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 缔造“中国制造”的传奇

03.07.2015  11:57

6月26日,一列崭新的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从中国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长客)列调厂房中缓缓驶出。历经两年700多个日夜的精心雕琢,她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凝结着长客人的智慧与汗水,带着长客人祝福与希望,驶向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接受各系统型式试验。

项目研发团队的成员悉数到场,还有些人已经背上行囊,伴随她一同赴京。

与以往繁忙的工作状态不同,这一刻,大家沉默不语,只为掩盖那一颗颗波澜翻涌、五味杂陈的心,亦或是眼里滚烫的泪……往事历历在目,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坎坷,付出与收获,全都化作一股股暖流,汇入心田,激动着那个为中国高铁事业而矢志奋斗的梦想!

十年时间,中国高铁由“追赶者”变为“领跑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成为一张流光溢彩的“国家名片”。作为打造“国家名片”的大国工匠,长客的动车组研发团队始终践行着严细精实、勇于担当、创新进取、团结奋斗的企业价值理念,他们孜孜以求,不畏艰辛,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工作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打造国之重器,为国“撑台”,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缔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的传奇!

联合舰队”集最先进技术,打造国之重器

2013年6月,北京的街头花红草绿,开满醉人的芬芳。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就在这个满眼生机的季节火热地拉开了序幕。

长客副总工程师、项目经理李军赴京参加了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铁总)科技管理部、运输局组织召开的“动车组前瞻性技术及方案研究”课题启动会暨中国标准动车组技术推进会——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正式启动。

这是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

对于长客而言,这款动车组不仅是企业成功开启国外高铁市场的一把“金钥匙”,也是长客人挺起民族工业脊梁,为祖国和人民而奋斗的责任与担当。从2004年引进动车组技术至今,长客人十年磨一剑,每一步探索、每一点积累似乎都是为了这个项目而做的准备。

按照铁总要求,中国标准动车组要综合国内各型动车组的优点,兼具舒适、安全、自主化、简统化等特点,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实现动车组在服务功能、运用维护上的统一。

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意味着长客和四方分别研制的两列标准动车组要实现互联互通,重联运行,并完成牵引、高压、转向架、空调、网络、旅客信息系统等11个系统96项关键部件的统型——这是国内两大主机厂组建“联合舰队”的初次体验。

技术原理、产品平台、设计理念完全不同的两个主机厂,要往一个方向做方案,互相考虑对方条件,反复研究、论证,达成一致意见。方案确定后,因为融合了对方的技术条件,还要对自身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工艺、制造也涉及大量的创新工作。工作量至少相当于其他项目的3倍!

列车的网络控制系统相当于人的大脑和神经,也是实现两列车互联互通的关键所在,97%的车辆交换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递。

网络控制系统负责人康成伟说:“每星期都会去北京开一次会,每次两到三天,每天一般是早8点到晚8点。长客产品的设计理念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保护,冗余设计充分,但是比较复杂,与四方厂的差异较大。3000多项信息接口,我们需要一一确认什么时候传递信息、怎么用、什么时候反馈等等,涉及到很多时序问题。差一点儿都不行!

零部件统型工作更是盘根错节,举步维艰。

统型,意味着长客与四方两家产品的统型零件能够实现互换,主要是解决在线运营车辆平台多、型号杂、维护维修不便的问题。但是,看似简单的零部件统型工作,却耗费了近1年的时间。

项目技术主管邓海解释说,“每个零部件的结构都影响到一个关键系统的设计方案。零部件的外形结构、安装方式、材质不同,设计理念和方案都会不同。

比如外部显示器的安装结构变动了,车辆的墙板、行李架等结构都需要变化。各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很多小的细节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电气主管丁勇说。

列车转向架上的一个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的设置,最初谈统型,主要考虑电气接口、机械接口、线缆长度要统一。但是在具体讨论的过程中,这个问题还牵涉到了两个主机厂在车辆横向加速度检测方面的理念不同,安装的位置、检测的数据和判定标准都不同。”谈到统型工作的艰难,丁勇至今深感纠结,“有时两个厂家各执己见,都认为自己有道理,为了一个传感器的设置问题,我们至少开了4次研讨会,才最终确定了设计方案。

这只是统型工作的冰山一角。

在铁科院项目总体协调组下,9个系统成立了专业组,平均每个专业组每周都要开一次推进会。一年内,铁科院项目协调组先后组织召开70多次会议。每一次都是对高铁认知的梳理和升华,撞击着心灵,开阔着视野,也更坚定着铁路人的信念!

