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人为电影版的《跑男》辩护:票房好不是错

08.02.2015  23:03

早起看到凡影最新一期数据,二月份即将上映的十余部影片里,《爸爸去哪儿2》,无论从总体认知、兴趣度、首选意向上来看,指数之高令人咂舌,细想却也情理之中。虽然凡影一再强调自己的数据只代表观影意向,与票房没有任何直接关联,但是可以想象,一部有强烈观影意向打底的影片,假使制作有保障,发行营销得当,且能够如期与观众见面,那么复制《爸爸1》的神话,延续《奔跑吧!兄弟》的热度,恐怕没有太多悬念吧。

 

作为电影《奔跑吧 兄弟》的制片人与参与者,也只有此刻,才又一次意识到,任何热闹现象背后,都有值得探究的冷静规律。与此同时,我也听到了一些措辞强烈的对“综艺牌”电影的批评。所有这些促使我决定把自己这些年的实践和摔打整理一下,与大家分享。

 

(1) 《奔跑吧 兄弟》的缘起

 

刚刚接触时候我觉得它不是电影。至少不是常规意义的电影。

 

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探讨和实践的选题。这几年现象级综艺节目的火爆,网络收视习惯的养成,电影银幕数的增长,观众的年轻化,这些变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整个娱乐产业的发展。我们爱美影视是新公司,同时开发几十个电影选题,有根据社会新闻改编的,有购买国外影片翻拍的,有年轻编剧脑洞大开写外星人的,从创意到拍摄是一个不断论证和自我否定的过程。我们判断一个题材是否成立,只有一个标准:为什么要在今天的中国拍摄一部这样的电影?这句话很空洞,但是很多故事和角度,都因为这句话被毙掉了。没有当下性,电影就没有共鸣,没有共鸣,就没有观众,没有观众,电影存在的意义完整吗?

 

电影开发是广种薄收的事情,莫言有句话,电影就是把没影的事儿变成有影儿。你得有在暗夜潜行的勇气和耐心,还得有宽广的心胸和高远的视野,在我看来,除了三观不正影响下一代成长发育的故事或者题材,基本上没有不能做的。前提是得看怎么做,能不能做好看了。

 

在做《奔跑吧!兄弟》之前,我们在研究如何把浙江卫视一部动画片搬上大银幕。基于与卫视节目中心的良好沟通,我们互相讨论过把《爸爸回来了》、《十二道锋味》改编成电影的可能。最终确认《奔跑吧!兄弟》无论从创作、制作、投资、发行、营销乃至对观众的诉求和口味上讲,特别是时间节点和可操作性上,都是值得去尝试。

 

不是所有的综艺都可以改编成电影,《奔跑吧!兄弟》有足够的人气,青春积极正能量,演员们更偏向电影受众人群。项目启动之初,除了浙江卫视以外,华谊兄弟、万达影视、五洲发行等业内一线的公司都是投资方。大家一上来就按电影产品的理念去设计。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在节目第一季结束后,无缝衔接,让观众在电影院里看到“剧场版”,既是回味,也是全新体验。

2018年吉林省“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在省博物院举办
  2018年吉林省“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文化厅
省文化厅召开2018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5月16日,省文化厅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文化厅
省文化厅传达贯彻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精神
  5月14日,省文化厅召开基层党组织书记会议,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