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辽白鹤省级自然保护区观察水鸟记录达5000多次

20.04.2015  12:02

白鹤 程玉林 摄

光伏发电项目 申显龙 摄

湿地 申显龙 摄

国际鹤类基金会苏立英博士(右一)带领志愿者深入湿地核心区观测  班刚 摄

“来啦!快看,白鹤飞回来了……”2015年4月10日,荒草泛绿、柳枝抽芽,春意渐浓,记者在 吉林 双辽白鹤省级自然保护区踏查时,监测员班刚放下手中的高倍望远镜,拿起数码相机,又一次记录下白鹤的美丽身影。“这已经是我们第5000次记录了。”班刚清晰地记得,鸟中“精灵”——白鹤用其独有的方式,沿着西伯利亚——中国北方——鄱阳湖,绘就而成一条优美的弧线,春秋往返,不离不弃,永不停歇。每一次回眸,都留下美好的回忆。

画面一:记录下水鸟5000多次精彩回眸

吉林双辽白鹤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茂林镇新兴村张塔庙屯北,原为孟益泡子,因地势低洼,且处于草原腹地,常年积水,多年来自然形成了湿地。

时针回拨到2006年4月26日凌晨5时,天气乍暖还寒,双辽市玻璃山国有机械林场的护林队员们陪同省林保专家吴志刚教授正在孟益泡子边缘巡查。忽然,手持高倍望远镜的吴教授停住了脚步,目不转睛地盯着远方,望远镜里的场景令他惊喜万分。“我在望远镜里看到了一群水鸟,有几百只,都是不常见的水鸟品种,有白鹤、东方白鹳、丹顶鹤、黑鹳、大雁、天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吴志刚教授依然十分激动,这次观察发现了总计250多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鹤。据吴教授介绍,白鹤属于湿地指示物种,对自然环境要求非常严格。世界上现存白鹤仅3000多只,每年秋季从西伯利亚起飞,经过我国东北飞到江西鄱阳湖落脚,春季再返回西伯利亚。经观察,几百只重要水鸟同时在高倍望远镜下的双辽三合屯停歇达30多天,说明白鹤等重要水鸟对这里的环境非常适应,一定要加强保护。

为白鹤营造和谐、安静的栖息地,打造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环境,双辽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一场保护湿地、保护白鹤、保护生态环境的攻坚战全面打响。“为了保证不惊动水鸟,不能打手电、不能出现太大的响动,只能趁着月光摸索着前行。摔跟头、鞋灌水那都是常有的事儿,每次巡查回来,我们都弄得满身泥水。”玻璃山国有机械林场场长李春光说,保护区内湿地特征明显,风雨天气是对监测人员的最大考验。每天早上四五点钟,监测人员就穿戴整齐,简单吃点东西,深入湿地核心区域踏查。在冬末春初时,为了保证来到栖息的水鸟能够充足觅食,工作人员顶风冒雪深入湿地核心区给候鸟补给食物。

为了保证观测和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序进行,双辽市委、市政府及保护区多次邀请国内、省内林保专家,国际鹤类基金会专家、学者来到湿地调研,指导湿地保护和白鹤等重要水鸟的观测工作。大家无论风天、雨天,克服泥泞、劳累,一直咬牙坚持着,所有人心里都有一个梦想——保护这片湿地,留住生态环境,给过往的水鸟一个安静和谐的家。

2006年至2015年的9年间,保护区对水鸟观察的有效记录达5000多次,特别是对白鹤、东方白鹳等重要水鸟的观察记录,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得到省林业厅、环保厅及国内外水鸟研究与保护专家的肯定。监测员班刚说:“每次从高倍望远镜里监测到白鹤时,就像心有灵犀一样,白鹤都会睁大眼睛看着我们,那种感觉不亚于‘回眸一笑’,浑身的累和苦一下子就都没了!”

