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税机关“五德”建设的认识

24.03.2015  19:01

  一、对“五德”的理解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准则,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指出,社会公德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列宁也认为,社会公德是“起码的公共生活的准则”。相对于其他道德,社会公德具有基础性、普遍性、群众性、公平性、公认性以及继承性的特点,是维系人们所希望的正常的秩序和稳定的社会环境的重要保证。社会公德是全社会精神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志,具有相当广泛的调节作用。它维系着人们之间的正常交往和友好相处,使社会生活环境安定有序,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我们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必须从社会公德的教育抓起。
  政治品德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的前提。包括政治素养、理论修养、大局意识、坚持原则等方面。坚定政治立场,要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这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始终做到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始终做到旗帜十分鲜明、立场十分坚定、行动十分坚决。判断一个干部政治立场是否坚定,不仅要看关键工作和关键时刻的表现,还要看在突发性重大政治事件中的政治态度和表现,又要看其对待政治问题的一贯态度,综合看其政治立场正确与坚定的程度。对于领导干部,不仅要看是否能够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到不做,还要看是否能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敢于站出来说话、敢于作斗争。对党忠诚,要忠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的利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
  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的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联系。职业道德在职业领域的作用是一般道德或公德、家庭道德等无法替代的。一方面,就行业内部关系而言,人与人的关系起支配作用的是利益关系,通过职业道德将统一到为了正当利益而和谐劳动的同一目标下,其内部的关系就能够不断和谐融洽,就会形成各部门之间互相配合、彼此兼顾、顾全大局、避免纠纷、减少矛盾;同事之间团结互助、礼貌相待、和睦共处、增进感情,既积极竞争又互相协作;上下级之间相互沟通、理解、尊重,形成健康的、人人努力向上的、文明礼让的和谐局面。另一方面,就行业外部关系而言,包括行业与服务对象和职工家庭的关系。在行业与服务对象关系上,如果从业者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优质的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就能达到与社会成员关系的和谐。同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也会在处理家庭成员的关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例如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宽和忍让、热情待人等优良品质,为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创造了良好条件。
  家庭美德是公民个体道德化的摇篮。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人的社会化创造最基本的条件。我们每个人都出生在一定的家庭,并要在家庭中长大成人。家庭是引导个人走上社会的桥梁,担负着个人与社会中介的作用。正是在家庭内部,道德培养训练着人的社会化进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关系要能够得到正常的维护和巩固,除了特殊的情感之外,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觉悟,有着重要的作用。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从婚姻家庭的许多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都可以证明,道德因素,特别是夫妻双方的道德情操、道德品质、生活理想、价值目标,在漫长的家庭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家庭美德建设中,还要弘扬中国传统道德中“孝”的合理因素,对于完善家庭美德、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改善社会风气都有重要意义。当然,我们今天提倡的“孝”,不是提倡孝顺,而是提倡孝敬,即对父母既要赡养,又要对父母尊敬,这种赡养和尊敬,不是无原则的顺从,而是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加强孝敬父母教育,有利于形成爱国主义的思想,有利于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观念。中国有句古话,“求忠臣于孝子门”。即只有在孝敬父母的儿女们中间,才能找到忠于国家的人。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要孝敬父母了,就一定能够忠于国家。“孝”只是“忠”的基础,但是“孝”并不能自发地转化为“忠”,要在“孝”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忠”的教育。应该看到,家庭的稳定与和谐,是全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全社会弘扬家庭美德,就是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鼓励人们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在我国当今社会,家庭不但有着教育子女、延续后代的作用,很多家庭还担负着组织生产、经营企业或个体工商业的功能,因此,大力加强家庭美德教育,不但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维护家庭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使家庭成员更好地遵守社会主义的法律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促进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