这也是研发团队最忙的一段日子。研发团队里每周都有20多人去北京,有开大会的,有开小会的,邓海是各组工作的牵头人,他会把所有人的工作都布置好,协调好,凡事都要想在前面。“好几次,都是半夜11点多到家,结果第二天11点多又要出差。”年轻的妻子上班、照顾孩子、做家务“一肩挑”。但妻子对他的工作十分理解,她知道高铁对国家意味着什么,为此常常鼓励他:“好好干,别累着!

2014年9月1日,是每一名研发团队成员都铭记在心的日子。

这一天,铁总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中国标准动车组设计方案评审会。原铁道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以及来自铁科院、北京交大、西南交大、中南大学、同济大学、铁路局等业内最权威的51名专家组成评审组,听取了长客和四方关于时速350公里标准动车组总体设计、互联互通、车体、转向架、电气网络、制动等系统的设计方案汇报。

不负苦功,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评审,标准动车组正式进入详细设计和产品试制阶段。长客总经理安忠义在全体中干例会上,通报了评审结果。长客人知道,这是天字号工程,是国家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是铁路总公司的运用需要,也是验证我们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走出国门的需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201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公司视察指导工作,鼓励长客职工,“你们已经成为中国装备的名片、代言人,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要组成联合舰队,不仅在国内为我们国家提供铁路装备,还要走出去,走向世界。希望你们把责任担在肩上,把中国制造的名片擦亮!

总理的嘱托,是几代长客人孜孜以求的夙愿,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激励着动车组研发团队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创新始于责任与担当,用最满意的答卷,圆高铁之梦

因为在互联互通和部件统型工作上耗费了很大精力,产品的详细设计周期被压缩了三分之一。

研发团队只能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保证如期完成任务。“晚上8点下班,算是最早的,节假日都会正常上班。这不是公司的规定,而是团队的一种默契,也是长客人的一种担当!”项目技术经理沙淼掷地有声。

在确定车辆轮廓的过程中,大家有一个共识:轮廓要大断面,客室空间要宽敞,给乘客最舒适的乘车体验!

在这个共识下,标准化动车组车体的宽度达到了3360毫米,高度为4050毫米,单车长度为25米,三个指标都很严苛。

车宽敞了,稳定性却成了问题。众所周知,车辆体型越大,侧向力就越大,特别是在大风情况下。铁总要求,风速低于每秒15米时,要保持车辆正常运行。

为此,邓海和研发团队对动车组做了大量优化设计:车顶采取平顺化设计,空调都是封闭的,受电弓安装、高压设备都做了特殊处理;两车连接处采用全包外风挡;底部结构采用了导流设计等等。还依据特殊环境,增加了防雾霾设计。

为了节省时间,设计师们常常扛着架子亲自跑到工厂去修改、加工。制作试件的工厂也给长客开辟了“绿色通道”:确保一天24小时都有工艺和制造人员在车间配合工作。

设计周期虽然很紧,但邓海坚定地说:“只要有不可心的地方,就必须马上调整,不留遗憾!

