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关区:吹响迈向幸福的冲锋号

03.03.2017  06:40

  幸福,是一个既大又小的话题。

  说它大,是因为它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关乎一国一城的发展命脉;说它小,是因为它可能仅仅是一个人的感受、一个小家的变迁。由此可见,让生活幸福,是群众最朴素的期待;让人民幸福,是党委政府终极的追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就曾多次强调,改善民生福祉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早春已至,冰雪消融,建设幸福长春的号角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响彻长春大地。市委市政府关于2017年建设幸福长春行动计划和“暖流计划”的行动部署,引领长春迈向民生改善“升级版”,让九次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长春再次开启了奔向幸福的新征程。

  在长春城市中部,有个名叫南关的老城区。虽说是“老城区”,可她一点也不服老,她永远昂扬着蓬勃的活力,迸发着火热的激情,在热火朝天抓项目、认认真真搞建设的同时,改善民生福祉、建设幸福城区,是她始终不忘的初心,也是她坚持多年的承诺。

  翻开《2017年建设幸福南关行动计划》,我们看到,南关区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以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为目标,以“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幸福”为主线,以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建设幸福长春行动计划和“暖流计划”为己任,早早就明确了民生工作的努力方向,他们正用智慧和行动,努力把“坚持民生优先、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目标变成生动美好的现实。

  2017年建设幸福南关大会确定全区民生工作重点。

  盘点温暖的2016年——

  民生改善力度持续加大

  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回顾满载温暖的2016年,南关区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指南,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用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凝聚了人心,赢得了民心。

  新增绿化面积6万余平米,发放低保金6135万元,医疗救助13642人次……2016年,南关区大力解百姓之困、谋民生之利,全年完成11大类、67项、114条民生实事,向党和群众交上了一份民生工作的满意答卷。

  民生无小事,南关区把民生工作的触角深入到了城区的每一个末梢,不断扩大精准救助人群的覆盖范围,把覆面延伸至城区低保边缘家庭,对提出申请并符合条件的服刑、劳教、刑释解教等“三类人员”困难家庭给予全方位援助;扩大对“三无一靠”成年重度残疾人的救助范围,在市里规定的4类残疾人基础上扩大到所有类别的残疾人;扩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范围,对全区因病、因残、因灾等各种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政府临时救助,使困难群众在享受省市低保政策补助基础上得到二次救助。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南关区坚持以便民利民为着力点,率先开展“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对每一事项的办理流程、审批时限、申报材料、法律依据等进行规范,百姓在家门口即可办理相关业务,实现了公共服务事项全受理、全覆盖;率先在省内启动“公益创投”活动,投入资金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为老、助困、助残等公益创投项目,共有41个社会组织承接创投项目52个,受益群众数万人,在全市开创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模式;率先推动“大学区”改革试点,加强校际之间交流合作,共享教育资源,以拳头学校,带动全区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为了切实解决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大事小情,南关区坚持广泛搭建平台载体,吸引广大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民生服务。以社会管理服务平台为载体,同网格化服务有效对接,利用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加强同社区居民的沟通交流。去年全年,累计受理群众诉求61692件,解决61560件,办结率99.79%,群众满意率99.74%;以“互联网+养老”为载体,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委托社会企业建立10家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点,为老人提供健康监测、康复理疗、文体娱乐及健康饮食等低偿服务,有效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全区已有3万多老人受益,基本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以志愿者队伍为载体,广泛吸引社会爱心人士在扶老助残、扶危助困、公益服务、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作用,全区共成立志愿服务队伍136支,注册志愿者69000余人,服务群众9000余次。

  展望幸福的2017年——

  精准对接省市决策部署

  全力推动民生工作升级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展望催人奋进的2017年,南关区在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民生工作统筹布局,精心谋划,彰显了“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的民生情怀,在这个春天里传递着温暖和力量。

  抓好底线民生保障

  满足群众生存需求

  2017年,南关区民生工作满载着全区百姓的殷殷期盼扬帆起航。在诸多民生工作中,做好底线民生保障是重中之重。

  做好底线民生保障,就是要为群众提供最低的生存保障。南关区将着力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满足困难群众基本生存需求,全面摸清全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底数,开展精准、及时、有效的扶弱帮困,尤其是对生活上非常困难,又没有达到低保标准的边缘户,要认真梳理归类,确保群众求助无障碍、受助无遗漏,决不让任何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落伍掉队。

  困难群众的生活时时刻刻牵动着政府的心。用心做好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教育助学等工作,已被列入今年的民生计划清单,同时还会对困难群众分类制定具体帮扶措施,积极尝试帮扶新举措、新途径,引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帮扶救助,群策群力,确保特困群众的日子尽快好起来。

  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安居”的首要前提是“让居者有其屋”。南关区着眼于改善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狠抓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年内力争完成160套回迁保障房的建设任务,加快第三期廉租房建设和D级危房、夹馅棚户区改造进程,同时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美好家园”,真正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问题。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需要”被列入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打造“幸福南关、平安南关”是南关区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以“安全建设年”为主要载体,切实把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公共卫生安全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切实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抓好基本民生保障

