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全力助推教育均衡发展 各县(市)区教育各具特色

27.10.2015  12:50

  各县(市)区教育各具特色 吉林市全力助推教育均衡发展

  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结果出炉,我市9个县(市)区都过关。这是全省唯一所辖县全部通过验收的地区,在全国仅有三个地区实现了整建制一次性通过国家认定。教育部教育督导办公室认为,我市的工作举措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昌邑区教育促均衡

  公平惠人生

  昌邑区科学制定了“保均衡、强质量、重内涵、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昌邑区投入5724万元,全面改造农村及薄弱中小学校园校舍环境和设施,投入1700万元,不断实现现代教育装备的达标式配备。通过“干训、师培”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公开招聘新教师182人。

  昌邑区重视硬件建设更注重内涵式发展,通过“精细管理+特色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依托特色学校建设,实现办学模式与特色项目发展双突破。生态化绿色教育、生命教育、阳光教育、幸福教育、书香教育、闪光教育等办学理念在中小学校扎根实践,硕果累累;绿荫文化、蒲公英文化、小公民教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文化建设取得突破;足球,武术,曲棍球,射箭,美术教育等文体项目崭露头角,“一校一品,百校百貌”发展格局初具规模,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

  昌邑区把特殊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作为衡量全区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大力实施“特殊家庭子女关爱工程”,实行“全纳”政策,保障全区各类少年儿童均能享受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三年来,全区通过各项帮扶措施,帮助特殊家庭子女8986名,总资助金额123.3万元。

  丰满区“六大建设工程

  扮靓教育

  三年来,丰满区委、区政府建立和完善了“以区为主、城乡一体,区域统筹”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管理体系。

  丰满区全面实施“六大建设工程”,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锦上添花。“标准化建设工程”,均衡学校办学条件。累计投入资金16948.2万元用于校舍建设、改造和铺设塑胶操场。投资5176.07万元新建一所九年制学校。“人才建设工程”,推动教师资源均衡。累计补充教师123人,交流教师70人次,交流正、副职校长65人次。区政府每年投入81万元,为农村学校教师配备免费通勤车。“教育安全工程”,保障师生出入平安。累计投入531万元用于安全设施建设及安保人员配备;累计投入880余万元解决学生乘车安全问题。法制、安全教育常态化,安全演练制度化,先进的校园安全管理经验在全省推广。“质量提升工程”,驱动教育质量均衡。先后承办“吉林好人走进校园”,“课堂教学效率深化年”等活动,有效促进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规范化办学工程”,促进办学水平均衡。丰满区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实行免费、免试、就近按学区入学,阳光分班,确保校际间生源均衡。“关爱资助工程”,实现教育机会均衡。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加的特殊群体关爱体系。共帮扶留守儿童625名,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3389人。

  船营区“四化”战略

  促均衡发展

  船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发展教育作为全区最大的民生工作,并提出要用五年时间把船营教育打造成全省义务教育先进区,大力实施“四化”战略,即城乡教育一体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配备合理化、教育质量优质化。

  几年来,全区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师资水平、办学能力普遍增强,逐步缩小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异,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优质教育,有效推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最大限度实现了教育公平。

  目前,已经形成鲜明的区域特色,将“捆绑发展”打造成管理改革品牌;将“习惯教育”打造成素质教育品牌;将“双名三修”工程打造成队伍建设品牌;将“九免四补一基金”打造成民生保障品牌。几年来船营区教育工作先后荣获全国阳光体育工作先进区、全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五五”普法先进单位、省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省家庭教育先进单位、省校本科研先进集体、省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教育风险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市政府评为教育工作优秀县区。

  由于各学校坚持自主发展、公平施教,使得适龄儿童不分民族、家庭、社会背景,在哪一所学校都能学得好,从而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龙潭区“六大工程

  助推教育均衡发展

  龙潭区委、区政府以实现“均衡、优质、和谐、普惠”的区域教育特色为目标,明确提出“均衡与优质双轨并进”的战略决策,以全面实施“六大工程”为主线,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龙潭区全面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素质教育深化工程、义务教育惠民工程、学校内涵发展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全区中小学校(包括村小)均达到省级办学标准,为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营造了良性发展的大环境,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就近入学,实现全区每个学生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为全面破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难点问题,龙潭区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总体工作思路,创建八个“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以城市带动农村,以优质带动薄弱,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同步发展。

  为解决区域内留守儿童、务工子女、特殊儿童“读好书”的热点问题,区政府通过扩大国家“两免一补”政策覆盖面,开展“促发展、惠民生”等系列活动,组织全区300多名干部包保困难学生;通过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立项为国家级科研课题等政策性措施,使区域内的中、小学生人人“有书读”,人人“读好书”, 区域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永吉县“五化”战略

