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硕果满枝

26.01.2016  22:12

记者 刘怀 宋育欣

十二五”是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五年。循着改革的方向,我省全力构建百姓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为群众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序推进,高新医疗技术不断突破……吉林省卫生事业硕果满枝、成就辉煌。

健全医疗服务体系 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需求

64岁的邵桂兰是长春二道区英俊镇和平村的一位普通农民。近几年,她每年都会到乡镇卫生院做一次免费体检,“不花钱就能享受到体检,在以前做梦都不敢想!

这几年,还有很多让邵桂兰“不敢想的事”——针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我省连续出台系列政策,而指向只有一个,就是让农民不用走远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十二五”期间,我省不断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重点强化村卫生室网底功能,除了为全省9145个行政村卫生室配备基本的诊疗设备和设施外,还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启动为期3年的全省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共建成813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组织二级医院864人对口支援288家国家级贫困乡镇卫生院并建立长期对口支援机制;组织实施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国家培训项目,开展6万余人次的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快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组织完成1900人次的急诊急救人员技能培训。

与此同时,我省卫生事业围绕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大做文章,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和运行体制: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加强医疗服务监管,提高医疗质量;依托我省中医药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构筑公共卫生防线 做好百姓健康“守门人

公共卫生是全民健康的重要防线。为了扭转百姓重医轻防的旧观念,引导人们对身心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十二五”期间,我省精心谋划,周密部署,踏实推进,一系列构筑公共卫生防线的“组合拳”正日益发挥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10类基本公共卫生免费服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30元;

——全省城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64.96%,农村达67%;

——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分别达到135.1万人、46.5万人,登记录入重性精神病人7.2万例。

这份数据不断攀升的成绩单的取得,离不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六大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为全省790家乡镇卫生院配备急救车辆和车载急救设备,筹备省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和省急危重症抢救中心建设;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目前省级卫生应急指挥中心项目建设顺利完成;加强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实施了省级疾控机构食品检测和艾滋病检测能力建设项目,在9个县开展了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规范开展传染病监测及网络直报;加强大病救治体系建设,出台了《大病救治体系实施方案》;争取国家资金9100万元,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完善省级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使用系统建设,建立了省级“五统一”的基本药物采购供应网络。

多措并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序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免费增补叶酸、免费婚检、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的目标人群覆盖率分别达到80%以上、90%左右、38%和70%左右;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实施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四年促进计划;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成农村3万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和1349处新建水井的安全检测工作。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全面释放医保政策“红利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干……”这一句句俗语曾是百姓对因病返贫的形象描述。如今,这种描述在我省渐渐成为历史。“十二五”期间,我省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全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减轻个人医疗药品费用负担,逐步缓解了“看病贵”问题。

一年前,58岁的农民张殿凤在农安县人民医院做过一次膝关节置换手术,“住院前我打听过,这个手术费用得四五万元,没想到新农合报销后,自己只花了5000元。

像张殿凤一样,感慨于医保政策惠民、利民的比比皆是。“十二五”期间,我省新农合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民参合率一直稳定在99%以上,筹资标准从2011年的230元提高至2015年的480元,统筹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在75%以上,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不低于60%。

为了让医保政策最大限度地释放“红利”,“十二五”期间,我省在不断深化的医改中,努力推行医疗、医保、医药三者联动,不仅让广大患者受益,各级医疗机构也受益匪浅。

深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医疗机构和患者获得双赢。我省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1年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成为全国11个率先实现全覆盖的省份之一。

农安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竞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医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药价平均降了20%,“患者使用药品的费用降低了30%左右。”百姓受益,医院也没吃亏,医院取消15%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1/3由各级政府增加财政投入补偿。仅此一项,2014年我省财政增加投入近1亿元。另外的2/3,通过上调医疗服务价格来弥补,而这些调整的服务费用已被纳入医保基金和新农合基金之中按照现行政策支付。

十二五”期间,我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为重头戏,并取得显著成效。

夯实发展基础 技术科研走向高精尖

五年风雨兼程,我省医疗卫生事业舍得投入、敢于创新,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在临床新技术的应用、打造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医疗科研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各大医疗机构舍得投入、超前投入,引进一系列在国际国内都处于领先水平的大型仪器设备,为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坚实保障。吉大一院先后投资近6亿元购买各类先进大型仪器170台/套,中日联谊医院先后引进国际先进的3.0T智能磁共振成像仪、宝石能谱C等一系列大型仪器设备……一个个高精尖设备的引进,为医疗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更好服务百姓提供了必要保障。

在临床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上,全省医疗机构更是勇于创新、敢于投入。

吉大一院器官移植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2014年,肾脏、肺脏、肝脏部位移植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五位、第六位和第十位。吉大一院还开展了国际上先进的利用血清学初筛结合内镜诊治发现早期胃癌的筛查项目,大大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中日联谊医院甲状腺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液基细胞学检查等新技术……一项项先进临床技术的应用不仅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更是我省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的最好佐证。

十二五”期间,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在学科建设和医疗科学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在近日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牵头研制的“2014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吉大一院光荣上榜。此外,在“2014年度中国最佳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东北区篇)”上,吉大一院传染科、血液科荣登东北三省之首。

卫生即民生,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走过5年,“卫生答卷”让我们看到我省医疗卫生的切实改善,体味到党和政府对群众利益的深情牵挂。下一个5年,我们必将描绘出更加精彩的“卫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