在车头的选择上,长客一共做了45个方案!基础研发部门从气动阻力、升力、侧风稳定性、隧道压力波等空气动力学性能以及工艺性角度出发,通过仿真分析,从中优选出4个头型进行风洞试验、动模型试验,最终选定了现在的头型。“车头的造型设计,饱含强烈的动势,也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从京剧、龙图腾等造物的微妙关系中,把握设计元素,给人流动、快速之感!”高颜值的车头设计,让长客人颇感自豪。

转向架是车辆的走行部件,也是关乎行车安全的核心技术。96项统型零部件中,转向架方面的占了23项。“丝毫不得马虎啊!仅侧梁上的扭杆和减震器安装座的设计图纸,我们就画了20多个版本。”转向架设计主管范军严肃地说。但是,全新设计的内容越多,比选的方案也就越多,工作量翻倍增长。只好“设计、生产、修改、完善,几项工作同时交错进行。”这让范军饱受“煎熬”。

15年春节前,长客终于做完了4台转向架,送到了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试验室——国内唯一能做转向架滚振试验的地方。最终,转向架在滚振试验台上的试验速度达到了时速600公里,试验结果与设计方案完全吻合。

2015年4月末,长客做完了整列车的转向架,并在公司新厂区环线上进行了试跑。项目经理李军、执行项目经理鲍玉军带队上车,成为标准动车组的第一批“乘客”。一路上,他们仔细体会着车辆的平稳性、舒适性,记录着详细的运行数据……邓海笑着说:“车辆状态良好,比较健康,而且长得不错!”在他们眼里,这列车就像一个孩子,看到她在线上轻松的奔跑,一张张疲惫的脸上难掩兴奋的笑容。

5月1日,国际劳动节,研发团队“破天荒”地休了一天假。邓海人在家里,心里却放不下工作上的事儿。一个电话打出去,显示已接通,却听不到对方的声音,性急的他反复大声询问对方为什么不说话,后来换另一侧的耳朵一听才发现,那只耳朵聋了!

医院诊断为神经性耳聋。妻子上火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来,邓海却没把此事放在心里——这与他出差两年,子不认父的心酸相比,算不得什么。耳朵不好使,但是眼睛还能用。住院半个月,他一点没闲着,每天通过微信沟通工作。

老邓”的事儿,很快在团队中传开了,大家心疼他的同时,也对他更加敬重,“加班加点不算啥苦,早都习惯了,和老邓相比,我们付出的都还不够。

严细精实 ,用“长客标准”诠释“高铁精神

长客人对标准动车组的追求趋近完美。这不仅是一种标准,一种态度,更是企业六十年薪火相传的精神财富,是对“高铁精神”的生动诠释。

转向架的构架采用新型导流结构,构架焊接必须同时满足EN(欧洲标准)、UAC(国际铁路联盟标准)、DVS1612(德国标准)三个轨道车辆焊接标准,这在长客研制的近百款转向架中,尚属首例,标准之高堪称国内第一!“因为是全新设计,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要求,把工作做全面,确保产品具有足够的安全可靠性”。范军解释道。

在车头涂装过程中,车头造型有两条棱线,第一次涂装完毕后,棱线交接处出现了不到5毫米偏差,研发团队决定重新返工,打磨、涂腻子、喷漆,直到达到理想状态。

2015年3月,公司董事长王润在对车辆进行视察时,提出了料件质量、色彩搭配和装配的工艺性方面的问题。

为此,研发团队决定对整车的客室内装进行整改。4月19日,设计部门下发了整改方案,除了地板、行李架以外,其余的地方全部拆掉重做!

从重新画图、下通知、制作料件到料件安装,内装开发室的设计师如履薄冰,一步都不敢放松。“我们要求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重新生产一批料件,同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设计师轮班到供应商现场盯料件,有问题现场解决。” 内装开发室、项目设计主管之一马凯说。

5月14日,车辆开始进入调试工序。由于列车的网络控制系统、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等都是全新设计的,因此需要大量时间进行调试。期间,车辆还要返回组装工序进行内装整改。“各系统人员每天倒班作业,调试工作24小时不停工。”康成伟说。

在进行升弓、合主断路器试验期间,空调系统还不能正常作业,车内温度有30几度,为抢进度,4、5个人挤在狭小的司机室里工作,汗流浃背。

午餐是大家最宝贵的休息时间。“我们喜欢坐在环线路边吃盒饭,既能保持车内卫生,又比较凉爽。但是不敢多喝水。”去年刚刚毕业的电气团队设计师延娓娓腼腆的笑了,“因为上车调试时,半天都不能上一次厕所。

半夜回家,道路两旁没有路灯,车辆也非常稀少,周围黑漆漆一片,紧盯着车灯射出的两道白光,让人头皮一阵阵发麻。”尽管心存恐惧,但是面对工作,延娓娓还是选择做一名“女汉子”,勇敢地挑起重任。她坚信师傅康成伟的那句话:只有懂得负责的人,才能干出一番事业!

