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26.11.2014  15:07

  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总书记在论述中专门对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

   一、宣传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为本。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宣传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一项基础工程,极其重要。

  从本质特征来看,生态文明建设是多元属性的综合体,宣传教育是应有之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既要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又要保护自然、改善生态;既包括统筹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又包括增强和提升人们的生态思想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所不同的是,生态文明是集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属性在内的综合体,既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主观世界,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人的思维价值影响更加显著,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生态文明水平成为国民素质、社会风尚、民族精神的重要衡量。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也是必然内容。

  从发展进程来看,宣传教育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引领,始终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伴相随。生态文明建设是建立在对工业文明正确认识和深刻反思基础之上进行的新的伟大实践。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类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浪潮,核心内容就是反思工业文明和保护生态环境,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高度。《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三本书”和人类环境大会、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三个会议”及成果文件,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目前,全球范围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广泛持续开展,热度不减。上世纪末至今,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深入开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理论和实践突破的重要法宝。从某种程度上讲,宣传教育在催生和呼唤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出台和实施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历史和实践启示我们,宣传教育开启了生态文明的今天,也将开启生态文明的明天,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从现实情况来看,加强宣传教育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必须抓紧抓好。一方面,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比,全社会生态意识和生态修养仍有很大差距和不足,这成为影响和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短板和薄弱环节。必须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树立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理念,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等等,使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一个新高度、新境界,既内化于心、又外化于行,转化为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共识和切实行动,既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又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另一方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教育启蒙之后,目前已培育了丰富的文化土壤和良好的社会条件,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正合其势,正当其时。同时,全社会对接受高质量、多样化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需求更加旺盛,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教育产品和文化服务,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愿望的现实要求。

   二、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目标任务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形态。正确认识和科学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每个人都是生态文明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都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一分子。任何人都不能置身其外,只享用成果而不为之努力,甚至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阻碍者、破坏者。只有全社会和每个人都真正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思想共识、行为规范和道德风尚,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蓝图才会如期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这不仅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出了根本任务,也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指明了目标方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精神,扎实有效地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应当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一)树立生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是指导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钥匙、总开关。建设生态文明,首要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有效手段,让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系统领会“生态决定人类文明兴衰、生态就是生产力、生态就是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统筹治理”等一系列科学论断蕴含的丰富思想、深刻内涵、精神实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二)提升生态意识。生态意识是指对生态问题关注、认识、理解和参与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态文明水平的最基本标尺。如果把生态文明建设比作大厦,那么提升全民生态意识就是为这座大厦筑牢地基。要提升生态国情意识,让每个人都全面了解自然生态脆弱、生态破坏严重、生态产品短缺、生态差距较大、生态灾害频发、生态压力剧增的基本生态国情。要提升生态安全意识,大力宣传生态安全对维护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意义,宣传我国面临的生态安全形势,增强人们维护生态安全、应对生态危机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要提升生态红线意识,对生态红线的核心内容、基本要求等都清楚掌握,将生态红线视为生命线、高压线、安全线,坚决守住、不能逾越。

  (三)普及生态知识。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自然性、规律性、科学性,需要苦干实干,更需要巧干。只有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学习掌握一定基础的生态知识,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沿着科学轨道进行。要大力宣传普及森林、湿地、荒漠、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常识、功能作用、演替规律和相互关系,大力宣传普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本质内涵、主攻方向和属性特点,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正确认识自然的基础上,自觉地尊重自然,科学地保护自然。

  (四)繁荣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主流文化、大众文化、时尚文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要加强生态文化平台载体和示范基地建设,在全社会广育生态文化传播的种子和大树。要实施生态文化精品工程,生产出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生态文化作品,用精品佳作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要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事业和生态文化产业,既为全社会提供丰富优质的生态文化公共服务,又同时满足不同群体对生态文化产品的特殊需求,不断提升生态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五)弘扬生态道德。生态道德具有特殊的感召力、约束力和影响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无形力量。要坚持人与自然共荣共生的价值取向,让全社会和每个人都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命运共同体,自然是人类的衣食之母,人类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要推崇感恩自然回报自然的德行善举,每个人都应通过自身努力,为保护和修复自然、让自然休养生息、恢复生机功能作出积极贡献,在实现人的福祉同时,也要兼顾自然的福祉。要践行维护人际平等和代际公平的责任义务,既要让当代人平等享有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恩惠,也要为子孙后代营造和留下更多的绿水青山。

  (六)倡导生态行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最现实和最直接成果,就是使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更加生态化、文明化、理性化,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要通过宣传教育,讲清楚什么是正与反、好与坏、先进与落后、合理与过度,正确引导全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最大程度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环境破坏和生态损害;鼓励和倡导广大公民践行绿色生活、绿色消费,自觉摒弃穷奢极欲、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形成保护生态、节约资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和野蛮利用。

   三、开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新局面

  加强宣传教育,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应先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饱含着对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殷切期望,赋予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全面做好宣传教育各项工作,努力开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新局面。

  (一)构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新格局。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既有公益属性,是重要的公益事业,也有社会属性,是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社会事业。这就决定了,开展好宣传教育,必须建立由政府部门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切实承担起主要职责、核心任务,做好内容设计、规划制定和导向把握,大力提供公共产品和基本服务。另一方面,社会力量要积极参与其中,准确把握职责,发挥自身优势,丰富宣传教育的“多样性”,提高社会化和特色化水平。

  (二)建立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新机制。宣传教育开展得好不好,成效大不大,关键靠制度、靠机制。要建立灵活的政策扶持机制,为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主体创造公平、同等、宽松的政策环境,使其真心干宣教、安心干宣教、舒心干宣教。要建立合理的投入保障机制,设立专项资金,确保基础研究、基础设施、骨干工程、重大项目等方面的经费需要,鼓励社会民间资本投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发展宣传教育产业。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组建各级专家库、智囊团,在各领域培育一批精英人才和领军人物,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基层、投身校园、投身社区。

  (三)形成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新常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到了全面加强、深入推进的新常态,宣传教育也要紧跟形势,与之相顺应,进入到全面加强、深入推进的新常态。要实现经常化,通过精心规划实施,保持浓厚持久的宣传教育声势。要实现现代化,通过大胆探索创新,采取更加丰富有效的宣传教育手段。要实现多元化,通过修改完善内容,建立科学完备的宣传教育体系。要实现全民化,通过延伸拓展触角,形成面向全社会、每个人的宣传教育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