  所谓个人品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人,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并适应一定社会利益关系客观要求的道德素质和指导自身行为选择的内心道德准则的总和。个体的道德活动是人类道德生活中最活跃、最生动、最有生命力的内容,它内在地包含着未来社会道德发展的趋势。正是这种趋势,使个体不仅能够接受、内化社会道德,而且“再生产”社会道德。个体道德活动,既是社会道德再现的承担者、实践者,又是社会道德更新的推动者、创造者。
任何一个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只有内化为个体道德的自我意识,从而形成个体的道德品质,才能发挥其道德的功能,以达到更好地按照这些原则和规范调整个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目的。当然,个体道德是受社会道德所决定,又能反作用于社会道德的。我们强调个体道德的重要,不是脱离社会道德而片面地去突出个体道德,而是在社会道德的前提下,强调社会道德如何向个体道德转化的问题。
  二、国税机关开展“五德”教育的意义
  德才兼备历来是评价干部素质能力的重要标准。古语讲:“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就是说,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发挥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发挥作用的效果。有德无才,政治上固然可靠,但难以担当重任;有才无德,本事上虽然过硬,终究要败坏党的事业。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国九十周年大会的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可见,在我们国税部门大力倡导“五德”教育,对推进国税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五德”教育方面,政治品德最为关键,一名党员干部如果没有良好的政治品德,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追求,就会思想混乱,政治迷惘,甚至是政治上的“墙头草”,一有风吹草动,便会随波逐流,没有了政治立场;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不会爱岗敬业,就不会干一行爱一行,更不会忠贞自己所从事的神圣职业,甚至会把所从事的职业可作是升官发财的“梯子”,往上爬便会成了职业追求,这样干部不仅干不好工作,还会贻害一方;一个党员干部,必须讲社会公德,否则就会自损形象;而对于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古语道:家和万事兴。现在,有些干部不珍惜自己的家庭,甚至是做出破坏家庭和谐的事情,既造成了夫妻、子女关系的不和谐,也造成了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为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五德”的涵义,完善自身,有益社会。
  (一)思想上要力求“深”。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能否使“五德”建设成为干部职工发自内心的共同意愿,不能靠硬性规定强压硬逼,只能靠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学习教育方式,组织干部进行全方位、多样化的学习,让干部职工广角度、深层次的领会“五德”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切实掌握五德教育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不断增强干部树立和践行“五德”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用“五德”建设来调整和完善单位、个人的未来发展目标,齐推为荣之事,同斥为辱之行,涵养整个单位的精神底蕴,努力把“五德”建设的共同意愿变成美好现实。
  (二)目标上要力求“高”。必须在“五德”教育的过程中,高标准要求,高目标定位。一要深怀爱民之心。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真正把群众满意当作税收工作的第一标准,想纳税人之所想,急纳税人之所急,多为纳税人办实事、送便利、解难题。二要恪尽为民之责。必须为人民群众掌好税收权,用好税收权,要引导干部围绕税收工作的决策部署,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工作业绩。三要善办利民之事。必须增强干部的廉洁意识和公仆意识,做到“干净”与“干事”。既要严以律己,杜绝一切腐败现象,做到洁身自好;又要敢想、敢干、敢试,做到善于谋事。要用足用活用好税收政策,最大限度的挖掘税源、扶持税源、发展税源,始终把群众是否满意、关系是否和谐、事业是否发展作为检验税收决策和工作的准则,作为衡量是非功过、荣辱成败的重要依据。
  (三)落实上要力求“效”。在“五德”教育的进程中,要追求“时效”与“长效”的有机统一,确保取得最佳效果。首先要力求时效。只要是符合“五德”建设要求的问题,干部有正当要求的要摆上日程即刻办,基层一线有实际困难的要创造条件积极办,职权范围内能办到的要尽职尽责主动办,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要寻找突破力争办,真正把“五德”教育的行动尽快落实。其次要力求长效。“五德”教育既要重视开局,更要重视过程,不能走过场、一阵风,搞形式主义;既要抓点,也要抓面,不能以点代面、以点掩面,敷衍了事。要在各部门、单位践行“五德”教育的日常行动中树典型,抓重点,以点促面,推动全局。特别是基层党组必须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把“五德”教育推向深入,进行到底。
  (四)方式上要力求“活”。讲究方式、讲求活力,更容易增强教育的效果。要充分依托广播、电视、互联网、局域网、内部刊物等多种媒介,积极采取座谈研讨、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图片展览、心得演讲等多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使“五德”教育深入人心。
