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改革:交通部高层“打招呼”不要激化矛盾

31.05.2015  11:41

  编者按/出租车行业的沉疴多年难治,公众抱怨打车难,出租车司机反对经营公司的“压榨”,但呼吁多年、抗争多时,管理体制的固化都令过去的一切质疑之声显得无力,换来的只是同情和些许安抚。

  然而这一次,基于互联网+的专车正在对出租车行业形成颠覆性的冲击,迫使管理者与出租车运营单位不得不进行改革,种种迹象表明,这次改革不会再是象征性的安抚,而是重塑整个行业。

   一线调查

  互联网专车来袭 出租车改革拉锯

  5月27日下午,河南郑州100多名出租车司机围砸专车,最终专车被砸得面目全非。当地警方通报称,经初查,该事件系出租车司机对专车抢占其市场不满所致。

  仅5月以来,全国已有16个城市出现抵制专车事件,抵制的方式虽然不尽相同,但背后的矛盾一致:滴滴打车、快的打车、Uber(优步)等召车软件推出的“专车服务”严重影响了传统出租车司机的收入。而此前的私家车提供专车服务是否属“非法营运”的问题,依然没有国家层面的说法。

  5月21日,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水平透露,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工作小组已经拿出出租车行业改革初稿,正征求各方意见,抓紧修改。对于专车带来的新出行模式,各级管理部门整体持支持态度,但也一致强调规范性。

  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许多政府部门都在酝酿为专车立规,为出租车“松绑”。比如浙江义乌提出放开出租车牌照的改革措施,被视为“大胆”,更多地方仍在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改革措施。一场由互联网+引发的“行业市场、危机”、新旧经济形态碰撞,正在“倒逼”出租车行业改革。

   专车挤压出租车生存空间

  深圳市出租车司机朱志宏几乎“遭遇”了职业生涯中最难熬的一段日子。

  “仅次于‘非典’,一天收入要少200多块。过去每天毛收入800多元,现在只有五六百元,都是专车闹的。” 5月26日,面对专车规模越来越大,朱志宏心情怎么也愉快不起来。

  深圳,一个年轻而富有经济活力的沿海开放城市,在专车服务推出伊始就成为各大打车APP企业眼中的“香饽饽”。目前,滴滴、快的、Uber(优步)在内的专车服务都已进入深圳市场。

  以滴滴和快的为例,两家企业的专车服务早在去年年中就覆盖深圳。滴滴副总裁朱平豆此前透露,深圳专车订单量居全国第四位。

  从去年8月至今短短9个月的时间,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等召车软件推出的“专车服务”通过发放电子券补贴的方式吸引乘客。“互联网专车”数量从无到有,在部分城市,通过手机APP叫车的所有订单中,专车订单差不多占据“半壁江山”,甚至更多。

  朱志宏告诉记者,就在5月25日,出租车上的广播报道,深圳一天的滴滴叫单量约为6700多单,其中专车单近4000单。

  召车软件推出的“专车服务”,从一开始就启用了“烧钱”培育市场的策略。为快速拓展“专车”市场,“滴滴打车”等打车APP企业大量发放电子专车优惠券,补贴乘客,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此外,当乘客在一定时间打不到专车的情况下,软件还会给司机发放补贴,促使专车司机接单。

  “4月份还没有明显的感觉,一天收入也就少几十块,但从5月份开始,专车的优惠券增多,我们每天的收入至少减四分之一。” 朱志宏说。

  “我开出租最好的时候一个月可以往银行存8000元。” 朱志宏说。

  据统计,深圳全市有1.6万台出租车,每个白天却有近一半时间在空驶,的哥们收入下降1/3,不得不拉长开车时间。

  也正是出租车司机群体的整体收入锐减,让出租车与互联网专车的矛盾日益激烈。

  5月27日下午,河南郑州100多名出租车司机围砸滴滴专车,最终专车被砸得面目全非。当地警方通报称,经初查,该事件系出租车司机对滴滴专车抢占其市场不满所致。仅5月以来,全国已有16个城市出现抵制专车事件。

  一边是多地抵制专车,一边是各大打车APP企业继续“烧钱”抢夺市场。

  就在5月22日,滴滴快的宣布,将从5月25日凌晨开始,投入十亿元推广快车业务,在全国12个城市推出“全民免费坐快车”的活动。12个城市的乘客每周一均可获得两次15元的快车免费额度,大概覆盖10公里的路程。

  有研究报告显示,到2013年,全国共有超过103万辆出租车,而全国互联网专车的数量到底有多少,还没有一个权威发布。不过滴滴创始人、滴滴快的CEO程维日前首次公布了一组数据:滴滴快的出租车业务覆盖全国360个城市、135万司机,日订单400万单;专车覆盖61个城市、40万司机,日订单最高150万单。

  他说,日最高峰值600万单,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交通交易平台,是全球第二名的6倍。

  据报道,去年年底,快的打车、滴滴打车合并前,两者分别以54.4%和44.9%的比例占据中国打车APP市场累计账户份额领先位置。

1 2 3 4 下一页