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互联网+”当成万能胶

17.06.2015  12:45

  临猗县是享誉全国的苹果之乡,2014年,当地苹果严重积压,为打开销路,扭转局面,该县推出“互联网+”模式,希望凭借科技手段解决卖果难题。但直至目前,今年新产苹果即将规模上市,当地果商去年的库存却至今无法出手,面临亏本之虞。
    “互联网+”并没有把滞销变为畅销,1+1的结果未能大于2,为什么?
    前不久,德国人推出了工业4.0,并将之列入国家战略,其核心内容是将物联信息系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实体经济竞争能力,以保持本国制造业在全球的领军地位。应该说,工业4.0是德国人对“互联网+”的理解方式。
    德国人工业4.0的前提是工业自动化,换言之,高度自动化的工业基础为“互联网+”的落地提供了适宜的土壤。那么,面对“互联网+”,我们该如何审视自己的基础呢?
    下面这段话是一位日本商人对中国企业现状的描述:大部分中国工厂基本上是仿制或为别人代理生产,技术上受制于人,科研体系与生产体系基本处于脱节状态,产品开发能力低下,自主开发的产品极少,利润最高的部分掌握在别人手中。有人把日本人比做蚂蚁,但与吃苦耐劳的中国人相比,日本人差得远。在中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有很多家族式工厂,这些工厂技术低、效益差,唯一的优势就是有蚂蚁般吃苦耐劳的劳动力。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只能是一个初级产品加工地,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
    来自第三只眼的观察是否准确相信国人自有判断,只追求眼前利润,不注重长远核心竞争力培育,这种功利化思维的确存在于很多企业当中,如此背景之下,靠“互联网+”究竟能给业态带来多大变局,结果可想而知。
    乱花渐欲迷人眼,目前,“互联网+”似乎变成了一场国民盛宴,吃饭、打车、娱乐、购物等等,国人急功近利式的解读声中,开始出现一窝蜂、炒概念的苗头。当然,我们可以享受互联网时代的各种便利,但这绝非是“互联网+”的真正内涵,甚至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推出的所谓“互联网+”都是对其本质含义的曲解。科技不排斥流行与时尚的元素,但不能被流行与时尚冲淡了主流,在功利化、短期化、口号化的心态驱使下,最终“互联网+”留给我们的恐怕仅仅是几根鸡肋。
    我们必须明白,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才是“互联网+”价值所在,而且“互联网+”不是万能胶,并非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发挥作用,在“互联网+”公式中,互联网本身仅仅是一种形式和手段,黏合度如何,最终结果怎样,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互联网技术,而是加号后面的内容。只有在传统工业、商业、金融等行业具备了与信息化、智能化相匹配的技术储备与市场空间前提下,这一公式才能发挥1+1大于2的化学反应。“互联网+”公式之所以未能解决临猗县的苹果销路问题,原因就在于,如果市场空间与产品形态出了问题,在销售环节上的创新将毫无意义。
    今天,装备制造业正在成长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行业自动化水平和产业规模等要素的不断积累,相信1+1大于2的“互联网+”奇迹会在这里首先应验。
  

(责任编辑:贾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