  满足群众生活需求

  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就是要发展普惠性社会事业,满足群众对提高生活条件、优化生活状况的期望。

  为满足群众就业需求,南关区将创业就业作为富民增收、改善民生的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好全市“暖流计划”, 在年内不折不扣地完成鼓励自主创业、实施订单式就业培训、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推进“三失农民”就业等重点任务,构建多渠道、宽领域、可持续的增收格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南关区把教育工作当作一项重点任务来抓,今年将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启动华泽学校、幸福中心小学校、南关区第二实验学校、新兴学校等一批新建项目的开发建设,借助名校名师工程,带动全区整体教育水平提高,打造社会认可、家长满意的南关教育品牌。

  南关区还将切实提升养老事业水平,秉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爱情怀,加快构建新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扩展公益创投项目,继续探索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新模式。

  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南关区将切实完善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落实基本药物补偿政策,提高新农合基本药物门诊报销比例,为低保特困人群提供“七免十九减”服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动社区医疗卫生去市场化、向公益事业回归,让群众享有公平、可及、能负担的优质服务。

  抓好品质民生保障

  满足群众舒适需求

  作为百年商埠地和核心商贸区,南关区是一个富有魅力的老城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内群众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做好高质量的民生保障,就是要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健康优美的居住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南关区将通过创新社会服务管理,重点完善网格化长效管理模式,推进“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改革,确保社会服务管理高效率、全覆盖。打造新老城区宜居环境,紧紧抓住旧城更新改造的历史机遇,高标准规划设计、高品位包装打造、高质量施工建设,年内完成75个片区的改造任务;继续抓好精品街路、标准街路、特色街路建设,提升城区街路品质;加大园林绿化力度,充分利用区内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推进伊通河、永春河综合治理,南溪湿地、八一公园等重点生态区域建设,形成公园绿化、道路绿化、小区绿化、城市绿轴相交织的绿化网络。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精细化管理,向网格化要效能,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完善以区级为主体、街道为基础、社区为前沿的“大城管”管理格局;设立城市伤痕整治基金,对小规模城市伤痕及时处理,做到急群众之所急,寓人性化于管理,寓亲和力于服务;开展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对重点商圈、背街巷道的卫生保洁,持续开展专项战役,维护旧城改造和创城会战成果,努力营造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围。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速文化阵地建设,全力推进“两馆”建设进程,争取早日向市民开放,不断提升街乡文化站整体水平,使其成为群众真正的精神家园;抓好特色文化活动,围绕“幸福南关”这一主旨,以筹备举办“宜居城区·魅力南关”十一届社区艺术节为主线,广泛开展文化惠民“六进”活动;发掘地方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全国武术之乡”这一文化优势,创建南关文化品牌。

  2017年建设幸福南关行动计划

  1.全面建立“城镇1公里基层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圈”,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开发就业岗位10000个,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

  2.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做好就业援助工作。为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实行“不挑不捡72小时即时就业”的承诺服务。

  3.开展“扶残助业工程”,全年对300名残疾人开展技能培训,实现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220人。对首次创业的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由区就业保障金一次性提供5000元—10000元的创业基金。连续3年经营摊位的残疾人可以向区残联申请摊位补贴,补贴标准为上年度摊位费的30%,补贴上限不超过3万元。

  4. 在“两节”期间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在端午、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按照每个节日每户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100元的标准进行慰问。

  5. 继续开展精准救助工作,对特殊贫困的低保家庭面临的重大疾病、助学、养老、突发意外事件、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进行精准救助。

  6. 积极开展临时救助工作,发挥救急作用,使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满足基本生存的需求,提高困难群众的幸福感。

  7. 对低保家庭新升入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学生,给予每生一次性10,000元助学补贴,对低保家庭新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给予每生一次性3000元助学补贴。

  8. 按每月每户50元标准为全区低保家庭发放惠民补贴。

  9. 为低保人员中患有尿毒症透析患者和肺结核患者提供免费治疗。

  10.为考入全日制大中专院校的残疾人学生给予本科每年5000元、专科每年3000元、中专每年2000元的助学补贴;为考入全日制大中专院校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本科5000元、专科3000元、中专、高中2000元的一次性补贴。

  11. 开展“三无一靠”重度成年残疾人补贴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精神、肢体、智力、多重重度残疾人发放城镇户口每人每月200元,农村户口每人每月120元的补贴。

  12.为重症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住院和免费送药服务,实现“有一助一”;为500名贫困肢体残疾人提供免费家庭康复训练;做好孤独症、脑瘫儿童的康复工作及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工作。

  13.为部分重度残疾人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88户重度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人安装热水器、浴霸;为49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每户标准6000元。

  14.按每人每年260元的标准为残疾人发放机动车燃油补贴;为2016年以后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残疾人发放一次性驾驶技能补贴,补贴标准每人1000元。

  15.开展“阳光家园计划”服务工作,为残疾人提供“电子保姆”居家照料服务补贴。

  16.创新为老年人服务方式,服务工作下沉网格,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为百岁老人每月发放300元养老补贴;为9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200元养老补贴;为80周岁以上低保边缘家庭、低收入家庭的老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活补贴;对辖区特困老人实施生活助养,并逐步扩大助养面;为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发放《老年优待证》。

