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双阳区二十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成就

27.07.2015  10:32
  一、二十年来双阳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回顾
  “撤县设区”二十年是双阳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二十年。二十年来,随着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法律保障和政策扶持体系的建立,农机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双阳区农机化事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农机生产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支撑农业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手段,在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良好发展环境
  1、有政策支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为农机化发展创  造了有力的政策环境和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2、有法律保障。国家颁布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确立了农业机械化的法律地位;《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了农机主管部门行使对拖拉机的安全监督管理职权;《吉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修订和完善,都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3、有市场需求。农业机械化支撑农业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农民对机械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建设,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还会更加高涨。
  (二)难得机遇和挑战
  2005年以后,农机化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挑战。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机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农机化发展布局上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形成具有双阳区特色的农机化发展新格局。
  1、中部平原粮食主产区,重点发展大型机械化,全面实现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2、南部半山区重点发展小型机械化,解决以机代牛(马),实现用机械化替代人畜力。
  3、全面推进林业、牧业、水产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
  二、二十年来双阳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农机装备总量大幅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二十年“来,在国家《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农机购置补贴》和《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等惠农强农政策项目的拉动下,双阳区广大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机用机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区农机装备总量增长势头强劲。到2015年末,全区农机固定资产总值(原值)预计可达4.9亿元,比二十年前增长4.54亿元,是二十年前的13.61倍;农机总动力预计可达39.2万千瓦,比二十年前增长30.11万千瓦,是二十年前的4.31倍;拖拉机保有量预计可达1.47万台,比二十年前增长1.20万台,是二十年前的12.56倍;配套农机具预计可达3.03万台(部),比二十年前增长2.36万台(部),是二十年前的4.67倍。随着农机装备总量的不断增加带来了结构上的进一步优化,关键生产环节先进适用、高性能的现代农机装备快速增长,水稻插秧机预计可达650台,水稻收割机预计可达320 台,玉米收获机械预计可达395台,以上三种机具均填补了我区插秧机、水稻、玉米收获机保有量的空白,农机装备结构实现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农机作业水平全面提升,关键生产环节“瓶颈”得到破解
  “二十年”来,双阳区通过建设玉米、水稻全程农机化示范区项目,示范辐射带动作业面积达100多万亩。到2015年末,农业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可达77%,比二十年前增长31个百分点;机耕地面积预计达到112万亩,比二十年前增长74万亩,增长194;机播种面积预计达到113万亩,比二十年前增长55.43万亩,增长96%,其中: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预计可达13.5万亩,占水稻面积的77.4%,玉米机播种面积预计达到99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93.8%;机收获面积预计达到60万亩,其中:水稻机械化收获面积预计可达13.8万亩,占水稻面积的82.%,玉米机械收获面积预计可达46.2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43.5%。水稻机插秧、水稻机收获和玉米机械收获三项作业均填补了我区农机作业的空白。田间排灌、植保、脱粒、农副产品加工、畜禽水产养殖、收获后处理等项机械化作业水平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组织形式不断创新,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二十年”来,以农机大户为主体的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迅速成长和壮大,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组织形式不断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农机服务产业化结构实现了四大转变:即由单一集体农机服务组织向农机专业户、股份合作制、农机专业合作社和从事农机作业的家庭农场等新型服务组织的转变;随着村集体农机队的解体,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诞生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和从事农机作业的家庭农场发展到95个,填补了双阳区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的空白。农机固定资产原值在20万元以上农机大户发展到现在的315户,农机户由二十年前的5192户发展到现在的12582户,增长了2.4倍。由无偿或低偿服务向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的转变;由单纯为粮食生产服务向农牧副渔多种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转变;由单一经营向多形式、多层次、多主体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经营的转变。农机销售、农机维修和农机作业三大市场基本形成。全区农机经营总收入预计实现1.2亿元,是“九五”期末6倍。
  (四)农机推广成效显著,科技贡献率凸显
  “二十年”来,全区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工作,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大力推进农机科技创新,立足区情,把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作为农机化发展战略重点,吸纳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和新机具,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紧紧围绕“科技兴农”战略和“兴机富民”行动计划,实施推广了“机械深松整地”、“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机械深施化肥”、“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水稻高光效技术”、“墨西哥玉米栽培综合增产技术”、“玉米机械收获”、“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水稻机械收获”、“玉米秸秆捡拾压捆”、“节水灌溉”等机械化重点项目,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果。
  (五)农机化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十年”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相继颁布实施。确立了农业机械化的法律地位,特别是农业部先后颁布了《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等5个部长令、42个行业标准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及有关配套规章,形成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六)农机化投入水平实现历史最高
  “二十年”来,行业投入明显增强,累计争取国家、省、市各类农机补贴资金近1.3亿元,拉动农民、农机服务组织投入2.4亿元,实现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2亿元,农机行业自我积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七)农机维修网点监管力度增强,市场秩序良好
  “二十年”来,加强了全区农机销售维修市场的监管力度,开展了从业人员技术培训,核发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和农机维修技术等级合格证。农机销售维修市场秩序得到了净化,农机使用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总结“二十年”来双阳区农机化工作,可以肯定地说:完成或提前完成了农机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