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卫计委副主任细说我省“迎接二孩”准备工作

15.01.2016  10:16

  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旨在扭转人口红利下滑和老龄化加速的趋势。这则堪称“爆炸性”的消息在适龄生育人群中反响尤其强烈。

  “你打算生二孩吗?”一度成为刷屏各个圈子的最热话题,甚至成为80后、90后见面的第一句问话。在经济考量之外,什么时候生、如何生、生了如何养……许多问题让父母们纠结烦恼。在全面放开“二孩”后,我省是否会迎来生育小高峰,长春乃至吉林省医院的产床是否够用?会不会“一床难求”?如何判断夫妻二人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要二胎?一系列现实问题俨然成为“关卡”,让不少80后、90后纠结的情绪中多了几份观望和期待。就“全面二孩”政策在我省落地的相关问题,省卫计委副主任邱德亮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吉林老龄化多严峻?

  我省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

  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全面二孩政策的一个背景就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根据《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末,我省总人口为2752.38万,人口出生率为6.6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0‰。2014年3月我省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全省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育龄妇女8.84万人。截止2015年9月末,全省有12905人领取了再生育证,生育3510个子女。

  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我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38%,比全国平均低0.54个百分点。据统计公报,到2014年末我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0.98%,比全国高出0.92个百分点。我省人口老化速度快、程度重。专家分析,从“第六次人口普查”以来,少儿人口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逐年下降,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老龄化进程加快,可以说“人口红利”基本消失,但不属于人口负债。形成循环的是,新生代人数不足,人口结构将趋向老化,人口规模愈发萎缩。

   如何看待我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人口战略问题

  将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二孩咨询办公室

  “提到‘二孩’政策,我倒觉得,这是一个人口战略问题”,邱德亮副主任说,原来咱们关注的是“人口少生是第一目标”,现在关注的是如何优生。加强妇幼健康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内容。考察人口指标,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是最基本的。现在对于妇幼健康系统的学科建设、功能定位已经清楚了,“十三五”期间中妇幼建设应该是一个重点。“没有妇女儿童的健康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健康。孕产妇的保健问题决定着能不能优生,关注妇女儿童的健康问题是最基本、最基础的问题,更是国家战略”,邱德亮说,下一步我省要加强妇幼健康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还将关注孕妇学校、儿童培训教育、家长基地等一整套保健系统的建设。

  应对“二孩”政策落实,省卫计委做了积极的应对和准备工作。现在正在研究,并准备出台应对“二孩”政策的全方位实施指导性意见。其中包括,明确二孩符合条件的人群该怎么做,比如是否符合条件?应该如何申领二孩指标?到哪去申报等。另外,对吉林省所有的助产机构及妇幼保健系统应对二孩的到来提出明确要求,比如现在所有的助产机构都要建立二孩咨询的办公室,由专人负责。“第一胎是不是剖宫产?第一胎多大生的?现在身体状况怎么样?想要生二胎应该注意点什么?”等这些问题都要予以专业指导。

   迎接“二孩” ,我省医疗助产机构能否满足需求?

  总量上能满足 “优质的”会紧张

  2014年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省卫计委组织了一次全省助产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共有助产机构290所,其中省级16所,市(地)级52所,县级140所,市辖区级34所,乡(镇)级48所。平均每个助产机构在职职工总数169人。2013年提供住院服务的各级助产机构,省级编制床位平均823张,平均妇产科和儿科实有床位平均为50张;市州级、县级平均编制床位分别为210张、150张,平均妇产科和儿科实有床位分别为35张、30张。290所助产机构中,有孕产妇急救中心51所,其中省级3所,市州级12所,县区级36所。省、市、县三级急救中心共有产科床位1693张,省级123张,市州级438张,县级1132张。平均产科床位利用率为86.98%,省级223.28%,县级66.68%。2009-2013年我省助产机构平均每年分娩数约为21万人。

  从以上数据看,目前全省助产服务资源能够基本满足22万人次分娩的基本需求,但优质服务资源紧缺,专业人才匮乏,基层基础服务能力相对薄弱。

  我省采取了哪些保障措施和优生优育服务?

  多项公共卫生服务 备孕“二孩”可借力

  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为加强全省妇幼健康服务能力,省政府出台了全面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省卫计委制定了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计划等一系列措施,从基础设施建设、装备配备、人才培养、急救中心规划、服务质量控制、服务项目拓展等多方面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各项措施都在积极的推进中,有的已经初见成效。但由于全省妇幼健康基础薄弱,相对于全面两孩政策对服务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来讲,妇幼健康综合服务能力还亟待加强。同时,全面两孩实施后,高龄、高危孕产等风险因素预计增加明显,高危因素增加后,对县级助产机构技术服务水平和省、市、县三级孕产妇急救中心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目前全省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为计划生育怀孕的夫妇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有: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孕产妇健康管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0-6岁儿童健康管理等,并在全省建立起孕产妇急救网络,努力保障母婴健康安全。建议广大计划怀孕产妇利用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资源,从思想认识上,特别是从身体方面做好准备,科学备孕,计划怀孕,健康孕育,安全生育。

   应对“二孩”到来最大难题是啥?

  第一胎剖宫产 影响二孩顺产

  邱德亮副主任指出,目前,符合条件人群要二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第一胎多半都是剖宫产,这影响二孩的顺产。这个问题在全国来看属于普遍存在的,吉林省特别严重。现在要求医院的剖宫产率在50%以下,但是有的医院达不到。他说,在这种条件的限制下,二孩需要剖宫产的比例将会上升。而这些产妇都将被划为高危孕产妇。如果二孩在着床的时候,刚好着在第一胎刀口斑痕的位置,那么对于孕产妇和胎儿来讲都是十分危险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孕产妇死亡率怀二孩的孕产妇明显高于其他,因此在怀孕初期必须到有能力的专业医院接受检查。同时,对各有资质的助产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在备孕指导方面提出专门要求,达到整体能力的提升。

  如何看待80、90后“”与“不生”的抉择?

  不能忽略社会角色 个人权利要做重新审视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人类对生育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发展变迁的过程,古人将生育视为绵延人类传承的义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成为一种社会标准,无法生育的人往往会处在被歧视的地位。历史发展到现代社会,生育权开始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意识形态,生育本身具有的传宗接代的意义逐步减弱。因此,很多年轻父母在生不生的问题上更多考虑的是自身利益,钱够不够花,是否有人帮忙带孩子等等;等你想明白却过了生育最佳时间,一些人只注意自身利益的得失,而忽略了他们社会角色。

  生育从个人来看是个人问题,从宏观上看,是一个族的事,过去是家族,现在是民族。无论从人口政策的研究上,甚至个人行为个人权利结合上,都要做重新的审视和定位,不是个小事。现在没孩子着急要,有了孩子没教育好,更是急人,邱德亮说,教育孩子必须是一个社会的共识,所以说生育问题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 (记者/张爽 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