  (五)作风上要力求“实”。“五德”教育能否在国税部门蔚然成风,能否在全系统得到广泛认同和实践,关键取决于各级党组及其成员能否身体力行,做出榜样。这就要求税务领导干部按照“五德”的要求,常思为政之律,常怀利民之举。开展工作要求真务实,谋划全局要踏踏实实,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绝不做劳民伤财的事;要广泛听取民意,认真集中民智,坚持民主决策,力戒“决策时拍脑袋、执行时拍胸脯、失误时拍屁股”现象,绝不做一意孤行的事;要切实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力戒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情代法,绝不做徇私枉法的事。只有将行使行政职权与“五德”教育切实结合起来,与高尚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执政境界和施政效果,带领和引导国税干部职工在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中走在前列,在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中走在前列,在惩邪恶、除腐败、扬正气中走在前列,为完成党和人民赋予国税部门的历史使命做出新的贡献。
  三、国税机关开展“五德”教育的措施
  把“五德”教育作为一个突出的主题摆出来,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基层国税部门大力倡导“五德”应该:
      (一)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在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虽然也融入了一些道德教育的范畴,但主题不够突出、内容不够系统,效果不甚理想。五德教育提出之后,我们适时调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依托局域网络,开辟了网络论坛,组织全体干部进行广泛的交流探讨,有效地延伸“五德”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密切了领导与干部的沟通、干部与干部的交流、机关与一线的互动,极大地增强干部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队伍的整体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有了质的飞跃,干部对“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心里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的内在统一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二)与教育培训工作相结合。要紧紧抓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这一切入点,利用现有资源设立培训基地,结合实际搞大教育、大培训。重点是推行“集中培训与强化考核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对目前的重点、热点、难点工作进行集中培训,下大力气培养干部的新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对基础性内容则不实行集中培训,而是通过采取全员轮考、抽考的方式,促使干部自学。在集中培训期间,注重引入“案例分析”教学法,对税收工作经典案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税收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更直观、更有效的提高干部职工的专业素质。
  (三)与税收征管工作相结合。如何将“五德”教育与税收征管这一国税部门的中心工作相结合,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重点。经过深入研究、民主决策,提出以“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为切入契机,按照合理定责、科学定标、精细定分、量化考核的原则,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实施办法,形成以机关各科室工作绩效考核为主线、共性与个性考核相配套、部门奖惩与个人利益相结合的考核机制,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四)与依法治税工作相结合。“五德”教育在税收工作中的最佳契合点无疑是依法治税工作。基于这一认识,要坚持内外同时着手,抓好法治工作。对内,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抓好税收执法检查,对发现问题责令限期纠正、整改、追责,并进行全程跟踪,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不断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同时,按照干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对原有制度进行了修订与完善,确保办法中的各项规定和内容得以严格执行。例如规定党组会和局长办公会要有会议预告和会议纪要,政府采购要有事前预告,财务状况要实行公开等等,实现监督管理工作的日常化和具体化,将党风廉政建设引向深入。在系统内部营造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对外,以加强税收专项检查和日常检查为切入,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净化税收法治环境。
  (五)与内部管理工作相结合。还要将“五德”教育与机关内部管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节约型机关建设、税务文化建设等等活动,使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尤其是节约型机关建设的深入开展,就是对“五德”教育进行最好的践行。制定节约型机关活动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尽量压缩消费型开支,节约机关经费。如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堵塞车辆用油及维修的开支管理漏洞;采取在办公楼及食堂等过道和走廊安装感应照明设施等措施,降低电耗;采取文稿资料双面打印等做法,减少办公用品消耗,节约型机关建设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