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松县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思路及做法

13.07.2016  22:38

  高校毕业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头脑灵活、点子多,就业创业的积极性较高,目前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创业的生力军。吉林省抚松县人社局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创业与就业结合起来,不断优化创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把返乡高校毕业生作为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鼓励他们到抚松县创业,盘活现有高校人才,激励其创业,形成县域经济发展建设的人才高地,为抚松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一、近年来抚松返乡高校毕业生基本情况  

  1.摸清大学生档案底数。他们抽调专人对近三年来抚松返乡大学生的档案保管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接收高校毕业生档案650份,其中师范专业145份,卫生专业85份,综合类专业420份,2014年接收高校毕业生档案818份,其中师范专业174份,卫生专业78份,综合类专业566份,2015年接收高校毕业生档案828份,其中师范专业218份,卫生专业101份,综合类专业509份。 

  2.建立离校未就业大学生信息库。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他们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吉林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平台,办理实名登记,取消人事代理费等各项费用,为其减轻负担。同时要求各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事务保障所在每月20日前把登记情况汇总到抚松县人才流动中心,由人才中心录入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切实保证“服务不断线”。 

   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的主要做法  

   1. 搭建就业平台。 县域内的各家企业的用工需求,是容纳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方式,为企业搭建用工平台,吸引高校毕业生前来就业,是人才工作的重点。三年来,抚松县人社局共组织长白山万达集团管理公司、长白山万达假日酒店、农夫山泉、云龙木业有限公司、长白山旅游接待中心、吉林省恒源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用人单位召开了多场招聘会,免收参会企业的展位费,免费提供展板及食宿费用。据不完全统计,2013至2015年共召开33场招聘会,其中为高校毕业生召开了13场专场招聘,共有88户用工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岗位583个,达成就业意向人数909人。 

   2. 做好“三支一扶”工作。 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要措施。我局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落实好文件政策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是提前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协调,根据用人单位岗位空缺情况,严把审核关,准确掌握人才需求。结合单位和毕业生专业特征,合理安排岗位,既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员专长又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要。二是精心组织岗前培训,围绕县情、岗位特征、工作内容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促使新招募人员尽早进入“角色”。三是拓展就业渠道,及时向用人单位推荐,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中,拿出岗位定向招录,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累计拿出6个公务员岗位、10个事业单位岗位面向“三支一扶”大学生招考。四是按照国家及省、市文件要求,先后安置了10名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到各事业单位工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有效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理想信念,为今后开展“三支一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3. 创新大学生见习方式。 按照工作惯例,在大学生见习工作中,一般都安置到企业工作,导致返乡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现象,他们及时调整思路,与县委组织部共同研究制定了《机关事业单位吸纳见习大学生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见习条件和申报程序,吸引抚松籍大学生返乡见习。近年来,他们通过联合县内3所高中,与359名应往届大学毕业生取得了联系,积极向其宣传见习政策,确定13名硕士研究生和46名本科生参加见习活动,他们积极争取就业专项资金,为见习生每月发放生活补贴1120元,为他们办理意外伤害保险,解除了其见习的后顾之忧。同时,他们还鼓励见习生积极参加公务员、特岗教师等招聘考试,允许他们可以随时自主创业或与企业签订劳务合同。据统计,2014年参加见习活动的26名大学生,有3人考录公务员,有4人考录事业单位,有9人被其他企事业单位录用,有6人与见习单位签订劳务合同,就业率达到85%。 

   4. 对其实行政策倾斜。 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创业存在一定困难,导致其创业信心不足,针对这一现象,他们认真研究相关政策,尽最大可能的向高校毕业生倾斜,帮助其尽快实现创业,进而拉动就业。一是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服务。按照规定,申请小额贷款的人员,需有营业场所并取得营业执照,因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存在困难,往往需要有了一定资金才能租赁到营业场所,所以,针对这个问题,他们在征得上级有关部门同意的前提下,将应往界高校毕业生的申请条件降低为取得营业执照就可以申请到10万元小额无息贷款,大大提高了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成功率。二是为其提供免费培训。根据国家和省、市就业工作重点和难点,重点抓好了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工作。与教育部门组织实施了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志愿免费培训,并及时为其提供了政策支持、技术支持和后续服务支持。推广了SYB创业培训加创业实训技术相结合的模式,引导、扶持和促进了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和就业。三是打造孵化基地。他们整合政策、资金、孵化、引导等核心要素,做大做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统筹建设以人参科技产业区、电子商务区、林木循环加工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中小企业孵化基地“三区两基地”为主要构架的长白山人才创新创业园,吸纳了修正药业、中科孚德等22家企业入驻,引进各类人才1200余人。建立创客工场,设置创业卡位32个,设计创业产品200余款,提供培训辅导、企业孵化、产品展示体验等系统服务。先后举办创业辅导4场,培训意向创业人员200余人次,帮助2名优质创业者落地创业。 

   三、存在的一些问题  

  抚松县高校毕业生人才从数量上,文化层次上虽然比以前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按照抚松县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 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 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部分毕业生认为只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才是就业成才的摇篮,或片面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宁愿待业,也不愿去基层乡镇、农村、民营企业就业,眼高手低现象客观存在。 

   2. 部分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 部分毕业生在校期间只注重平常学习书本知识或单一学科知识,对专业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掌握不够,高分低能、综合素质低的问题客观存在,可持续发展和后期可塑性不强,缺乏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3. 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矛盾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高校只片面从经济效益和政绩考虑不断扩招,没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设置相应专业,使专业设置存在盲目性,造成学校无特色,毕业生无特长,毕业生的能力水平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形成供求结构严重失衡,导致毕业生毕业无法及时就业。 

   4. 供需双方矛盾十分突出。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减员增效、政府部门精简机构、事业单位聘任制改革等原因,传统的毕业生就业渠道容量减少。另外随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待业人员的不断增加,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造成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使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一些建议  

   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全面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和价值观等,引导毕业生向基层、乡镇、边远地区就业。使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转变择业观念,从实际出发,调整心态,降低期望值,合理定位,鼓励毕业生通过自谋职业实现就业。 

   2. 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建议各类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将培养的重点放到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上。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实际,把专业技能学细学透,做到活学活用。 

   3. 引导有返乡就业创业意愿的考生合理选择专业。 在高考前,结合本地经济特点和各类企业用工需求,形成指导性建议,通过学校向考生及考生家乡做好宣传,引导高考考生合理选择专业,为将来返乡就业创业打好基础。同时建议各类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科学设置专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4. 定期为毕业生召开专场招聘会。 根据县域内用人单位及高校毕业生双方需求,召开各种的形式的对接会、现场招聘会,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人力资源市场工作人员通过到企事业用人单位进行走访,将搜集到的用工信息及时发布、更新,使高校毕业生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到最新的用工需求和信息。 

   5. 落实完善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和措施,找准薄弱环节,加大落实力度。对自主创办企业和从事个体劳动、个体经营的毕业生按有关规定,给予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减免。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人社部门要广泛开展创业培训、就业指导、政策咨询和跟踪辅导等“一条龙”服务,搭建毕业生自主创业“绿色通道”,同时在劳动合同订立、社会保险费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为毕业生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