的第二场考试开场前,五名童生称被挑入堂号的童生有假冒的,要求自己也要“挑坐堂号”,其要求被当时主事的长春厅理事通判善庆拒绝后,不仅打砸考场,还声称考试漏题了,让大家散考。在对闹考事件处理严厉的清代,这些童生为何敢铤而走险呢?所谓“挑坐堂号”又是怎么回事呢?长春市社科院副研究员杨洪友通过查阅当时的奏折和档案,尽量为读者还原出闹考事件的经过。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