  促普惠程度均衡

  从2007年开始,永吉县坚持统筹实施城乡一体化、校舍标准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办学特色化的“五化”战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促进普惠程度均衡。坚持城乡管理体制、入学机会和经费投入“三位一体”,实现了中心校和村小办学责任、管理制度、质量评价、教师配置、财务管理、校园建设的“六个统一”。二是实施校舍标准化战略,促进基础设施均衡。三年来,累计启动项目153个、投入资金1.21亿、新建和改扩建校舍23.58万平方米。三是实施装备现代化战略,促进资源配置均衡。全面完成中心校以上学校“六室一馆两系统”和村级小学“两室两角一库”建设。数字化覆盖所有学校。四是实施队伍专业化战略,促进师资力量均衡。形成队伍管理新机制,累计补充教师738人,交流校长34人次、教师248人。全面落实“国培计划”,实施“名师带培”工程。五是实施办学特色化战略,促进办学水平均衡。学校文化建设水准逐年提升,形成“一校一品”特色办学格局。

  近三年,永吉县相继高质量接受全国人大《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国务院推进均衡发展督查和教育部信息化建设检查。今年9月,高质量通过国检评估认定,并获得问卷和座谈调查满意度的“两个百分之百”。

  磐石市施“六优”妙计

  助推义务教育

  磐石市以“重心下移补短板、重点突破治顽疾、城乡共进缩差距、整体提升促均衡”为总体思路,实施了“六优”推进策略,助推义务教育持续发展。

  确保优先战略地位。磐石市着重确立和完善了优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地位和保障机制,做到了义务教育的事情优先考虑,困难优先解决,投入优先保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给足了动力。

  创造优越办学条件。磐石市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点放在为每一所学校提供优越的办学条件上。2010年以来,投资2亿多元,新建楼房校舍20万平方米;投资5000多万元,用于“四室标准化装备项目”和体音美器材配备。

  城区优化学校布局。近年来,建设了南、北两个教育园区,总投资3.5亿元,总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现已建成和投入使用。

  锻造优秀教师队伍。2010年以来,共补充教师814人,交流教师326人、校级领导53人,不断完善了教师队伍。

  打造优良教育质量。磐石市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推进大学区建设,促进了校际间的质量均衡。

  落实优惠帮扶政策。磐石市构建了多方参与的公共服务、资助、关爱体系,保障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少儿、贫困学生享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

  蛟河市“三化”建设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

  近年来,蛟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突出“城乡统筹、服务均等、力促公平、提升质量、社会满意”的总体思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保障硬件建设标准化。三年来,累计投入校舍及附属设施建设资金13642万元,新建维修中小学校舍21所,铺设学校塑胶场地6个,购置实验仪器等教学器材55.4万件,教育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了省规定标准。同时采取社会化运作方式,投资280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600多平方米的实验小学分校,有效解决了城区小学大班额问题。

  注重人才队伍培养,确保教师队伍建设最优化。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近3万人次。累计交流教师168名,补充教师517人。为使村小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在评先选优、职称评定上重点向一线倾斜,2012年至今,共为689名教师晋升了职称。

  加大装备使用效能,确保学生活动参与全员化。蛟河市教育局大力开展了“让图书走进班级”、“让体育器材走进操场”活动,学生随处都能看到自己喜欢的图书,学生课间随时都能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

  桦甸市“五个统筹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桦甸市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纳入民生工程,以“让每一名学生享有平等的优质教育”为理念,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办好公众满意教育”为目标,以“统筹五个建设,确保五个均衡”为实施载体,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即:统筹保障机制建设,确保校际发展均衡;统筹入学公平建设,确保学生起点均衡;统筹设施设备建设,确保办学条件均衡;统筹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师资素质均衡;统筹管理体系建设,确保教育质量均衡。

  2015年实现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配备合理化、教育质量优质化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总体目标。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全市均衡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区域主题教育特色得到了国家督导组的一致赞誉。近年来,先后获得“吉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十三五”期间,桦甸市将继续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进一步推动区域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优质发展。

  舒兰市多措并举

  迎国检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舒兰市以狠抓学校标准化建设,通过实施“一个标准、两路推进、三项建设”策略,使全市150所中小学(包括97所村小)全部达到了迎检标准,顺利通过了国家评估验收。

  “一个标准”是要求各学校依据《吉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督导评估项目与标准》,按照“迎国检”工作现场会示范校模式自检。对于督导检查不能达到90分的学校,限期整改。否则,教育局工作组进驻不达标学校督促整改。

  “两路推进”是专门召开了“迎国检”整改提高工作会,明确机关、直属单位和各学校的目标任务,并以局机关业务科室为单位成立7个推进组,对学校迎检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指导;抽调各科室精干力量组建5个督查组,深入学校督促检查。

  “三项建设”,一是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市教育局、财政局争取专项资金622万元,为义务教育学校购买实验室仪器、音体美卫和安保器材。各学校自筹资金100余万元自采仪器设备,确保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100%达标。二是加强校园环境创建。全市各学校投入资金达500余万元,粉刷墙壁,打造全新的校园文化环境;三是加强档案材料建设。各学校在迎检材料上,增加了照片、数据统计表和情况综述,做到材料规范化管理。

  (江城日报通讯员/林淑华 松花江网编辑/杨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