  17.为重度残疾人发放每人每月80元护理补贴。

  18.为迎接建军90周年,进一步提高特殊优抚对象的生活待遇,将在乡复员军人生活补贴每人每月由400元提高至500元;为18周岁以下烈属、70周岁以上三属(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200元;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入伍的在职伤残军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200元。

  19.对城区居家的重点优抚对象、低保、“三无”空巢老人、曾获市以上劳模的困难家庭空巢老人,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发放养老服务券。为60周岁以上失独及8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每人每月提供150元政府购买家政服务。

  20.全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试点工作,新建五所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初步实现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服务网络全覆盖。鼓励、指导民间资本新建一所500张以上床位“医养结合型”的民办养老机构。

  21.改造危旧房和棚户区。完成省住建厅下达的2017年回迁房开工任务。

  22.全面完成三期廉租房建设任务,完成廉租房三期的审核分配,并为群众按期办理入住。

  23.着力推进“城区品位提升”、“宜居生态新城”等工程,打造 “四位一体”的城市绿化新风貌。

  24.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厕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新建水厕1座,更换免水冲10座,水厕升级改造5座。

  25.设置民生帮扶点,设置一处露天烧烤疏导点,解决部分困难人员就业,缓解执法压力。

  26.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人居环境,整治黑臭水体,完成东安沟、光明沟、柴户张暗渠三处黑臭水体整治。

  27.巩固旧城改造提升成果。加强已完成改造老旧小区的管理,推进“社区+物业+居民自治”的管理模式。

  28.推进旧城改造提升。实施街区式旧城改造提升模式,在地下管网设施、地上景观空间、楼体外立面、楼道内弱电管线、物业管理服务等方面,全面推进老旧街区功能和环境整体提升。

  29.推动教育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启动华泽学校、幸福中心小学校、南关区第二实验学校、新兴学校新建项目建设。预计2017年四所学校均开工建设。

  30.加强幼儿园软件建设,全面提升公办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实现学前教育的规范化、标准化、示范化。打造两所市级一类公办幼儿园,两所市级示范公办幼儿园。

  31.重视特殊教育发展,深化“1+X”特教格局建设,深入推进脑瘫学生康复训练项目研究,鼓励发展体艺康复特色教育;扎实做好特教辅读班、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

  32.深入推进大学区管理模式改革,在大学区的“校际联盟”、“1+1优质托管”和“集团化办学”模式基础上,借助东北师大等高等院校和驻区的省市优质资源校,继续探索大学区深度合作方式和自主管理方式等,进一步推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推进新优质学校创建活动,力争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达到80%以上。

  33.为城市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学生发放教科书、作业本、校服补贴、提供免费午餐;为低保家庭适龄儿童每人每学期发放1000元入园补助。

  34.继续开展中小学假期免费活动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和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为学生提供锻炼场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5.组织区直公立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提供上门巡诊等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每个养老机构都有一家对口的服务医疗机构。

  36.免费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难群众开展健康体检。

  37.落实贫困孕产妇救助政策,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和贫困危重孕产妇实施救助。

  38.做好白血病、肿瘤、尿毒症患者申请红十字救助基金的审核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申请患者由省、市基金提供救助款,同时区红十字会将配套提供给每位患者1000元救助款。

  39.为全区25个养老院配备应急药箱。

  40.开展千人救护培训工作,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41.大力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武术之乡”优势和引领作用,创新开展百姓健身活动,让更多市民参与其中。

  42.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主题,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办好第十一届社区文化艺术节。

  43.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全力打造5个青少年读书沙龙试点;全力打造幸福乡文化站,争创省级典型;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证区文化馆和图书馆免费开放。

  44.抓好群众文体队伍建设,加强群众文艺骨干和体育骨干的选配,聘请专业人员对400名体育辅导员、体育专干及文艺骨干进行培训,带动更多群众参与文体活动。

  45.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禁燃专项整治,确保春节期间安全;开展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的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确保不发生有影响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开展特种行业持证上岗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杜绝无证上岗现象的发生。

  46. 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扎实开展省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续建活动,推进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

  47. 依法加强对价格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维护经济环境健康发展。

  48.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的灵活便捷的资源优势,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减少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成本和负担,提高案件办结效率,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了事。在区人民法院成立由老法官、律师、人民调解业务骨干的机关领域专家组成的专业性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登记立案、立案调解、司法确认等程序的对接体制。

  49.在原有“南关民生”微信公众平台的基础上,整合现有功能,研发“智慧民生微信系统”,通过运用“互联网+民生”的大数据技术,实现惠民政策实时了解、居民办事流程实时查询,畅通政府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服务渠道。

  50.继续推进政务服务综合改革工作。细化事项办理流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各级大厅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51. 开展南关区第二届公益创投活动,扩大政府购买服务领域和范围,增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服务能力,为辖区内各类困难群体提供更加多元化、专业化的公益服务。

  52. 打造南关区社会工作创新园,为社会组织免费提供办公和公益活动场所,提升全区社会工作服务水平,促进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提高志愿者、社工、社会组织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