工作虽然辛苦,但很有乐趣,也有成就感。当看到车,按照我们设计的要求,完成了相关动作,那一刻,感觉非常幸福。每走一小步,都是我们前进迈出一大步的动力!”康成伟说。

6月1日,8辆车全部回到总组场地,内装加改工作正式拉开大幕。

按照铁总要求,6月26日车辆必须出厂。工期紧张得捉襟见肘,项目团队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大家通力合作,不管是项目的事、还是生产的事,只要想到了,能做的,都不会袖手旁观,从来没有推诿扯皮的现象。”鲍玉军说,“为了这个项目,大家真是拼了!

为了保证装配质量,公司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总经理殷跃谦亲自抓项目,把一天当两天干!采用包保制,每项工作都安排两位中层领导干部进行监督。而设计团队的沙淼、邓海、张国芹、王希刚、高登科、马凯、王成强、刘涛、王超等人,则天天跟在现场进行技术支持与指导。设计团队跟着工人一起排班,24小时不停工!

车辆侧墙安装型材的缝隙越小,就越美观。以往的产品一般会有2毫米的缝隙,但标准动车组的缝隙却已减小到零。这对设计、料件生产精度、安装制造来说,都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设计、工艺、生产团队尝试了很多方法,打胶、添加挡条,都不理想,最后研制了一个橡胶型材,进行试装,终于达到了满意效果。

每天晚上,车间里的自动售水机都会销售一空。困了就坐在地上打个盹,饿了就嚼几口面包和香肠。

对于马凯来说,“基本上每天把一块满电的电话电池打完,还要把一个充电宝的电量耗完,一天的工作也就结束了。

直到6月15日,历时半个月的时间,内装加改工作基本完成。

6月16日,王润董事长上车检查加改工作情况,终于面露微笑,“挺好,干得不错!

6月17日,公司党委书记陈孝敏和总工程师梁志超登车检查工作,对团队的努力给予了肯定。

马凯欣慰地说:“我们自己也觉得努力没有白费,确实在质量、美工效果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和提升。

加改后的车辆,座椅色彩搭配更有特色、时尚活泼,每个座椅都配有插座,车内照明就有几十种模式,亮度从高到低,光线从暖到冷,每个旅客都能使用阅读灯,亮度和色温都可以手动或自动调节,人性化设计更加突出。

2015年3月9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铁道部部长傅志寰专程来公司考察新型标准动车组的进展情况。

听取完汇报,傅志寰拿起一张照片,上面是原国家总理李鹏登上长客研制的国内最早的一款电动车组——KDZ1交流电动车组时的场景,他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的原有技术好、基础好,发展要一步步来,不遇到坎坷,不解决困难,就成长不起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两天在长客的参观考察,我看到长客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设计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在枝头挂果,我感到十分欣慰和振奋。

6月26日,分别的日子如期而至。整备一新的标准动车组,被送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进行160公里以下的动车组各系统型式试验;两个月后,她将奔赴大西客运专线,完成160公里到385公里的各系统整车型式试验,以及60万公里的运营考核试验。

邓海自信地说:“尽管她现在可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她一定会成为在线运营车辆中,最好的一款动车组!

以路兴国,长客人不懈地追逐着心中的“高铁梦”,一步步艰辛而执著的跋涉,用严细精实、创新进取、勇于担当、忠诚奉献的精神,诠释着对梦的渴望、对梦的期待、对梦的深情……

梦想总要变为现实,它将激发着长客人,一路披荆斩棘,开拓奋进,创造更多“中国制造”的传奇!(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