画面二:留美女博士的“三合屯情怀”

自1989年至2004年起,研究野生动物的留美博士苏立英加入了国际鹤类基金会(ICF),并在哈尔滨参与工作。她追踪鹤类从呼伦贝尔到长江中下游观察、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况。常年深入科研第一线,敢为鹤类保护讲真话,备受国内、国际专家、学者的称赞。2008年,她得知双辽三合屯湿地有白鹤等重要水鸟栖息的消息后,国际鹤类基金会组成观测保护工作小组,由苏立英博士带队,组织东北林业大学的学生志愿者,每逢春秋季节在白鹤等重要水鸟来此停歇期间跟踪观测记录。“根据我们多年对白鹤的观测记录,三合屯成为白鹤等重要水鸟南北迁徙的中转站。”苏立英博士说,吉林双辽白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将与东北松嫩平原已经建立的其他湿地和珍稀水禽保护区一起,构成候鸟繁殖迁徙的保护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鄱阳湖——中国东北——西伯利亚候鸟迁徙带上的候鸟栖息地保护能力,对生态吉林发展、生态双辽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该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跟随国内外的专家和志愿者一起深入湿地核心区开展观测活动,大家因白鹤而结缘,共同为生态双辽的发展而努力,使生态双辽的知名度越来越响亮。

面对刚刚从湿地腹地归来的苏博士,记者问及对这片湿地的印象时,她说:“白鹤是需要大家共同来呵护的,就像小孩子一样,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展翅翱翔,这片湿地对于我来说是有着深厚感情的,在这里摸爬滚打了七八年,每一根草、每一棵树我都熟悉,看着湿地一点点变绿,看着白鹤不被人打扰,我心里踏实!”

画面三:中国大妈和韩国“儿子”因鹤结缘

双辽市茂林镇新兴村三合屯50多岁的农家妇女孙玉华说,2006年,因为这里建管护站,她和老伴儿来看屋子,一干就是8年。说起这件事,孙大娘乐得满脸开花了。“2010年,管护站来了一群洋学生,说是洋学生,其实都和村里的人长得差不多。但这些孩子长得俊呐,就像影视明星一样,而且还非常有礼貌。”

来自东北林业大学的韩国留学生志愿者金容材,已经在三合屯对白鹤等重要水鸟的观测4年了。“每次来这里都感受到有家的温暖,中国的风土人情我很着迷,三合屯的人很亲善,特别是给我们做饭的孙大娘,就像妈妈一样。”金容材说,“每次观测回来,进了屋就喊妈妈。”由于只能春秋两季来三合屯开展观测活动,每逢年节,他就以电话或短信的形式与中国妈妈沟通。“我们是因为白鹤才结缘的。”孙玉华笑容满面,她非常喜欢这个韩国的“儿子”。

画面四:“生态双辽”成了“黄金名片”

如今,在吉林双辽省级白鹤自然保护区的6603公顷沃土上,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放眼望去,湿地、草原、林地、村庄融为一体,白鹤、天鹅、鱼儿、牛羊悠然栖息……

随着对保护区筹建和重要水鸟观测工作的逐步深入,生态双辽粗具规模。当地政府积极应对发展新常态,正着力打造生态新城区,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双辽。生态双辽的品牌随着保护区的筹备建设及白鹤等重要水鸟观测记录逐步被更多的国内、国际团体所熟知,清洁能源项目、生态环保项目、节能增效项目……纷纷涌来,生态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延长,风电、光伏发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开发同步发展,大项目带动产业迅速壮大,延伸出多个产业分支。近年来,双辽市共完成城区绿化128.5万平方米,八一湖景区、西辽河城区段景观带……一系列生态环保项目建设呱呱落地。城郊的一马树森林公园,针叶林、灌木、乔木、草坪、绿地、花丛层叠,每平方米负氧离子含量达3万个左右,成为都市一族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生态双辽”已经成为一张蓄势发展、赶超隆起的“黄金名片”。

城市晚报  申显龙  记者  高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