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投资环境的“最高地” 刘长龙到经开区调研项目建设工作

28.04.2017  07:14

  成立20余年的经开区,是我市实体经济的主阵地和对外开放的主战场,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进程中,经开区积蓄多年的转型动力正加速释放。27日,市长刘长龙深入经开区项目建设现场,检查建设进度,现场办公解决发展难题,就项目建设展开调研。

  “经开区经济体量大、入驻企业多、格次高,抓好项目建设,助力大局发展,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刘长龙指出,要抓住当前项目开复工建设的黄金期,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促进更多项目早落位、早开工、早见效,真正把经开区打造成全市投资环境的“最高地”,进一步增强区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经开区两大支柱产业——汽车及零部件和农产品深加工,在全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经开区正通过支持驻区企业扩能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日合资的长春富奥石川岛增压器有限公司和法国独资的法雷奥压缩机(长春)有限公司,两个建成10余年的老企业,去年开始投资扩产,上新项目、建设研发基地,在实现产值翻倍的同时,完成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 吉林中粮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生物降解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经开区内生物质材料产业链的顶端企业,当前正全力推进年产3万吨聚乳酸及制品项目。刘长龙鼓励这些企业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不断扩大产能,推进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是我市对外开放发展的重要平台载体,在这里,长春以“长满欧”为切入点,打造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对外开放新通道的构想正成为现实。刘长龙一行来到长春兴隆国际陆港铁路集装箱场站时,数百个集装箱整装待发,即将发往德国的福耀玻璃已经装箱,到港的俄罗斯木材整齐罗列。作为全省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一类铁路临时开放口岸,这里已经成为辐射东北亚的国际物流中转站,为长春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动力。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汇报。刘长龙充分肯定了经开区项目建设推进有力、措施到位。正在加紧建设的全国知名药企吴太医药总部项目和集吃喝玩乐购为一体的际华园长春目的地中心项目,都将使兴隆新城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今年,经开区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180个。项目建设呈现数量多、质量好、开工早、工作实等特点。截至3月底,经开区开复工项目78个,开复工率达46%。

  就经开区下一步项目建设,刘长龙要求:一要抓紧推进项目落位。加强为企业服务,提高效率、加快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二要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精准引进一批具有支撑性、引领性、功能性、标志性的好项目。加速推进与天津和浙江等地的对口合作,探寻合适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三要全力扩大对外开放。把综保区建设成为链接域内外项目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长满欧”铁路的通道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努力扩大汽车零部件以及农产品等商品向欧洲等地输出。做好跨境商务综合试验区试点,积极推进整车进口口岸申报等工作。四要全力改善投资环境,打造出全市投资环境的“最高地”。

  市政协副主席、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何泉秀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